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 vs. 腾讯,谁的收购更有眼光?

近年来我们国内企业高速发展,各大集团纷纷收购其他公司发展自己,在这么多的集团收购里面尤其以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收购引人注目。在2014年里阿里巴巴先后投资了中信,美国奢侈品电子商务lstdibs,高德,优酷等一系列的公司。而腾讯也是不甘落后,在最近几年内投资了易讯,魔乐手机管家,豌豆荚,还有国内外的一系列游戏公司也纷纷被腾讯收购。

在我看来要比较阿里和腾讯的收购孰优孰劣首先要看下他们集团的各自的构成和主要的方向,首先来谈我们熟悉的阿里巴巴,我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印像中,淘宝和天猫以及和他们紧密关联的支付宝,应用宝就是阿里巴巴的代名词,事实上淘宝和天猫以及支付宝也是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有关于阿里巴巴的产品。而电子商务也一直是阿里巴巴的主营方向。接下来我们看腾讯,提起腾讯就离不开QQ,以及QQ游戏,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腾讯产品最多也就是包括QQ,微信,以及使用QQ帐号绑定的一系列的由腾讯代理的游戏。

当我们知道最基本的有关于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业务时,我们才可以看得懂他们的收购以及评价他们收购的眼光。在前面我们大致看了阿里巴巴的近年来的收购,现在我们一步步看下他的发展过程,他从最开始成立发布在线支付到与雅虎合并再到合并淘宝,然后合并万网成立阿里云计算,到这我们可以看到阿里一直都是专注于电子商务的。它旗下的业务有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全球速卖通,淘宝,天猫以及支付宝。而腾讯是开始于即时通信随后推出游戏,然后一直致力于游戏代理和有关即时通信的一系列业务,主要有微博,微视,手机腾讯网,超级QQ,财富通,还有系列的网络应用。而在这里面腾讯的游戏是做得最好,它自己的自研发游戏和代理游戏也是最为赚钱的业务。再说了这么多,我们暂时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阿里主要是面向于电子商务,而他们也是致力于电子商务这一块。而腾讯是面向于即时通讯和游戏体验,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的业务所在。

然而我们看下他们近年来的收购,首先阿里为了搜索引擎的活力在05年收购了购雅虎可惜天不遂人愿,雅虎在13年退出中国,阿里又收购UC,至于UC最后的下场是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在06年阿里收购了口碑网想要进军生活服务,但是我们现在已经难以看到口碑网的影子,11年阿里也曾想投资美团12年投资丁丁网但是据说美团与丁丁都给予撇开阿里,在13年里阿里又投资穷游网企图切入旅游市场,但是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收获。而在今年阿里推出余额宝并且收购恒生电子,但是在*与银行的打压下余额宝也是归于平静。阿里还投资了媒体,在2013年阿里入股新浪后挂广告,引流电商等之后新浪的用户就已经不再考虑的范围内了。除了这些与阿里的主营电子商务有关的收购入股以外,阿里巴巴还投资了陌陌,收购虾米网友盟,收购高德,入股海尔电器,更是在今年入股快的打车,收购中信21世纪,入股文化中国,注资银泰百货,甚至入股优酷土豆和恒大俱乐部。总而言之阿里现在的投资好像是无处不在。

而我们再来看看腾讯的收购过程,10年腾讯收购康盛成为腾讯的全资子公司。11年腾讯拿下了在线旅游同城网进入旅游行业,随后腾讯又收购商艺龙旅行网。在随后腾讯建筑美国团购公司开辟市场的德契机,腾讯和美国Groupon以及云峰共同出资的高朋网在半年后投资了F团。而且在11年接手了华谊兄弟的股份进军电影产业。同样的在11年腾讯和金山达成战略合作。而前还开心网在社交平台上合作,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选择。在国外同样也是在11年收购美国游戏开发商,同一时间还收购了东南亚的几个游戏公司,还联手风头公司在韩国控股游戏公司,在国外的投资主要是在游戏上了。

从以上的各项分析来看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收购,他们刚开始都是致力于自身的本职行业来收购,那时的他们公司都是在发展自己,最近几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资本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开始向不同的行业进行开发,比如阿里作为电商的那看似和他们风牛马不相及的行业,以及腾讯大量进军国外游戏行业。在我看来,阿里巴巴收购其他的行业的公司主要还是为了为自己的根本‘电子商务’做服务的,不管是投资影视,金融,体育还是文化,都是给这个私案子商务帝国打造更好的市场以及方向。而腾讯的收购在我看来除了收购国外游戏公司外,是更好的发展自己,其他的那些投资更像是为了避免QQ  帝国在其他的即时软件在大力发展后被挤占份额导致的滑坡,而且腾讯毕竟是最大的娱乐和通讯服务。所以腾讯要想在其他几方面发展必然要做得更多,较目前来看我觉得阿里巴巴的收购更符合于他的自身发展,而腾讯的收购更像是一个把鸡蛋分在几个篮子里的做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开始注重于自己全面发展,也就是尽可能的在多个行业有自己的份额,所以不能说是他们那家的收购更有眼光,只能说他们都是收购最贴身于自己的公司,让自己更好的发展下去,至于一定要说哪个更有眼光只能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了。

二:

2014上半年阿里并购公司超过12家,并购总额接近3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中信21世纪、高德软件、文化中国、优酷土豆等等;作为BAT三巨头之一,腾讯这半年也是并购动作频频。据数据统计,2014上半年腾讯并购公司超11家,并购总金额不详,保守估计近2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华南城、京东商城、小米科技、华彩控股等等。而这就不由让人开始思考,两大巨头的收购到底哪一个才更具有眼光呢?在我自己看来,我觉得腾讯的收购相比阿里的收购来说更有眼光!

在阿里的收购名单里,你会看到各种领域,而且阿里对其的投资也颇为巨大。比如有新加坡邮政,阿里投资金额为2.49亿美元;再如恒大足球俱乐部,阿里给予了12.00亿人民币的高额投资。我认为阿里这样的高投资于各个领域略微有点盲目,虽然涉猎于多个领域可以让公司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也许可以实现阿里的“无边态生物圈”和阿里的上市大计划,但是涉猎于多领域也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商业风险,毕竟各个领域的发展前景不是一概而论的,从而可能会给收购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我觉得阿里的收购在这一点上来说是不如腾讯有一定眼光的。

我们再来看腾讯的收购。在腾讯的收购名单里,可以看到有华南城、小米科技等技术领域的收购,而这些与腾讯的公司性质也比较接近,在技术上可以进行一定的交流和进步,而且综合投资金额来看,腾讯在华南城上投资了14.97亿港币,在小米科技的投资竟然达到了40.00亿人民币,是腾讯收购金额的最大金额,也说明了腾讯对科技方面的重视和投资意向。在过去半年腾讯的一系列收购投资案当中,对流量变现的诉求尤其明显。比如投资大众点评网、京东商城、优酷土豆、小米科技、乐居等,在这些大的收购案中,微信的流量入口作为重要部分一再被提及,也就说明了腾讯的收购存在一定的收购意向。我认为从这些看来觉得腾讯的收购稍显“有眼光”一点。

从另一方面来看,阿里要上市,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市场影响和市场份额,从而投资于各个领域,从而达到某些人所说的“称霸天下”的效果,成为“第一公司”的影响,而后比较有利于阿里的上市。但是阿里收购的绿城足球、恒大足球俱乐部等和阿里并没有任何的联系,在经济上没有一定的交集,从而将阿里的投资映射为一定程度的押宝,让别人看来觉得是阿里在看好其在以后的发展潜力,将经济上的收益放在了以后的发展上,然而到底以后的发展是否真的可以实现进步,还存在着担心。而且从收购来看,阿里在该领域投资了多于12.00亿人民币的大投资,从而让人担心是否只是用12.00亿人民币使阿里除知名度上升外没有明显的经济收益。

在此方面,腾讯也有一定的势头,收购了优酷土豆和京东商城等等,然而这些领域在潜在的方面也是和腾讯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腾讯收购优酷土豆,于是可以通过优酷土豆做更大的宣传,扩大公司的营业影响,腾讯收购了京东商城,便可以通过商城来更加便捷的出售自己旗下的产品,可以通过商城来增大自己旗下产品的销售额。而且从投资额来看腾讯给予优酷3.00亿美元的投资,给予京东商城2.15亿美元的投资,相比之下,我觉得腾讯的投资比较有一定的经济适用能力。

综上所述,我觉得阿里的收购相比腾讯的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也使阿里的收购凸显出一定的盲目因素,阿里的收购领域涉猎的太多,从而使阿里的精力投放的多个方面,不能一心致力于一件事情,也就不能让自己实现某一个领域的重大突破;而腾讯的收购并没有涉及太多的领域,即使涉猎了某些宣传领域和销售领域,腾讯也可以通过这些领域来对自己的产品实现一定的宣传和销售,从而可以让自己在收购上存在了一定的经济效力。从而,在我们看来,腾讯的收购相比阿里的收购有一定的眼光。

以上就是我自己对阿里和腾讯收购的个人看法,或许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尚未成熟,造成一定的误差,但是从经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我觉得腾讯的收购没有造成经济的过度流失,也没有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相对阿里来说比较有眼光。或许阿里的收购是为了上市的大目标,但是在这个大目标下的投资略微显示出了一点盲目。从而让我觉得还是腾讯的收购比较有眼光!

