Javaweb学习笔记2—Tomcat和http协议

 

今天来讲javaweb的第二个阶段学习。

老规矩,首先先用一张思维导图来展现今天的博客内容。

ps:我的思维是用的xMind画的,如果你对我的思维导图感兴趣并且想看到你们跟详细的备注信息,请点击下载

另外:如果图看不清的话请右击---在新窗口中打开会清楚很多。

 

 

 

 

 

Javaweb学习笔记2—Tomcat和http协议

  1. Tomcat

 

    1. web概述

        静态资源

在不同时间或者使用不同角色访问的资源,看到的内容是一样的(一成不变的),这种资源就称为静态资源。例如:html,css,js,image等等。

 

        动态资源:

可交互的

            在不同时间或使用不同角色访问的资源,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例如:jsp,asp,php等等。

 

    2. Tomcat简介

        2.1 javaee规范

13个规范,JCP制定的,jsp/servlet,jdbc,jaxp,jta,jpa,jndi,jmf,EJB

 

        2.2 常见服务器介绍

WebLogic

WebSphereAS    

JBOSS

Tomcat

 

 

        2.3 Tomcat下载和安装

        2.4 Tomcat各版本所需支持

        2.5 Tomcat目录详解

            bin    二进制目录

            conf    tomcat配置文件目录

            lib    tomcat运行时所需jar包

            logs    tomcat运行时日志

            temp    tomcat临时文件目录

            webapps    tomcat默认应用目录

            work    tomcat工作目录

        2.6 Tomcat启动服务

            startup.bat/shutdown.bat

            startup.sh/shutdown.sh

            Window系统下用.bat

        2.7 Tomcat启动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7.1 启动一闪而过

                原因:没有配置JAVA_HOME环境

            2.7.2 Address already in use: JVM_Bind

                原因:端口被占用

                解决办法有两种

1,结束别人

使用netstat -a -o找到进程id(pid),在任务管理器中结束掉该进程。

2,修改自己

修改的是Tomcat\conf\server.xml

Javaweb学习笔记2—Tomcat和http协议

 

            2.7.3 启动时报很多异常,但是可以正常启动

原因:是应用中抛出的异常,不影响服务器启动,可以重新解压一个新的tomcat来解决。

 

            2.7.4 其他问题

具体分析

 

    3. javaweb工程

        *3.1 javaweb工程目录详解

            webDemo(我的web工程名称)

            *****资源(html,css,js)

            *****WEB-INF

                    ---------classes        java编译的class文件

                 ---------lib        jar包

                     --------web.xml    web应用的配置文件

 

        3.2 创建javaweb工程

            手动创建

            使用MyEclipse创建

        3.3 部署javaweb工程

            手动部署:将工程(应用)直接拷贝到tomcat\webapps目录中

            使用MyEclipse部署

            打成war包:首先将应用打成war。然后将war包拷贝到tomcat\webapps

jar -cvf appname.war .

 

    4. Tomcat配置

        4.1 Tomcat的主配置文件

            tomcat\conf\server.xml

        4.2 配置虚拟目录

            配置的是Context,两种方式

            1,在<Host>里添加一个<Context path="" docBase=""/>元素

            path:访问地址URI。

            docBase:访问资源磁盘物理地址。

 

2:在conf\catalina\localhost目录中写一个独立的xml文件。

xml的文件名可以起任意名称但不能是中文的。建议与应用同名。

 

        4.3 配置虚拟主机

            配置的是Host

            在<Engine>元素中添加<Host name="" appBase="" unpackWARs="" autoDeploy=""/>

            name:虚拟主机名称

            appBase:主机的目录。相当于webapps。

            unpackWARs:是否自动解压war包。

            autoDeploy:是否自动发布。

 

        4.4 配置默认端口,默认应用,默认主页

            1配置默认端口:

(目录:tomcat/conf/server.xml)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

 

            2,配置默认应用:

                第一种:将应用名称该ROOT。部署到tomcat下。

                第二种:写一个独立的xml文件,文件名称是ROOT.xml。

(目录:tomcat\conf\Catalina\localhost\ROOT.xml)

 

            3,配置默认主页:

                默认主页是针对应用而说的。所以修改的是web.xml

                在web.xml中添加

                <welcome-file-list>

                    <welcome-file>1.htm</welcome-file>

                    //可以写多个

                </welcome-file-list>

 

二、HTTP

    1. HTTP概述

        1.1 HTTP是什么?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传输超文本。

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一问一答的交互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HTTP协议。

            这个规则又称为问答机制/握手机制。

 

        1.2 HTTP的版本

            1.0版本和1.1版本的区别:1.0一次连接一次收发,1.1一次连接多次收发请求。

        1.3 特殊说明:

