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性能评估
Linux系统的内存分为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两种。物理内存是真实的,也就是物理内存条上的内存。而虚拟内存则是采用硬盘空间补充物理内存,将暂时不使用的内存页写到硬盘上以腾出更多的物理内存让有需要的进程使用。当这些已被腾出的内存页需要再次使用时才从硬盘(虚拟内存)中读回内存。这一切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通常对Linux系统来说,虚拟内存就是swap分区
内存不足的表现:free memory急剧减少,回收buffer和cacher也无济于事,大量使用交换分区(swpd),页面交换(swap)频繁,读写磁盘数量(io)增多,缺页中断(in)增多,上下文切换(cs)次数增多,等待IO的进程数(b)增多,大量CPU时间用于等待IO(wa)
1.利用free指令监控内存
实际上来说,程序占用的真正内存就是:- buffers/cached 的数值。
程序角度上看未使用、可用的内存数:+ buffers/cached
所以看系统,真正已经用的内存数:used-(buffers+cached)的值。
真正未用到的内存数:free+buffers+cached 的值
经验公式:
应用程序可用内存/系统物理内存>70%,表示系统内存资源非常充足,不影响系统性能;
应用程序可用内存/系统物理内存<20%,表示系统内存资源紧缺,需要增加系统内存;20%<应用程序可用内存/系统物理内存<70%,表示系统内存资源基本能满足应用需求,暂时不影响系统性能
分析思路:
当 –/+ buffers/cache中的free长时间接近0,且 swap used长时间比较大时,说明物理内存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升级内存或降低内存的使用量。
2.利用vmstat命令监控内存
swpd--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k为单位)。如swpd值偶尔非0,不影响系统性能
free--当前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k为单位)
buff--buffers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cache--page cached的内存数量
一般作为文件系统cached,频繁访问的文件都会被cached,如cache值较大,说明cached的文件数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si--由磁盘调入内存,也就是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的数量。
so--由内存调入磁盘,也就是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的数量。
si、so 两列,表示磁盘和内存之间交换的频繁程度。
分析思路:
1)si、so的值长期不为0,表示系统内存不足。需增加系统内存。
2)如果 si、so 数值长期很大并且free长期很小,表示物理内存不能满足需要,也就是内存不足。由于磁盘的性能比内存是慢很多的,所以如果存在大量的页面交换,那么系统的性能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swap:切换到交换内存上的内存(默认以KB为单位)
3)如果SWAP的值不为0,或者还比较大,比如超过100M了,但是SI,SO的值长期为0,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用担心,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3.利用sar监控内存
sar -r 1
显示内存情况,其中commit显示的是内存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