三:

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的阿里和腾讯他们的每一次收购、投资似乎都在影响着中国的互联网格局,巨头的投资都在竞争某一方面的主导权,竞争用户资源。但是在每一个收购或投资的繁荣下都隐藏着种种竞争,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明争暗斗。那些被收购的公司并不是所有都能走上星光大道,也不是所有的收购都能为他们带来利益。一个明智的收购能扩充他们的互联网版图,能改善巨头们搭建的生态系统,那究竟谁的收购更有眼光?

首先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浏览器开始谈起,腾讯旗下的QQ浏览器2013年第四季度市场份额为35.3%,UC浏览器的份额为34.8%,今年6月阿里全资收购了UC浏览器,在2014年的第一季度QQ浏览器市场份额为38.6%,UC市场份额为26.6%。QQ浏览器为腾讯公司开发并不属于收购而来,QQ浏览器最新版主打视频搜索和在线播放功能,提供了多家视频网站的热门影视的链接和各种提示,对于在线观看视频的用户来说QQ浏览器提供的功能非常强大胜过了UC浏览器,可以看出UC的市场份额下滑非常多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是否被收购导致整个UC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些许倒退,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UC这个公司还是显得太渺小,在腾讯浏览器和百度浏览器的双重夹击下UC备受压力无奈还是委身嫁给了阿里,43.5亿美金的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也为阿里带来了新的活力。但UC的发展似乎并不如QQ浏览器,QQ浏览器很好的抓住了用户的习惯,设计出了非常人性化的交互界面,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反观UC似乎有一些杂乱,在UC推出了神马搜索之后有些用户甚至抱怨被设置为默认搜索引擎。在基础级的互联网入口平台阿里落后腾讯。

其次看一看互联网最大的蛋糕游戏方面,2008年腾讯投资了Riot Games网游开发商获得了英雄联盟中国区的代理权,2013年腾讯收购拳头公司持股比例达92.78%,同年英雄联盟全球收益达到了6.24亿美金成为全球收益第二的免费游戏,到了2014年3月收益更是高达9.27亿美金,值得注意的是Riot公司被收购后仍由创始人及其团队运营和腾讯游戏本身并无太大关联。号称“饿死也不做游戏”的阿里似乎对游戏方面真的没有太大的兴趣,网传的35亿美金打包收购盛大游戏也知识谣言而已。在手游方面腾讯和阿里并没有什么收购行为,腾讯游戏手游垄断地位不可撼动,阿里即将推出自家的手游平台想要撼动腾讯的手游地位,给了开发者高额的分成比例,还有10%的利润用于公益,远远高于腾讯的1比9分成比例,充满了打破行业垄断的野心,但是在PC端腾讯的游戏收购真的很有眼光,同时也为腾讯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对于生活服务应用方面,快的打车获得了阿里等的1000万美金A轮融资,与去哪儿网、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合作,最重要的是快的打车接入了支付宝。腾讯方面在滴滴打车B轮融资中投资了1500万美金,同样滴滴打车接入了微信支付,因此才有了前段时间的烧钱大战,两家公司的补贴大战着实让用户获得了不少的好处。在最新的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中,快的打车占有率接近62%占据第一名的地位。在软件应用本身两者并无太大区别,因此看不出腾讯和阿里谁的眼光更加独到,但结合了自身的优势之后阿里似乎更胜一筹,做为全球第三大支付体系的支付宝帮助快的打车获得了领先地位,后来者的微信支付远不如支付宝的普及程度,而被腾讯收购或投资的电商如易迅网最后也沦落到了被抛弃的地步。阿里完美的利用了自身的优势结合投资的快的打车在打车软件行业获得了领先地位。烧钱大战之后滴滴打车的使用频率下降的比快的打车更要多,可以看出支付宝的绝对领先地位在两种打车软件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在搜索引擎方面,无疑百度统治了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后来者的搅局者非常之多,如360搜索,借助自身的360安全浏览器也获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腾讯自家的搜搜似乎表现的并不好,腾讯在2013年9月份入股搜狗,控股比例达36.5%,放弃自家的搜搜为搜狗让位,搜狗和搜搜的总市场份额为12.2%移动端达到了16%。早在2005年阿里就想要做搜索引擎,阿里收购了雅虎中国同时获得了雅虎10亿美金的投资获得了阿里40%的股权,现在阿里为雅虎带来了不菲的利润,只是阿里并没有很认真的运营雅虎中国,2014年雅虎中国正式关闭,雅虎搜索也随之而去了,因此阿里与雅虎的合作为阿里初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只是搜索引擎并没有发展起来。阿里收购UC之后UC推出了神马搜索想要在移动端的搜索引擎市场中分一杯羹,得益于UC浏览器的表现神马搜索在手机移动端的市场表现的比较不错2014年7月市场份额达到了25.1%而搜狗搜索的份额为23.9%,百度则处于绝对领先的71.3%。然而神马搜索并没有推出PC端的搜索服务,综合来说腾讯投资的搜狗搜索的表现更胜一筹。

近两年互联网三大巨头的收购动作越发频繁。阿里巴巴的并购重点在于社交类应用、地图类、移动工具类以及垂直应用类,阿里2.94亿美金获得了高德软件的28%股权,入股了新浪微博、穷游网、虾米音乐、陌陌、UC浏览器等等,在地图服务以及平台入口了有了较大的改善,能够扩大自身的流量为淘宝天猫提供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入口。腾讯的投资重点在于应用平台以及电商方面,入股了艺龙旅行、好乐买、易迅网等。究竟谁的收购更加有眼光并不好对比,然后对于两家公司扩张自己的版图来说各有各的成功之处,腾讯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群体收购游戏公司毫无疑问的保持着游戏行业的领先地位,阿里则在入口级方面下功夫,为自身的淘宝和天猫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失败之处同样都有,腾讯收购的易迅成为弃子为京东让出入口,阿里收购的雅虎中国最后也被关门大吉。并购只是为了更好的扩张自己的版图,在互联网世界里充分的强壮自身,眼光独到的收购,强强联合的投资对各方都有强大的效益。

四:

曾经的电商三国BAT,随着腾讯和阿里各自的不断并购已经渐渐变成阿里和腾讯的互联网角逐了。那么,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阿里和腾讯,谁的收购更有眼光。

马云一直声称要打造阿里的生态帝国,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并购动作:在05年收购了雅虎中国,获得了雅虎10亿美元投资,雅虎获得阿里40%股份,但是整合不成功导致了雅虎中国的搜索引擎团队被抽去做淘宝搜索,雅虎中国直线衰落,最终以雅虎邮箱停止服务彻底宣告品牌消失。虽然马云早就表示搜索引擎是发展未来电子商务的关键钥匙,但是显然阿里两次在搜索引擎领域的投资都不成功。在引擎方面,腾讯看中了虚幻引擎研发团队EPIC Games.热爱游戏的人一定对“虚幻引擎”并不陌生,作为一个拥有21年历史的公司,EPIC Games所研发的虚拟引擎被众多知名游戏所采用,如《战争机器》系列,《无尽之剑》还有网游《剑侠情缘3》等。腾讯主打游戏业务,也是靠着一系列QQ游戏争取到了大量的用户,收购了这个优秀的游戏引擎,腾讯的游戏业务前景简直一片光明。在引擎方面,腾讯表现的比阿里目的性更强,眼光更精准。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年扎克伯格开发了Facebook这一社交网络,打开了人们互联网沟通的新大门,如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新战场。腾讯从OICQ一路走来,十多年的用户们已经习惯了它的社交方式,微信更是一个划时代的神级应用,不仅留住了老用户,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新目光,为腾讯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阿里没有一款有力的产品与之抗衡,即使收购了陌陌,新浪微博,自行推出来往,也是门庭冷落,1.5亿的陌陌用户与收购后每况愈下的新浪微博根本不能与6亿用户的微信相提并论。

