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详解
1 什么是代理模式?
一句话描述:代理模式是一种使用代理对象来执行目标对象的方法并在代理对象中增强目标对象方法的一种设计模式。
详细描述:
1、理论基础-代理模式是设计原则中的“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的具体实践,代理对象代为执行目标对象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扩展。
2、详细内容-代理模式主要目的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主要解决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调用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比如说:要访问的对象在远程的机器上。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些对象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对象创建开销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在访问此对象时加上一个对此对象的访问层。
3、分类-代理模式可以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代理模式是思想,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是两种不通的实现方式。
静态代理是由程序员编写代理类的源码,再编译代理类。所谓静态也就是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存在代理类的字节码文件,代理类和委托类的关系在运行前就确定了。
动态代理是代理类的源码是在程序运行期间由编译器动态的生成(如JVM根据反射等机制生成代理类)。代理类和委托类的关系是在程序运行时确定。实现阶段不用关系代理是哪个,而在运行阶段指定具体哪个代理。
2 代理模式的组成元素有哪些?
Interface: 代理类和被代理类实现同样的接口
Proxy:代理类,里面有被代理类,具体逻辑委托被代理类进行处理
RealObject:被代理类,具体的业务处理
Client:看到的是代理类,并不知道具体处理业务逻辑的类,降低耦合性
动态代理的做法:在运行时刻,可以动态创建出一个实现了多个接口的代理类。每个代理类的对象都会关联一个表示内部处理逻辑的InvocationHandler接 口的实现。当使用者调用了代理对象所代理的接口中的方法的时候,这个调用的信息会被传递给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在 invoke方法的参数中可以获取到代理对象、方法对应的Method对象和调用的实际参数。invoke方法的返回值被返回给使用者。这种做法实际上相 当于对方法调用进行了拦截。(以Java动态代理为例)
动态代理与静态代理相比较,最大的好处是接口中声明的所有方法都被转移到调用处理器一个集中的方法中处理(InvocationHandler.invoke)。这样,在接口方法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灵活处理,而不需要像静态代理那样每一个方法进行中转。而且动态代理的应用使我们的类职责更加单一,复用性更强。
3 代理模式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代理模式的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代理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它们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1) 当客户端对象需要访问远程主机中的对象时可以使用远程代理。
(2) 当需要用一个消耗资源较少的对象来代表一个消耗资源较多的对象,从而降低系统开销、缩短运行时间时可以使用虚拟代理,例如一个对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加载时。
(3) 当需要为某一个被频繁访问的操作结果提供一个临时存储空间,以供多个客户端共享访问这些结果时可以使用缓冲代理。通过使用缓冲代理,系统无须在客户端每一次访问时都重新执行操作,只需直接从临时缓冲区获取操作结果即可。
(4) 当需要控制对一个对象的访问,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时可以使用保护代理。
(5) 当需要为一个对象的访问(引用)提供一些额外的操作时可以使用智能引用代理。
4 代理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1、能够协调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2、客户端可以针对抽象主题角色进行编程,增加和更换代理类无须修改源代码,符合开闭原则,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缺点:
1、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因此有些类型的代理模式可能会造成请求的处理速度变慢。
2、实现代理模式需要额外的工作,有些代理模式的实现非常复杂。
5 代理模式与装饰器模式和适配器有什么区别?
1、和适配器模式的区别:适配器模式主要改变所考虑对象的接口,而代理模式不能改变所代理类的接口。
2、和装饰器模式的区别:装饰器模式为了增强功能,而代理模式是为了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