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概念
随着程序功能的日益复杂,程序的配置日益增多:各种功能的开关、参数的配置、服务器的地址……对程序配置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配置修改后实时生效,灰度发布,分环境、分集群管理配置,完善的权限、审核机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通过配置文件、数据库等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开发人员对配置管理的需求。
比较
基本概念
既然Apollo定位于配置中心,那么在这里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配置。
按照我们的理解,配置有以下几个属性:
-
配置是独立于程序的只读变量
- 配置首先是独立于程序的,同一份程序在不同的配置下会有不同的行为。
- 其次,配置对于程序是只读的,程序通过读取配置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程序不应该去改变配置。
- 常见的配置有:DB Connection Str、Thread Pool Size、Buffer Size、Request Timeout、Feature Switch、Server Urls等。
-
配置伴随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 配置贯穿于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应用在启动时通过读取配置来初始化,在运行时根据配置调整行为。
-
配置可以有多种加载方式
- 配置也有很多种加载方式,常见的有程序内部hard code,配置文件,环境变量,启动参数,基于数据库等
-
配置需要治理
- 权限控制
- 由于配置能改变程序的行为,不正确的配置甚至能引起灾难,所以对配置的修改必须有比较完善的权限控制
- 不同环境、集群配置管理
- 同一份程序在不同的环境(开发,测试,生产)、不同的集群(如不同的数据中心)经常需要有不同的配置,所以需要有完善的环境、集群配置管理
- 框架类组件配置管理
- 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配置 - 框架类组件配置,比如CAT客户端的配置。
- 虽然这类框架类组件是由其他团队开发、维护,但是运行时是在业务实际应用内的,所以本质上可以认为框架类组件也是应用的一部分。
- 这类组件对应的配置也需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方式。
- 权限控制
优势
正是基于配置的特殊性,所以Apollo从设计之初就立志于成为一个有治理能力的配置发布平台,目前提供了以下的特性:
-
统一管理不同环境、不同集群的配置
- Apollo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集中式管理不同环境(environment)、不同集群(cluster)、不同命名空间(namespace)的配置。
- 同一份代码部署在不同的集群,可以有不同的配置,比如zookeeper的地址等
- 通过命名空间(namespace)可以很方便地支持多个不同应用共享同一份配置,同时还允许应用对共享的配置进行覆盖
-
配置修改实时生效(热发布)
- 用户在Apollo修改完配置并发布后,客户端能实时(1秒)接收到最新的配置,并通知到应用程序
-
版本发布管理
- 所有的配置发布都有版本概念,从而可以方便地支持配置的回滚
-
灰度发布
- 支持配置的灰度发布,比如点了发布后,只对部分应用实例生效,等观察一段时间没问题后再推给所有应用实例
-
权限管理、发布审核、操作审计
- 应用和配置的管理都有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对配置的管理还分为了编辑和发布两个环节,从而减少人为的错误。
- 所有的操作都有审计日志,可以方便地追踪问题
-
客户端配置信息监控
- 可以在界面上方便地看到配置在被哪些实例使用
-
提供Java和.Net原生客户端
- 提供了Java和.Net的原生客户端,方便应用集成
- 支持Spring Placeholder, Annotation和Spring Boot的ConfigurationProperties,方便应用使用(需要Spring 3.1.1+)
- 同时提供了Http接口,非Java和.Net应用也可以方便地使用
-
提供开放平台API
- Apollo自身提供了比较完善的统一配置管理界面,支持多环境、多数据中心配置管理、权限、流程治理等特性。不过Apollo出于通用性考虑,不会对配置的修改做过多限制,只要符合基本的格式就能保存,不会针对不同的配置值进行针对性的校验,如数据库用户名、密码,Redis服务地址等
- 对于这类应用配置,Apollo支持应用方通过开放平台API在Apollo进行配置的修改和发布,并且具备完善的授权和权限控制
-
部署简单
- 配置中心作为基础服务,可用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Apollo对外部依赖尽可能地少
- 目前唯一的外部依赖是MySQL,所以部署非常简单,只要安装好Java和MySQL就可以让Apollo跑起来
- Apollo还提供了打包脚本,一键就可以生成所有需要的安装包,并且支持自定义运行时参数
核心概念
-
application (应用)
-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实际使用配置的应用,Apollo客户端在运行时需要知道当前应用是谁,从而可以去获取对应的配置