2013年1月10号,阿里全资收购虾米音乐,如今已经与淘宝绑定,淘宝搜索即可跳转到虾米网对应链接。2013年9月6日,阿里传闻要收购新浪视频最终不了了之。2014年3月11日,阿里斥资62.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股份,对文化中国的估值为104亿港元。现已更名为阿里影业,负责内容生产。除此之外,阿里还收购了优酷土豆,恒大足球,华数影视,21传媒,和美国手游开发商Kabam.这一系列收购为阿里在文化产业方面提供了一条完整的流水线,从生产内容到提供牌照,然后自身搞定播放平台和宣传等事情,俨然是一条龙工厂化服务,从这里我们不禁联想到马云提出的建造阿里生态圈,看来在文化领域已经初步成形了,恒大足球队也并未让马云失望,把品牌效应再扩大,锦上添花也是不错的。

相信很多人对于余额宝并不陌生,过去四十年可能你还在纠结到底是存个活期还是定期,活期利率太低,定期又太不方便。如今余额宝已经是普通大众的不二选择,既有4.1的万份收益满足你的要求,仅需两小时到账银行卡又能恰到好处地免去你的后顾之忧,作为一个较为安全的小基金,对于中庸的中国人来说可是太对胃口了,我想这也是它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抓住了人性也就抓住了市场。最近也有传闻说阿里收购恒生电子,对于阿里来说,恒生电子能给阿里带来的是显而易见的金融领域的强大的技术支持,这项收购可谓意义深远。在同样的领域,腾讯却并没有采取行动,财付通是腾讯推出的基础的服务,拍拍网也一直没什么名气。在金融电子战场上,腾讯毕竟不如阿里老练。

阿里的眼光不够准确。阿里收购表现出的特点是大小通吃,围绕的是自身发展,他所收购的企业最后都变成了阿里发展的附属品,甚至说垫脚石,从雅虎中国的没落,获得战略投资的新浪微博简直摇身一变成了淘宝的中间跳转页,记得刚开始火的微博里用户一片生机,而现在到处都是生硬的广告,这还如何继续新浪微博的自身发展?新浪微博用户的体验又被放在什么位置?满屏的大V推荐什么什么产品这就是你的公信力?高德被收购后也极度不适应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大幅亏损,这些被阿里收购的企业看起来似乎都难逃厄运,阿里自己欣欣向荣是建立在牺牲他们的基础上的,这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来说并算不上什么好事,这些企业并不适合阿里。

腾讯的收购眼光看起来更胜一筹。腾讯收购表现出的特点是“准”。准确定位自身发展,在强化根基游戏产业的同时发展其他领域。他的投资结构很明确,“对于产业的嗅觉相当灵敏”是一位资深投资人对腾讯的评价。从国内到国外,手游、页游、社交游戏,均有渗透,去网吧十个有八个都在玩腾讯入股的英雄联盟,这个最有代表性的游戏造就了许多周边外设大卖,还有许多游戏明星赚的盆满钵满,腾讯自身更是受益良多。从游戏转移到电商——只投在前两名的投资方式明确地规避了许多风险,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

阿里VS腾讯,后者的收购更有眼光。

五:

目前,中国互联网正在高速的发展着,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两大代表,阿里      与腾讯,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都在保持其自身的优势产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投资与收购来扩大自己的产业领域,从而让自己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下面,我将会对阿里与腾讯的投资与收购分别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给出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作为中国内地的新首富,马云在阿里的发展道路上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正是由于马云正确的决策,才让阿里在互联网世界中由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发展成为互联网世界中的巨人。回顾一下阿里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的发展历程上伴随着不断地投资与收购。或许,我们可以把阿里发展过程总结为投资与收购。从2005年4月阿里花费巨资收购雅虎中国开始,便开始了投资与收购的脚步,其中一些主要的投资与收购如下所示:

2005年11月,阿里全资收购雅虎和新浪的手中的一拍网,并将其与淘宝网合二为一,且前者的用户导入到淘宝网中

2006年10月,阿里收购了当年最大的本地生活社区口碑网,并在08年6月与雅虎中国合并,同年10月整合入淘宝网

2009年出资5.4亿元收购域名服务商中国万网,2013年与阿里云合并,成为阿里云旗下的域名服务品牌

2010年1月、3月、6月、8月分别投资宝尊、星晨急便、易图通、Vendio以及Auctiva,这是阿里首次投资美企

2011年7月领投美团网,B轮共计融资5000万美元。2012年11月投资丁丁网

2013年4月,收购虾米网音乐分享社区

2013年2月,与中国平安,腾讯一起成立众安在线,注册资本为10亿元,阿里占股19.9%

2013年4月,阿里斥资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股权,并且新浪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将其在微博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2013年8000万美元收购友盟,投资快的打车

2013年5月斥资2.94亿美元入股高德软件28%股权,并在2014年2月,阿里巴巴收购高德软件剩余72%的股权,后者成为全资子公司并退市,并入移动互联网事业部

2013年5月,联合银泰、富春控股、中国邮政、顺丰、三通一达等组建菜鸟网络,累计投资3000亿元,阿里占股43%

2013年7月6180万投资穷游网。2013年8月共计投资43亿元入股UC优视66%股权,并在2014年6月,全面收购,组建UC移动事业群

2013年8月、9月,领投ShopRunne/Quixey,收购酷盘

2013年10月11.8亿元控股天弘基金51%股权

2013年12月28.22亿港元收购海尔日日顺,主要负责天猫商家家电和大件商品物流配送及安装业务

2014年1月1.7亿美元战略投资中信21世纪,掌握全国药品信息数据

2014年1月62.44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

2014年4月12.2亿美元投资优酷土豆。2014年6月12亿元注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阿里持股50%

从阿里的投资与收购的方向来看,我们可以看出阿里最开始以淘宝网作为其投资与收购的中心,从收购一拍网与口碑网开始,阿里就想将淘宝网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C2C网站。在将淘宝网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C2C网站之后,我们可以看出阿里投资与收购的方向范围很大,从热门的团购网站到火爆的微博,再到前段时间流行的打车软件,阿里投资与收购的方向不外乎都是当前热门的行业,我觉得这也是阿里能够立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投资当下热门的行业,以及与互联网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行业是明智的,因为这些行业的前景以及收益都是很乐观的。例如,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中,移动互联网的势头增长的很迅速,于是阿里就收购了高德软件,便于用户查找店铺。此外,阿里还收购了UC,这将会使利用移动端进行购物的用户更加快速的进入阿里自己的网站,而不是其竞争对手的网站。总的来说,我觉得阿里的投资与收购都是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投资与收购的方向把握住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及当下社会产业发展的潮流,是很值得其他公司借鉴的。

当下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也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说着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提腾讯,旗下的产品QQ与微信基本垄断了中国即时通讯工具的市场。腾讯最开始的是由QQ起家的,伴随着QQ不断地发展,腾讯也开始了其不断扩张的步伐,即投资与收购。腾讯投资与收购的一个主要的方向是游戏,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看到腾讯从发展到现在,在游戏方向上的一些大的投资与收购如下所示:

2010年4月,1.42亿元收购游戏厂商网域29%的股份

2011年2月,16.79亿元收购游戏厂商Riot

2012年2月,投资热酷

从最开始的QQ堂到后来的QQ飞车,再到后来的CF,以及现在的英雄联盟,腾讯的游戏无疑都是最火爆的,而这些游戏火爆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就是腾讯为用户提供便利,使用户不需要再次注册账号以及记住那些繁琐的账号,真正做到了一个账号多种用处。所以我认为腾讯投资与收购游戏是很明智的,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即为用户提供便利,于是他也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

此外,除了在游戏方面做了充足的投资与收购,腾讯也在其他方面做了相当多的投资与收购。举个例子,除了其以前的QQ,腾讯又开发了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微信来占领中国的即时通讯软件行业,而微信也获得了成功,与网络接触的人几乎都在使用微信,这也让腾讯获得了相当多的报酬。

腾讯在继续壮大其原有的通信以及游戏的产业的基础上,也在其他的产业方面进行投资与收购。其中最出名的莫不过于投资京东,这被看做是中国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与阿里之间的直接竞争,投资京东让大家看到了腾讯有意在电商方面进行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在飞快的发展,对于这个充满潜力的新兴产业,腾讯在电商方面投资无疑是明智的。一方面投资电商的利润巨大,此外其通信方面又能为电商提供基础,帮助其获得更多的用户。因此,我觉得腾讯投资电商是一件很明智的决策。

通过以上我对阿里与腾讯的投资与收购分别的叙述与讨论,我觉得这两家互联网巨头的投资与收购都是很值得其他公司效仿的。他们起初都是通过一些与其原有产业相关的投资与收购来不断壮大自己的原有产业,在等到其原有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投资一些前景很好的产业,并且都获得相当大的收益。因此,对于阿里与腾讯的投资与收购,我的观点就是两家公司的投资与收购都是很明智的,要是必须分出孰胜孰劣,我只能说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六:

阿里巴巴近年来收购了雅虎中国,UC浏览器,高德地图,新浪微博,美团等等;而腾讯今年也有很多大手笔并购好乐买,艺龙,华谊兄弟,金山软件,而腾讯更是有很多海外并购案,像在我们学生中最出名的可能是Riot Games,即拳头公司,旗下开发了《英雄联盟》这款即时在线对抗游戏,这款游戏大获成功,拥有世界范围内很多玩家。

从这两家公司我们可以发现阿里巴巴的收购和腾讯一样广泛,腾讯很多跨界的收购筑起一个企鹅帝国,而阿里更加专注于网络营销和社会化电商,其实没有说谁的收购更有眼光,只能说腾讯和阿里的发展方向从开始就不太相同,到现在也不尽一样,腾讯掌控了即时通讯的大半壁*,用户数量直追三大运营商,而阿里则是从电商刚新兴时便入手其中,发展到现在拥有了电商乃至整个网上消费系统的绝对掌控权。

腾讯看到电商的未来发展前景,像往常一样选择模仿,也是腾讯一直以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想并购易迅网来从电商分一杯羹,但是最终失败了,又放弃了电商这一块转而与京东合作来对抗阿里。

腾讯的并购逻辑则来自于去年的搜狗模式,即通过投资占据一个垂直行业中有潜力企业的战略级股份,并开放微信入口。今年腾讯相继入股大众点评和京东都是采用这种模式,而绯闻对象优土也可能将复制这种模式。

今年第一季度,腾讯和阿里在资源方面的争夺开始加剧,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季度,腾讯投资已经花费接近15亿美元现金,其投资对象涉及京东(2.14亿美元现金)、韩国CJGames(5亿美元)、乐居(1.8亿美元)、华南城(1.9亿美元)、大众点评(4亿美元)等,这个数字已经接近腾讯2013年全年盈利的六成。

不过梳理腾讯过去投资的众多企业名单可以发现,腾讯投资版图多以围绕其微信所带来的社交红利来进行构建。腾讯的对外布局中,核心链条是为了将其社交红利最大化,围绕其6亿个具有较强粘性的用户深入挖掘用户价值,无论是电商、游戏、广告等其他服务,都是基于关系链所衍生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

但是我认为腾讯的发展模式有问题,当他在想每个领域都能插一脚的想法下会与很多企业产生矛盾,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互联网之战,并走上了诉讼之路。最后腾讯推出了qq安全管家。

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强调,他们做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态;他们建设的不是公司,而是社会化组织。无论收购,还是埋头干,最终都只是为了实现布点、织网,以平台思路,提供移动互联时代的“水、电、气”生态基础设施,最终成为“无所不在”的无边界生活圈。阿里不缺钱,缺的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设置功能,回过来看之前阿里的各种投资收购,也都是围绕着补充和增强其中某块设施的功能而做出的决定。

去年阿里被外界广泛看好的两起收购分别为新浪微博以及高德地图,地图和社交媒体的相关属性可以为阿里的电商业务带来流量入口,并且吸引线下商户入驻,同时可以对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产生制衡。

所以我感觉阿里的收购更加的大气和有远见,不像腾讯那么注重收益,马云看的更加长远,更有大局观。腾讯外斗的太厉害,而马云则是提升自己实力的同时不影响本身发展的限制对手。

相较之下,我个人更喜欢阿里巴巴,其收购手段更加有眼光。

七:

2014年中国互联网三巨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掀起了并购狂潮,仅2014年上半年,阿里入手12家,腾讯将11家收入囊中,而占据中国80%以上的搜索市场的百度仅仅收购了3家,而对比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收购单,我似乎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双方更是有来有往,故而于此,我将对比一下双方谁的收购更有战略眼光。首先下面分别对阿里巴巴和腾讯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阿里巴巴为马云于1999年创立,成立以来,建立了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在70多个国家共有20400多名员工,旗下业务有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前称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市场)、全球速卖通、淘宝网、天猫、聚划算、一淘、阿里云计算、支付宝。更是在2014年9月19日晚正式上市。插播一则趣事,2014年10月30日,阿里取得了“双十一”的注册商标,并且授权天猫独家使用该商标,任何其他公司机构不得使用。通告函显示:阿里集团已经于中国取得了“双十一”注册商标,经阿里巴巴集团授权,天猫就“双十一”商标享有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为都是商标侵权行为。不得不叹服马云真是有远见并且无耻。近来淘宝上的外卖服务淘点点也是十分火热,在我校也是四处可见的宣传,有许多学生也都热衷于通过淘宝点外卖,每天都可以在楼下看到一堆学生在取外卖。而细细想来,淘宝的外卖服务想来蓄谋已久,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投资11亿美元拿到了高德软件72%的股权,成为最大的股东,而淘宝外卖服务得以上线不的不说和收购了高德软件有着莫大的关系。毕竟高德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腾讯公司为马化腾和同学于1998年11月11日成立,成立以来,腾讯QQ飞速发展,在2004年6月注册用户就突破了数千万,而在2003年腾讯推出了QQ游戏,实现了从聊天软件到游戏行业的跨越。腾讯的服务产品软件方面有TM、QQ,QT语音,QQ电脑管家、QQ浏览器、QQ输入法等一系列应用软件,还有一系列网络应用,自研游戏,还代理许多国内外游戏,而电商方面,腾讯更是入股了易迅网。而且腾讯前期可以说是恶名昭彰,以“模仿、抄袭”闻名,令人不齿,而腾讯QQ的用户基础大,往往腾讯抄袭他人的产品反而能更能广为人知,令人恨得牙痒痒,而在经历了“3Q”大战后,腾讯开始转型,转而进行投资、收购。

其实纵观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业务范围和收购的清单我不能发现,阿里巴巴和腾讯都试图建立起一个自己庞大的互联网帝国,一个触角遍及各个方面的互联网帝国。双方的收购业务范围包括了传媒影音,视频网站,生活娱乐,游戏平台,应用软件,物流等各个方面。

在2014年3月24日,腾讯公司斥资3亿美元拿下了优酷土豆20%的股权,而在同年4月28日,阿里巴巴用10.88亿美元收购了优酷土豆16.50%的股权,这是可以算是双方在传媒影音方面的一次交锋。对优酷土豆的投资可以算是腾讯公司占得先机,看准了当时优酷土豆当时的资金链方面的问题,也看好优酷土豆在中国传媒影音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一举拿下20%的股权,其实在投资优酷土豆之前,腾讯公司旗下的传媒影音便有腾讯视频,但远远不如优酷土豆的影响力巨大,这是腾讯公司在传媒影音方面的一次扩张。想必有了优酷土豆的助力,腾讯公司在传媒影音方面的影响力将会有巨大的提升,这项投资我认为是腾讯公司一次成功并且影响力巨大的投资。而阿里巴巴斥资10.88亿收购优酷土豆16.50%的股份,在我看来是阿里巴巴要要向传媒影音方面进军的信号,阿里巴巴此前并未有传媒影音方面的业务,而这次投资优酷土豆在我看来是一次明智的选择,将会有利于阿里巴巴向其他方面发展,因为优酷土豆庞大的用户群将会有利于阿里巴巴推广其新业务和服务产品,而且在传媒影音站住了脚将是阿里巴巴新的业务领域的扩展的里程碑。但是阿里巴巴晚了腾讯一个月入股,可谓先机已失,而获得腾讯公司支持的优酷土豆也可谓是有恃无恐。这次交锋阿里巴巴在自我战略发展上是正确并且明智的,但是与腾讯对比的话,腾讯明显更为明智和果断,这次收购腾讯眼光更好。并且在我猜想中,阿里巴巴之所以下定决心投资优酷土豆与腾讯入股优酷土豆也有莫大的关系。

在其他方面双方可谓是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互撬墙角。2014年1月2日,腾讯斥资6000万人民币全额收购科菱航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菱航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主知识产权的3S(GIS、GPS、RS)产品为核心,集地图生产、软件研发、系统集成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这意味着腾讯进军GPS,地图导航领域,而腾讯地图的基础地理数据将摆脱高德以及有百度背景的四维图新的控制,部分数据将采用自采,腾讯将会更为独立,不会为高德掣肘,而阿里巴巴同年2月11日用11亿美元收购了高德软件72%的股权,不得不说,双方火药味十足。在2014年3月28日腾讯斥资40亿人民币收购小米科技20%的股权,这是腾讯公司进军手机移动端的信号,而仅在3天后阿里巴巴集团就向魅族科技投资9亿美元,掐架的感觉更为明显,我认为这主要是双方想要涉足的领域太为相似的缘故。2014年3月10日,腾讯公司用2.15亿美元购的京东商城15%的股权,这是腾讯继投资易迅网后又一次投资电商领域,这可以说是对阿里巴巴赤裸裸的挑衅,因为阿里巴巴的基础就是其旗下的淘宝网,难道腾讯是想要动摇阿里巴巴的根基。