            当浏览器看到<img><script><link>标签时会自动发出请求。

    2. HTTP组成部分

        2.1 请求部分

            请求行:永远位于请求的第一行

            请求消息头:是从第二行开始到第一个空行结束。

            请求的正文:从第一个空行后开始,到正文的结束。

        2.2 响应部分

            响应行:永远位于响应的第一行。

            响应消息头:是从第二行开始到第一个空行结束。

            响应的正文:从第一个空行后开始,到正文的结束。和我们在浏览器上右键查看源文件看到的内容是一样的。

    3. 请求部分详解

        3.1 请求行:

         GET /myapp/2.html HTTP/1.1

         GET:

            请求的方式。常用的有GET,POST。

            GET方式:不安全,内容在地址栏中显示,长度有限制。

            POST方式:相对安全,在地址栏中不显示,长度相对没有限制。

         /myapp/2.html

            请求资源的URI。

         HTTP/1.1

            使用的协议和协议的版本。

        3.2 请求消息头:

            当看见Accept时,就表示客户浏览器告诉服务器的暗语。

            Accept:

                告知服务器,客户浏览器支持的MIME类型。

            Accept-Encoding:

                告知服务器,客户浏览器所支持的压缩编码格式。最常用的就是GZIP压缩。

            Accept-Language:

                告知服务器,客户浏览器所支持的语言。例如:zh_CN,en_US等。

            Referer:

                告诉服务器,当前请求的来源。(该请求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当前请求没有来源的话(例如从地址栏输入)则不会有这个头。

                作用1:投放广告。

                作用2:防盗链。

            Content-Type:

                请求正文的MIME类型。

            Content-Length:

                请求正文的长度。

            User-Agent:

                客户浏览器信息。

            Connection: Keep-Alive

                连接状态:保持连接。

            If-Modified-Since:

                客户浏览器缓存资源的最后更新时间。

            Cookie:

                会话管理有关。非常重要(*****)

        3.3 请求的正文:

            GET方式没有请求的正文。POST方式有请求的正文。

            只有有name属性的表单输入域的内容才会被提交。

            当enctype取默认值的时候:

                enctype的默认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请求的正文的体现形式是key=value&key=value。

                username=test&password=123

            当enctype取值为multipart/form-data时:(文件上传时候用)

                请求的正文就变成了:

                -----------------------------7df1cd3611078e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username"

 

                test

                -----------------------------7df1cd3611078e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password"

 

                123

                -----------------------------7df1cd3611078e--

 

    4. 响应部分详解

        4.1 响应行

            HTTP/1.1 200 OK

            HTTP/1.1:

                使用的协议和版本。

            200:

                响应状态码。

            OK:

                响应状态码描述。

            常用状态码说明:(需要记住)

            200        全部都OK

            302/307        请求重定向。(请求重定向:是客户浏览器行为,发出了两次请求。地址栏会发生变化。)

            304        使用本地缓存。(当本地缓存资源没有发生变化时)

            404        找不到资源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4.2 响应消息头:

            Location:

                请求重定向的地址,常与302/307配合使用。

            Server:

                服务器相关信息。

            Content-Type: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的MIME类型。

            Content-Length: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的长度。

            Content-Encoding: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的压缩编码格式。常用的就是GZIP压缩。

            Content-Language: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的语言字符集。例如:zh_CN,en_US等。

            Content-Disposition:

                告知客户浏览器,以下载的方式打开。

            Refresh:

                定时刷新。

            Last-Modified:

                服务器上的资源最后更新时间。

            Set-Cookie:

                会话管理相关,非常重要。(*****)

            -------------以下三个头配合使用,控制是否使用缓存---------------------------------------------

            当写成如下形式时,就表示不要缓存。永远不会看到304状态码。

            Expires:-1

            Catch-Control: no-catch(1.1)//针对http协议1.1版本

            Pragma:no-catch(1.0)//针对http协议1.0版本

        4.3 响应的正文:

            就和我们在浏览器上右键查看源文件所看到的内容是一样的。

            <html>

                 <head>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css" type="text/css">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demo.js"></script>

                 </head>

                 <body>

                    <img src="1.jpg" />

                 </body>

            </html>

5,请求消息头和响应消息头之间的共性:

            头名称首字母大写,多个单词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

            多个单词用-分隔

            名称和值之间用:分隔

            值和:之间有一个空格

            多个值之间用,分隔

            ,和值之间也有一个空格

            两个头之间用回车分隔

上一篇:Linux学习笔记(三):系统执行级与执行级的切换


下一篇:[学习笔记] Numpy基础 系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