- 每个应用都需要有唯一的身份标识 -- appId,我们认为应用身份是跟着代码走的,所以需要在代码中配置,具体信息请参见Java客户端使用指南。
-
environment (环境)
- 配置对应的环境,Apollo客户端在运行时需要知道当前应用处于哪个环境,从而可以去获取应用的配置
- 我们认为环境和代码无关,同一份代码部署在不同的环境就应该能够获取到不同环境的配置
- 所以环境默认是通过读取机器上的配置(server.properties中的env属性)指定的,不过为了开发方便,我们也支持运行时通过System Property等指定,具体信息请参见Java客户端使用指南。
-
cluster (集群)
- 一个应用下不同实例的分组,比如典型的可以按照数据中心分,把上海机房的应用实例分为一个集群,把北京机房的应用实例分为另一个集群。
- 对不同的cluster,同一个配置可以有不一样的值,如zookeeper地址。
- 集群默认是通过读取机器上的配置(server.properties中的idc属性)指定的,不过也支持运行时通过System Property指定,具体信息请参见Java客户端使用指南。
-
namespace (命名空间)
- 一个应用下不同配置的分组,可以简单地把namespace类比为文件,不同类型的配置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如数据库配置文件,RPC配置文件,应用自身的配置文件等
- 应用可以直接读取到公共组件的配置namespace,如DAL,RPC等
- 应用也可以通过继承公共组件的配置namespace来对公共组件的配置做调整,如DAL的初始数据库连接数
设计
总体设计
- Config Service提供配置的读取、推送等功能,服务对象是Apollo客户端
- Admin Service提供配置的修改、发布等功能,服务对象是Apollo Portal(管理界面)
- Config Service和Admin Service都是多实例、无状态部署,所以需要将自己注册到Eureka中并保持心跳
- 在Eureka之上我们架了一层Meta Server用于封装Eureka的服务发现接口
- Client通过域名访问Meta Server获取Config Service服务列表(IP+Port),而后直接通过IP+Port访问服务,同时在Client侧会做load balance、错误重试
- Portal通过域名访问Meta Server获取Admin Service服务列表(IP+Port),而后直接通过IP+Port访问服务,同时在Portal侧会做load balance、错误重试
- 为了简化部署,我们实际上会把Config Service、Eureka和Meta Server三个逻辑角色部署在同一个JVM进程中
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的实现原理:
- 客户端和服务端保持了一个长连接,从而能第一时间获得配置更新的推送。
- 客户端还会定时从Apollo配置中心服务端拉取应用的最新配置。
- 这是一个fallback机制,为了防止推送机制失效导致配置不更新
- 客户端定时拉取会上报本地版本,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于定时拉取的操作,服务端都会返回304 - Not Modified
- 定时频率默认为每5分钟拉取一次,客户端也可以通过在运行时指定System Property:
apollo.refreshInterval
来覆盖,单位为分钟。
- 客户端从Apollo配置中心服务端获取到应用的最新配置后,会保存在内存中
- 客户端会把从服务端获取到的配置在本地文件系统缓存一份
- 在遇到服务不可用,或网络不通的时候,依然能从本地恢复配置
- 应用程序从Apollo客户端获取最新的配置、订阅配置更新通知
配置更新推送实现
前面提到了Apollo客户端和服务端保持了一个长连接,从而能第一时间获得配置更新的推送。
长连接实际上我们是通过Http Long Polling实现的,具体而言:
- 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端
- 服务端会保持住这个连接60秒
- 如果在60秒内有客户端关心的配置变化,被保持住的客户端请求会立即返回,并告知客户端有配置变化的namespace信息,客户端会据此拉取对应namespace的最新配置
- 如果在60秒内没有客户端关心的配置变化,那么会返回Http状态码304给客户端
- 客户端在收到服务端请求后会立即重新发起连接,回到第一步
考虑到会有数万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长连,在服务端我们使用了async servlet(Spring DeferredResult)来服务Http Long Polling请求。
客户端使用
服务端设计
配置发布后的实时推送设计
在配置中心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配置发布后实时推送到客户端。下面我们简要看一下这块是怎么设计实现的。
上图简要描述了配置发布的大致过程:
- 用户在Portal操作配置发布
- Portal调用Admin Service的接口操作发布
- Admin Service发布配置后,发送ReleaseMessage给各个Config Service
- Config Service收到ReleaseMessage后,通知对应的客户端
2.1.1 发送ReleaseMessage的实现方式
Admin Service在配置发布后,需要通知所有的Config Service有配置发布,从而Config Service可以通知对应的客户端来拉取最新的配置。