上面是对双方共同投资领域的一些看法,而下面将是我对阿里巴巴投资而腾讯未投资或远不如阿里巴巴领域的一些介绍。阿里巴巴不满足于自己在电商方面巨头地位,收购了银泰百货9.9%的股权。银泰商业在中国经营着28家百货商店和8家大型购物中心,这笔投资之后,阿里巴巴用户可以使用自己智能手机内的支付宝电子钱包在店内支付,我猜想阿里巴巴是想要进入实体店的领域吗?将阿里账户应用在实体领域,加大推广支付宝见面支付的力度。同时还入股了Lyft和快的打车,这是对生活方面“行”的入驻,而淘点点则是是对生活方面“吃”的入驻,这俩个都得益于高德的收购。另一方面阿里巴巴还收购了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和新加坡邮政还有卡行天下,这是对物流领域的扩张,我想不久之后淘宝将会有自己的快递,这也许是京东商城的启发,而收购银泰商业会不会是想像京东一样全国设立实体店的一次试探呢,我就不得而知了。而收购了UC更是对移动端的一次巨大收获,这将会是阿里巴巴收购列表上最为亮眼的项目之一。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收购的领域更为广,步伐也更为大,而在某些方面收购落后于腾讯会不会是因为索要顾及太多方面了,而被抢先下手了呢?在腾讯还止步于互联网方面之时,阿里巴巴已经开始对现实进行进军,所以我认为阿里巴巴的收购更有眼光。

八:

个人认为阿里的收购是比较有眼光的,

早在 2009 年便投资 UCweb,如今看来这一决策十分明智,成功阻挠了百度收购 UCweb,并继续增持股份;2013 年初收购虾米音乐,涉足流媒体音乐服务;收购移动平台 APP 统计平台友盟,掌握大量 APP 分布数据,可加强阿里云计算业务;通过注资新浪微博弥补了 SNS 上的短板,稳固了流量入口。另外成功对 UCweb 的争夺,进一步将入口掌握在自己手里。淘宝的移动端装机量不小,再加上聚划算、支付宝,阿里巴巴可以说占据了每一个用户的手机。

2014年以来,阿里巴巴更是张开了密集的收购行动,联手云锋基金控股中信;投资美国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1stdibs;现金收购高德股票使其成为阿里巴巴100%子公司;投资移动聊天和通话应用Tango;与优酷土豆集团宣布建立战略投资与合作伙伴关系;之后更是与恒大集团达成协议,将于恒大集团在恒大足球俱乐部层面展开合作。阿里巴巴将收购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权。

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布局O2O;阿里巴巴入股优酷土豆,布局视频业务;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布局文化产业等等。阿里巴巴在多个领域的投资为其延伸业务,构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多个领域的良性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每一步都走的很有规划,不难想象,阿里巴巴正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投资的眼光更是着眼于痊愈的规划,这一点正是我十分欣赏的,阿里巴巴的收购不盲目,而且每一笔收购在业内造成不小的轰动的同时也收获了十分积极的效果。

在我看来,阿里的收购相对于百度和腾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百度的投资给人一种很稳健的做法,不喜欢四处撒网,有针对性的重金下注,百度是做搜索起家的,流量入口的重要性和价值自然心知肚明,然而相对与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收购,百度给人的感觉总是不温不火,即将掉队。

而腾讯,腾讯和阿里巴巴在资源反面的争夺正在开始加剧,两大中国互联网的绝对老大正在争着想让自己做唯一,腾讯投资多以围绕其微信所带来的社交红利来进行构建。腾讯的对外布局中,核心链条是为了将其社交红利最大化,围绕其6亿个具有较强粘性的用户深入挖掘用户价值,无论是电商、游戏、广告等其他服务,都是基于关系链所衍生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

阿里巴巴则不同,腾讯和百度的收购多以围绕自己核心优势为主,但阿里的收购则是全方位布局。但我们不难发现阿里巴巴的投资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和阿里业务能较强整合的,只要对阿里巴巴本身有益,控股、收购、占股多少,都可以来谈;二是与阿里巴巴打造生态圈、平台有关的公司,强调布局和共生关联性。

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强调,他们做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态;他们建设的不是公司,而是社会化组织。无论收购,还是埋头干,最终都只是为了实现布点、织网,以平台思路,提供移动互联时代的“水、电、气”生态基础设施,最终成为“无所不在”的无边界生活圈。阿里不缺钱,缺的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设置功能,回过 来看之前阿里的各种投资收购,也都是围绕着补充和增强其中某块设施的功能而做出的决定。

综上,个人认为阿里巴巴的投资还是比较有眼光的,阿里巴巴的投资给你一种狠的感觉,几乎每月都会有阿里的重磅投资并购新闻刊登于各大财经头条,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阿里的投资很有条理,正在很完善的在中国布局一个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利用虚拟环境力求和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多个方面都与电子商务建立的密切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的阿里巴巴的投资还是很有眼光的。

九:

说起阿里和腾讯这俩大巨头无非就是:阿里的强势上市和腾讯的中坚力量微信。可是俗话说得好啊:一山不容二虎。相继的阿里和腾讯这两只老虎就逐渐的拉开了备受瞩目的投资收购战。这场战斗在国内互联网圈子里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到彼此的中坚力量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通信的对抗,小到地图和一些基础的o2o

的应用。还有金融软件,传媒影视,游戏等等的领域,涉及面非常之广,并且两家公司的收购资金都在百亿的等级可见双方的打斗,竞争的激烈。当然这么多的收购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项决议都是正确的,相互的的博弈很少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下错一步棋。但对于我而言,我只能从我的眼光判断两方的收购的准确性。所以这只能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或许并不能说明真实的问题。(俩家老总马云和马化腾都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在判定之前,先来说说两家公司的投资吧。说的俗一点就是他们分别投了啥,给了什么公司钱。先说腾讯吧,对于我们90后来说腾讯真的是一家老牌强势公司。从当年红爆一时的QQ聊天到现在的微信,还有腾讯一直的输出力量:游戏都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这20年。然而腾讯的投资最主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游戏方面还有最近很火的o2o等。阿里呢,对于我们而言是近几年通过淘宝火起来的公司,并且这几年的电子商务以飞速增长。逐渐通过电子商务阿里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最后成长为互联网巨头。阿里上市后汇集了大量的资金,投资的范围主要是互联网,电子,金融还有o2o等。可以通过两家的投资看出以自己的强势方向为主,腾讯:游戏,互联网通信。阿里:电子商务,金融。并且双方同时进驻对方的强势领域腾讯的电子商务和阿里的游戏以及互联网通讯。以及一些其他的领域例如o2o应用,地图等等。可以说俩家有攻有守全面的拉开了投资战争。

先说说我最熟悉的腾讯吧。对于腾讯说的方向小一点,必须不得不提腾讯的游戏产业投资。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王者,对于各种游戏道具的收费都是暴利。通常一款好的游戏,由于是虚拟的,所以基本上有一定的玩家,所以收益是很可观的。对于腾讯从早期的《qq幻想》到后来的《穿越火线》,《dnf》,《qq飞车》,以及现在非常流行的《lol》,还有随着安卓和ios所产生的手游,都给腾讯带来了可观收益。可以说腾讯是网游的大佬。然而在这场战争中,阿里理所当然的进驻了游戏产业。但是这是我认为的一大败笔。早在前几年马云曾放话“饿死也不做游戏”。可是呢?三年后阿里以大手笔正式的进驻手游平台,不知道是不是对马云自己的一个打脸。反观我们这些20岁左右,网游的主力玩家来说。腾讯的以微信,qq为推广的手游确实玩过的不少。但是阿里的手游却是基本没见过(可能自己也不是很关心手游吧)。所以我感觉阿里的手游投资确实是一个败笔,缺少了像腾讯和微信的一个大型的推广平台。可能消耗巨资也比不了qq微信的一条简单推送来的快吧。还有投资kabam这种大型的游戏公司确实也起到了一些对抗腾讯以及旗下投资的暴雪等公司的作用。但是阿里进驻游戏界就目前而言是不足以撼动在游戏界摸爬滚打10几年的腾讯的地位。最终这方面的博弈:阿里完败。

然后就该说说阿里了,对于我们软件工程专业的很多学生表示毕业后想进阿里。可见现在阿里对我们这些求职者的吸引度有多么高。回到正题,阿里以电子商务起家做起做大了淘宝。可以说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家像阿里一样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着实是电子商务的王者。近几年随着阿里的崛起,电子商务也渐渐的被人们接受,被人们喜欢,或许未来某一天会真正的撼动实体销售的地位吧(虽然现在相对于实体销售仍有不足之处)。伴随着电子商务,o2o的应用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有了电子商务基础的阿里做o2o方面确实是得心应手。美团,快滴打车做得十分不错,也深受大家的欢迎。对于腾讯方面不插手阿里的业务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有攻有守才是王道嘛。于是腾讯早在前些年就进驻电子商务并且创办qq商城,结果呢没过几年qq商城就挂掉了,确实没法对抗强大的淘宝。近几年由于微信的崛起,微信支付渐渐地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腾讯卷土重来投资

易迅(51buy),对抗阿里。确实起到了不可小视的成绩,也一度令阿里有些惊慌。同时入住o2o相继投资滴滴打车等。并且腾讯今后的投资目标仍以o2o为主要之一。可见腾讯和阿里对这方面的斗争之激烈。虽然腾讯这方面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貌似并没有打好以微信为主的这张王牌。买东西我们也许仍会选择淘宝天猫,却很少选择易迅。对于o2o阿里确实做得比腾讯更胜一筹。最终我的评论是腾讯,阿里:2,8开吧。腾讯仍需成长,阿里也不得不接受腾讯的挑战。或许某一天腾讯真的打好了微信这张王牌,真的足以撼动阿里在电子商务的王者地位,不过对于我们而言这是最好不过的了,我们可以有充足的的主动权,不会被一家独大所被动(想黑一下移动,联通)。

以上说了两家的强势并且相互进驻斗争,随着时间两家慢慢成长或许日后的某一天阿里也变成了网游和互联网通信的骨干企业,而腾讯电子商务也足以对抗阿里呢(这都是后话)。

当然这两家的投资实在是涉及面实在太广挨个比的话估计没个万把字说不完,所以下面挑一些经典的,大家都知道的说一说。

为何要竞争,怎么才能竞争。最根本的就是当然两家有了利益冲突。结果呢,就是现在你投什么我就投你的竞争对手。高德地图(阿里旗下)和soso地图(腾讯旗下),四维图新(腾讯旗下),卷入了阿腾之争。地图这东西虽然我们用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对于两家公司,地图也成了竞争。地图的推送,美团的推送。或者少一些有关对手的店铺位置。这确实对彼此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就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吧,用的最多的是百度地图(百度强势插入......)。确实可能对于soso还有所耳闻高德地图也较少的听过,对于四维图新不是腾讯收购了我确实不知道,没用过。或许这只是地图投资斗争的开始阶段吧,微信和qq的无敌推送,美团等o2o的后来崛起真的能让我们了解使用这些地图吧。从地图之争可见两家斗争之惨烈目前我的判定是55开。

还有一些其他的投资金融之类的,这里我就不再讨论了,确实不懂。不过通过此次大战还有一点就是先下手为强,阿里果断投资恒大进驻体育。这难道真的可以略胜一筹?可能先挑战新的领域先拿下优势,但也有可能被拍死在沙滩上(之前的电子商务很多例子)。谁目前也不能真的判定,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做好自己。巩固自己的强势,随后的新型投资才有可能变身成利剑。对于两家公司的其他投资我表示观望态度彼此之间的斗争成果:未知。这种说法也许是最合适的。

对于这场阿腾之争到底谁的收购更有眼光?我只能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吧,有提升自己实力的收购,也有花了大钱却可能得不到预期效果(但是就是要和你对立和你干,反正俩都有钱,任性......)。不过呢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这是再有利不过了。我们的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质量更好服务更好的产品。所以在这个圈子,有斗争才能有进步。前面大哥再跑后面小弟可能随时超过,小米,京东,百度等后起之秀多少年后谁是王者真说不准。所以竞争就是进步。

十:

腾讯,这一名词,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因为每天,我们都会登录腾讯QQ还有这两年比较流行的微信。如此频繁的接触到腾讯的产品,但关于腾讯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呢。

腾讯成立于1998年,其主要由马化腾一手创办,于2004.6.16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经过过去数十年的快速发展,腾讯在互联网已经占有一席之地。这么快速的发展和它在很多方面进行的收购与投资密不可分。很多人都觉得腾讯是从这几年才进行投资与收购的,其实不然,很多只是没有对外公布而已。腾讯于2005年就陆续做了一些投资与收购,,但大规模的投资与收购是从2010年开始的,这其中的原因与腾讯对自身战略的调整有关。在2010年前,腾讯的产品在互联网的产品市场随处可见,种类多而且繁杂,其所有的产品都倾向于自主研发,对于市场出现的某个创新品牌,腾讯随后就会跟进开发类似的功能,所以可以说起2010年前主要以“模仿”为主。而在2010年后,腾讯对其战略进行了一番调整。下面我们就对腾讯的收购与投资的案例进行一番梳理与回顾。

我们都知道,腾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家游戏公司。纵观这几年,游戏这一领域占腾讯的年收入总支绝对是最大的一部分。腾讯在游戏领域的投资与并购也毫无疑问在其总投资中稳居首位,而且开始收购的领域也是游戏领域。所以先从游戏领域说起。

腾讯第一次收购的游戏公司是深圳市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它是在2005年11月开始对这家公司进行收购的。不过开始只是拥有49.9%的股权。对于这家公司,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是它在2007年5月推出的《QQ华夏》。这款游戏真的是风靡一时,可见腾讯第一次收购就比较成功,为以后的收购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之后腾讯放长眼光,决定对这家公司进行完全收购,到2010年4月20日腾讯宣布将会拥有此公司100%的股权。经过这次成功的收购后,腾讯决定在游戏领域在此投资。接着腾讯又投资了北京漫游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最著名而被人们熟识的还是2010年8月18日此公司推出的6游戏《七雄争霸》,腾讯与2010年9月17日收购并拥有部分股权。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中《七雄争霸》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80万。一次次成功的收购不仅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让其对游戏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并增加了它在游戏这方面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Riot Games 这家公司或许我们不是很熟悉,但是它旗下的游戏《英雄联盟》我们绝对不陌生。不仅是男生,身边好多女生也都在玩这款游戏,即使在2011年9月22日已进行公测,但它仍然经久不衰,现在依旧非常火。这款游戏真正的奠定了腾讯在游戏界的地位。

还有一些游戏公司,比如Epic Games、热酷等。可以看出,腾讯对于游戏公司的收购是有一定眼光的,它不是盲目的去选择收购,而是根据公司的发展,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大多情况下,当某公司推出某一产品,它会根据自己团队的专业判断和用户使用情况来考虑是否要去投资,但是好多公司只是入股,自己并没有投入团队去研发,依附性过强。

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也很好,很多公司也都看准了这一点,当然腾讯也不例外。在电商这一领域中,腾讯也做了一些投资,较为我们熟悉的是腾讯在今年入股了京东,这也将会促进腾讯在电商领域迈出很大的步伐。京东主要以做电子商品而出名,当然也有图书、服饰等。经过这几年的经营,京东也给自己积累了一定的信誉度。很多人都觉得京东的假货少,买电子产品都愿意选择京东,而且京东在物流方面做得也不错,有自己的物流体系。除此之外,腾讯还投资了其他一些电商公司,比如易迅网、同程网等。

在搜索引擎方面,搜狗也是比较有名的,而且用户也很多。腾讯于2013年9月对搜狗进行了收购,以弥补自己在搜索方面的劣势。相信搜狗会拉动腾讯前进的步伐。

今年上半年,明显感到滴滴打车这一软件特别火,因为开始试用时不但有补贴,而且可以直接用手机预约出租车,是人们的出行非常方便,到达目的站后在微信中完成相应的支付。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微信这一软件。依我看来,微信属于这几年在社交软件中做得算是很成功的,从生活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各个阶段的人都在使用它。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它的创始人---张小龙。在2005年腾讯收购Foxmail时就签订协议张小龙及他的整个团队将加入腾讯。相信腾讯肯定会为自己当年这一举措感到欣慰的。

从腾讯的投资来看,腾讯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投资,覆盖的范围很广,其中不但包含了游戏领域、电商领域,搜索引擎,而且还有消费生活领域,教育培训领域、医疗健康领域和金融领域等。

在了解了腾讯之后,接下来谈谈阿里巴巴。相信大家对阿里都不陌生。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于1999年,它由马云带领其他17人联合创立,经过这几年快速的发展,终于在2014.9.19晚上市。其股票当天开盘价就为92.7美元。最近阿里上市后,有关它的创始人马云的一系列的事件都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关于阿里,最为我们熟悉的还是它自己成立的“淘宝网”,更是为我们年轻人所喜爱,在淘宝网我们不但可以买到合乎心意的产品,而且节约了时间与金钱。马云在经营自家公司的同时还进行了一些收购,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对于2005年8月收购的雅虎中国和2006年10月收购的口碑网,我们可以看出,阿里刚开始在收购这方面做得并不好。雅虎曾经非常辉煌,可以说是在搜索软件中屈指可数,可如今却没落了,我想这应该和被收购之后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关吧。还有口碑网,自从被收购后,也大不如从前,现在好多人都用大众点评网。可见阿里在搜索引擎和生活领域的投资都不是很成功。

在社交领域,较为我们熟悉的就是2013年4月腾讯对新浪微博的收购。新浪微博能够吸引很多用户其实跟好多明星都使用有关,这样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认为可以跟自己的偶像更接近。如果你玩新浪微博,你就会发现,最近在热门话题那一栏,会有领取补贴与保暖费,但前提你得先用支付宝支付一分钱,之后会给你返回。我们我知道,支付宝是阿里旗下的,这样做法会帮阿里争夺一部分用户,从这方面看,阿里投资新浪微博是成功的,但是阿里会自动推送私信广告,还有热门推荐广告等这让很多人都感到不满,所以它的未来发展真的难以预测。

关于UC,我们肯定也不陌生,今年6月阿里也对UC进行了收购。这应该算是互联网领域一次很大的收购吧。UC旗下的产品—UC浏览器在移动客户端有很多的使用者。自从与阿里联手后,登录UC后,在它的主页面,你会看到各种导航,其中大多数都是阿里旗下的,比如新浪、淘宝、同城、美团等。其中很多人都是通过此渠道进入淘宝网的,这样真的是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阿里的这一举措现在看来无疑是正确的,对于未来的发展,我相信也一定不会让阿里失望。

今年对阿里来说注定是大投资的一年,从去年5月开始部分投资到今年2月份,阿里完成了对高德的全资收购,在高德地图中,可以预约叫车,其中推荐的打车软件就是阿里旗下的快的打车,还有去年双十一的时候,高德出现了“双十一专区“这一栏,直接与淘宝相结合。

关于阿里的收购,虽在刚开始收购时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功,但是从近来的收购案中可看出阿里的进步还是很快的。阿里总是想办法将收购的公司切入到自己旗下的公司进而达到利益最大的效果。真的是做到了为自己服务。虽然腾讯只是单独的并购,并没有将收购的产品与自己创造的产品结合起来,但是腾讯的投资眼光很不错。它所收购的很多公司公司都给自己带来了不菲的利益,尤其在游戏领域。除此之外,腾讯的收购很有目的性,它的投资方面很多,目的想让自己深入到每个领域,以备不时之需,时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自己不会社会所淘汰。所以,从某种层次上来看,两者在收购这方面做得都是很成功的,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但若要真正一举高下的话,我个人更看重腾讯。因为一个公司要长久的生存下去,它的战略与眼光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投资眼光。这需要你对市场有自己的见解以及深入的考查。腾讯在这一方面做得确实不错。它知道自己的目标以及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回顾腾讯的收购案,我们可以看出腾讯基本不但没有比较严重的投资失败的案例,而且好多都对腾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较之下,阿里近几年在收购方面也取得了成功,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腾讯在收购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相信对于未来腾讯在收购方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使腾讯在收购这方面步步高升。

十一:

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从法律意义上讲,中国《证券法》的规定,收购是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的30%时发出要约收购该公司股票的行为,其实质是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

——摘自《百度百科》

一位资深投资人表示:“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中,在投资层面做的最好的可以算是腾讯和阿里了。”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究竟阿里腾讯谁的收购更有眼光?

我们可以知道阿里集团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对高德公司的股票进行收购。交易完成后,高德成为阿里巴巴的子公司。出境旅行服务公司佰程旅行网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阿里巴巴和宽带资本,融资金额接近2000万美元。优酷土豆集团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战略投资与合作伙伴关系。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以12.2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A股普通股,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为16.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阿里巴巴已经与恒大集团达成协议,将于恒大集团在恒大足球俱乐部层面展开合作。阿里巴巴将收购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权。

酷盘属于个人用户数量级别庞大,但商业模式并不明晰的企业。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云公司拥有自己的云存储业务,其本身既有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也有面向企业用户的产品。但在产品线调整中,阿里云个人存储版块被弱化,主攻企业级业务。
  阿里巴巴具有行业跳跃性的收购脚步让大家猜测,如此密集的收购行动莫非是为了战略布局?如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布局O2O,阿里巴巴入股优酷土豆,布局视频业务,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布局文化产业等等。也有业内人士分析,阿里的频繁布局目的明确,就是为了上市做准备,在IPO之前弥补其经营短板。无论什么原因,阿里巴巴在多个领域的投资为其延伸业务,构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多个领域的良性发展。

我们可以知道腾讯收购了技术底层的团队虚幻引擎研发团队EPIC Games。并且在著名的游戏公司——暴雪占股6% 。2011年2月以金额16.79亿 完全收购《英雄联盟》开发商的Riot。收购发行商新加坡游戏出版运营商Level Up,美国游戏发行商OutSpark

收购社区、平台、渠道欧洲游戏资讯和工具网站ZAM韩国即时语音通讯应用KaKao Talk游戏发现社区Raptr 。

腾讯的投资是从近些年开始的。媒体报道,过去两年间,腾讯已进行了至少40余次对外投资,而该公司在此前11年间的并购交易才30多项。财报显示,腾讯在2011年就有超过70亿元人民币押在了对外部公司的投资上,涉及国内外的十数家行业公司。
    战略布局与嗅觉非常好。从投资上可以看出,腾讯的对于产业的嗅觉相当灵敏。腾讯起步于游戏自然从游戏做起,布局从国内到海外,从端游、页游到社交游戏,都有渗透,而且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笔,甚至还传出了要对著名公司动视暴雪有一定想法。
    在游戏上站稳了脚跟后,下一步就要开始在电商层面动刀了,方向也很明确——只投在垂直领域的前两名中。虽说同样在电商泥潭中陷得不浅,但比起杀到见血的综合类电商,企鹅的子弹还是并不虚发。其次就是移动互联网,它也以投乐蛙、买卖宝涉入。如果说游戏、电商、移动互联都是趋势投资的话,那投资财新传媒则更像是一种价值投资——从此以后,腾讯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就拥有了最优质的IM工具、游戏、媒体、垂直电商、社交网络,当然还有最多的现金。
    它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少见的LP。除了当创新工场的LP,投资3亿美元入股DST外,还在2011年与GREE、DCM、KDDI等共同建立A-fund基金,投资Android领域产品。

总的来说阿里巴巴的收购是为了上市,而腾讯的收购是为了扩大也不范围。        到底阿里巴巴腾讯谁的收购更有眼光还是需要时间来考验。

十二: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这块大蛋糕,腾讯和阿里取走了最大的两块。为什么两家公司能从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呢?就让我们来看看两家公司是如何创建,披荆斩棘,渐渐茁大的。

1999年,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也许没有人想到,在这一年涌出的大量的网络公司中,有一家公司可以走的这么远。2003年,阿里巴巴成立了淘宝和支付宝,并且越做越大。在线销售这样的服务很早就出现过,但全部都失败了。因为阿里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不能走的太快。2014年,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最终以创纪录的方式将马云推到了亚洲首富的地位。

近年来阿里不断的收购众多的公司,其数目和金额,都令人咂舌。优酷,恒大,美团,陌陌,新浪,恒生,华数,UC等等耳熟能详的大公司,都被阿里收购或者控股。疯狂收购的背后,阿里到底打着什么样的目的呢?

众所周知,阿里是靠淘宝起家的,但他们也知道,仅仅靠淘宝天猫,阿里只能走的越来越艰难。网购这块大蛋糕,每个人都想上来咬一口。竞争对手的众多,阿里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品牌的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首先,阿里得拥有更为强大的功能,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恒生电子,是一家以股票后台系统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而阿里的支付宝,是一家成熟的支付公司。两者结合,可以让股民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利用支付宝直接投资股票,大大简化了其中的过程,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其次,有了好的产品,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才行。新浪是和阿里同一时代的老公司,在中国互联网里也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拥有强大的影响力。阿里收购新浪,可以补足自己在移动社交上的不足,从而可以更大力的推广自己的品牌,提高竞争力,才可以在腾讯独霸的传媒方面有立足之地。阿里知道腾讯在微信类的移动社交上有着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便收购华数传媒,希望避开在移动社交里不可弥补的差距,把自己的产品在电视上推广而不是手机。接着,收购优酷土豆,让自己的产品推广再次避开了腾讯移动社交的*,出现了互联网用户的电脑屏幕面前。收购恒大足球,让这支全亚洲第一的足球俱乐部身披阿里的标志出战,这对阿里在传统的传播媒体里有更大的影响力。收购银泰商业,可以让阿里的产品可以以实物的方式进入实体店,服务了不同的人群。UC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搜索入口,收购UC,是对腾讯在移动社交方面霸主地位的一次挑战,通过UC提供稳定、持续,巨大的移动搜素入口,弥补移动端大流量入口短板,大幅缓解阿里的“移动端入口焦虑症”,突破腾讯对阿里在移动设备上的*。

1998年,马化腾在深圳创办的腾讯公司,并且推出了QQ这一项功能。仅仅经过不到5年,QQ的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亿大关,堪称是一个奇迹。接着,腾讯推出了QQ游戏,QQ视频,QQ空间等等各种各样的软件。但是,这些软件推出之前就都有类似的软件,因此,腾讯也已抄袭模仿的形象惹人烦恼,让许多同行和用户所诟病。2010年,轰动整个中国互联网的“3Q”大战在腾讯和奇虎360两家公司之间打响。虽然这场闹剧最终以工信部的调和而收场,但对腾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0年之前,腾讯致力于网游和电信增值两个领域,对其他的行业很少涉及。2010年之后,腾讯开始大力投资收购各个行业的公司。从2011年腾讯第一波大规模入股上市公司,3年内接连入股了艺龙、金山软件、华谊兄弟、寰亚传媒、顺网科技、文化中国传播、京东、乐居、华南城、猎豹移动、四维图新、58同城等数十家上市公司。收购力度之大让人望成莫及。

或许是腾讯所图的目标极大,腾讯所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多。从聊天交友,网游,支付平台,浏览器,手游等等与互联网有关的行业中,似乎都能看到腾讯的身影,而且在网游,移动网络和聊天工具这几个行业中,腾讯所霸占的霸主地位在中国是没有其他的公司可以撼动的。腾讯在以QQ为主要业务的周围,编制了一张非常大的网,囊括了几乎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用户在互联网上所需要的所有服务,腾讯都有涉猎。不断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以QQ及微信为核心基础平台,培育着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形成全面开放的互联网生态圈为最终目标。

阿里和腾讯,在最近几年都有这十分惊人的手笔。横向对比阿里和腾讯,我们可以发现,阿里一直是以淘宝天猫支付宝为绝对的核心,所投资收购的公司要么可以增加这些业务的竞争力,要么可以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业务,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而腾讯,不仅涉猎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还在传统的网游,聊天工具的范围不断加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公司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沃尔玛,一直坚持着零售产业,并没有投资到生产产品的地方;苹果公司,致力于电子产品的制造并为其开发专业的软件,而并没有涉及更多的区域;微软公司,致力于开发以Windows为核心的软件中,并未大力发展硬件等等。这样看来,这些著名的大公司都是专注于一个方面,而不是涉猎方方面面。这样的营销模式更像阿里的以淘宝为核心不断调高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方式。而腾讯则涉猎太多的领域,在哪些领域中却碌碌无为,并没有做到龙头地位,分散了太多的注意力在其他方面,在自己的传统领域聊天工具,网游方面近年来没有太大的作为,在被后来的追赶者慢慢缩小差距。

所以,我认为阿里的收购眼光更好。抢走了在线销售这个超级大蛋糕的绝大部分并且对其他的几块也虎视眈眈。而腾讯,以不断丢失着传统领域的蛋糕为牺牲,换来了其他领域的蛋糕残渣,更像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

十三:

腾讯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巨头,几乎每个中国人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两家公司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而腾讯和阿里巴巴正是趁着这一东风,迅速的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不可缺少的极为有影响力的企业。随着公司的做大做强,收购一些小的公司也是大势所趋,这即使公司业务的壮大,也是企业谋求未来的发展机遇的必然。透过两家企业不同的收购,我们可以分析了解到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个公司对未来互联网世界的认知和战略谋虑的较量。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最基础最为人熟知也是最为强大的业务就是腾讯QQ,正是通过这一个业务,腾讯从一个小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即时聊天,新闻,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在线音乐,游戏等众多互联网业务的综合型公司。众所周知,腾讯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就是其庞大的通过QQ建立起来的用户群体,这是腾讯最大的优势。从腾讯的收购来看,它也正是想要继续利用这一决定性的优势继续拓展在其他领域的业务;腾讯先后收购了盛大文学和起点,显然,腾讯看到了在线小说的巨大潜力,腾讯意识到中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将来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必然是需要收费和有秩序的,因此,收购两个目前最大的两个在线小说阅读网址,必然可以在这一领域占的重要地位。2011年,腾讯收购了RIOT,拳头公司是拥有全球最多玩家的游戏---英雄联盟的开发公司。英雄联盟在全球拥有近7000万的玩家,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750万,这足以看出该游戏的全球影响力,而美国*更是确认了英雄联盟为专业体育项目。虽然自收购以来,腾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项收购是物超所值。腾讯控股以4.48亿美元收购搜狗36.5%的股权。而据韩国媒体报道,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以184.64亿韩元已经连续收购了7家韩国网络游戏开发商,这更加体现出腾讯对未来游戏行业的看重,而根据我的个人感觉,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游戏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网络游戏必然在未来有快速的发展,而一些有竞争力的游戏企业也会获得巨大的利益,而腾讯公司本来就有这庞大的用户群体,那么网络游戏在腾讯的运营下必然会产生滚雪球的效应---一个游戏能过生存下去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推广和一定的用户群体,这些腾讯可以给予。所以显然腾讯会在这个大蛋糕中分的不错的一块。对游戏公司的收购体现出腾讯对自己定位的准确性和将来的战略部署,所以我认为这些收购是明智的有潜力的。

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以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为主要业务的综合性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提起阿里巴巴,更多人的反应就是淘宝支付宝,而提起网上购物,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淘宝天猫;由此可见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绝对地位;今年,阿里巴巴正式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让全世界领略了阿里巴巴的强大。从今年来的阿里巴巴的一些收购来看,阿里在做大自己网上购物的前提下,有意的去拓展互联网其他领域的业务。近年来,“云”迅速的走进了每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工作者的视野之中,互联网走入了云时代。今年九月,阿里收购了个人云存储软件酷盘,在云存储领域试图取得一席之地,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WEB端进行大数据的存储已经成为必然,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几乎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云端”,由此可见阿里巴巴这是一次大胆而又具有潜力的收购;今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UC,UC被我们认识是通过UC浏览器的,我记得在以前非智能机的时代,UC浏览器已经建立了极其庞大而又忠实的用户群,腾讯推出的QQ浏览器也无法与其相竞争,从用户的角度来看,UC浏览器更加稳定,实用,快速。这次阿里收购了UC,既是对阿里自己业务的扩展和强大,也是给UC打了一个强心剂(阿里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从阿里的角度来看,浏览器是进入手机,平板等软件硬件领域的很好的跳台,所以我认为这次收购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让阿里巴巴在未来就有更宽广的发展领域。早在2005年,阿里收购了雅虎中国的所有业务,从现在来看,这次收购是比较失败的。因为显然百度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存力,至少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社会条件下是如此的,从大众的角度,百度是更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的。2014年,阿里彻底收购了高德,我以为,此次收购是很明智的,虽然百度地图今年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高德已经建立了一群很稳定的用户群体,赢得了更加良好的口碑———最专业的地图。所以,经过阿里的收购和调整,高德地图必然在导航领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由阿里巴巴近期的一些收购可以看出来,阿里目前的战略还是想要做大做强自己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位置,这也是比较符合阿里的目前状况和企业优势的。

从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这两个企业不同的收购可以看出,两家企业对自己的定位都比较清晰,收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我的角度来看,阿里的收购是比较稳重,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保守的,这有可能是对雅虎中国失败的收购的经验吧,而腾讯在收购方面就比较激进,很有魄力,也可以看出来腾讯这个企业本身的一些文化特色———年轻有活力,敢拼敢闯。

但是,倘若要问哪一家的收购是比较有眼光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倘若有答案,那也便是时间。因为对这两家企业来说,他们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特点,每一项收购也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企业内部众多的领导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甚至在许许多多的智囊的建议下做出的决定,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们并不能看出来收购给企业能够带来什么。因此收购没有对与错,只有合不合适。极其少数的企业能够永远的站在时代的浪尖。大企业好比汪洋大海中的巨轮,能够经得住大风大浪,但是转向确实非常困难的,而沉没的原因也往往来自于内部。正如我在一篇四级英语阅读里面看到的关于对柯达破产的分析:大企业的文化往往过于根植于过去的成功,使其无法完全打破传统充分拥抱未来。回想起来,十年之前,诺基亚何等的强大,而如今,不过短短数年时间,诺基亚已被时代所抛弃,原因或许是一个决策的失误,或许早已经注定。对于大企业而言,对小公司的收购考验着领导者的谋略,而时间便是主考官。

上一篇:基于Kubernetes的WAF集群介绍


下一篇:CString常用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