从概念上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消息使用场景,Admin Service作为producer发出消息,各个Config Service作为consumer消费消息。通过一个消息组件(Message Queue)就能很好的实现Admin Service和Config Service的解耦。
在实现上,考虑到Apollo的实际使用场景,以及为了尽可能减少外部依赖,我们没有采用外部的消息中间件,而是通过数据库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消息队列。
实现方式如下:
- Admin Service在配置发布后会往ReleaseMessage表插入一条消息记录,消息内容就是配置发布的AppId+Cluster+Namespace,参见DatabaseMessageSender
- Config Service有一个线程会每秒扫描一次ReleaseMessage表,看看是否有新的消息记录,参见ReleaseMessageScanner
- Config Service如果发现有新的消息记录,那么就会通知到所有的消息监听器(ReleaseMessageListener),如NotificationControllerV2,消息监听器的注册过程参见ConfigServiceAutoConfiguration
- NotificationControllerV2得到配置发布的AppId+Cluster+Namespace后,会通知对应的客户端
示意图如下:
2.1.2 Config Service通知客户端的实现方式
上一节中简要描述了NotificationControllerV2是如何得知有配置发布的,那NotificationControllerV2在得知有配置发布后是如何通知到客户端的呢?
实现方式如下:
- 客户端会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Config Service的
notifications/v2
接口,也就是NotificationControllerV2,参见RemoteConfigLongPollService - NotificationControllerV2不会立即返回结果,而是通过Spring DeferredResult把请求挂起
- 如果在60秒内没有该客户端关心的配置发布,那么会返回Http状态码304给客户端
- 如果有该客户端关心的配置发布,NotificationControllerV2会调用DeferredResult的setResult方法,传入有配置变化的namespace信息,同时该请求会立即返回。客户端从返回的结果中获取到配置变化的namespace后,会立即请求Config Service获取该namespace的最新配置。
本地开发模式
Apollo客户端还支持本地开发模式,这个主要用于当开发环境无法连接Apollo服务器的时候,比如在邮轮、飞机上做相关功能开发。
在本地开发模式下,Apollo只会从本地文件读取配置信息,不会从Apollo服务器读取配置。
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开启Apollo本地开发模式。
修改环境
修改/opt/settings/server.properties(Mac/Linux)或
C:\opt\settings\server.properties(Windows)文件,设置env为Local:
env=Local
更多配置环境的方式请参考1.2.2 Environment
准备本地配置文件
在本地开发模式下,Apollo客户端会从本地读取文件,所以我们需要事先准备好配置文件。
本地配置目录
本地配置目录位于:
- Mac/Linux: /opt/data/{appId}/config-cache
- Windows: C:\opt\data{appId}\config-cache
appId就是应用的appId,如100004458。
请确保该目录存在,且应用程序对该目录有读权限。
**【小技巧】**推荐的方式是先在普通模式下使用Apollo,这样Apollo会自动创建该目录并在目录下生成配置文件。
本地配置文件
本地配置文件需要按照一定的文件名格式放置于本地配置目录下,文件名格式如下:
++.properties
- appId就是应用自己的appId,如100004458
- cluster就是应用使用的集群,一般在本地模式下没有做过配置的话,就是default
- namespace就是应用使用的配置namespace,一般是application
文件内容以properties格式存储,比如如果有两个key,一个是request.timeout,另一个是batch,那么文件内容就是如下格式:
request.timeout=2000
batch=2000
修改配置
在本地开发模式下,Apollo不会实时监测文件内容是否有变化,所以如果修改了配置,需要重启应用生效。
样例代码:
用户管理:使用Apollo提供的Spring Security简单认证
Apollo是配置管理系统,会提供权限管理(Authorization),理论上是不负责用户登录认证功能的实现(Authentication)。
所以Apollo定义了一些SPI用来解耦,Apollo接入登录的关键就是实现这些SPI。
可能很多公司并没有统一的登录认证系统,如果自己实现一套会比较麻烦。Apollo针对这种情况,从0.9.0开始提供了利用Spring Security实现的Http Basic简单认证版本。
使用步骤如下:
1. 安装0.9.0以上版本
如果之前是0.8.0版本,需要导入apolloportaldb-v080-v090.sql
查看ApolloPortalDB,应该已经存在Users
表,并有一条初始记录。初始用户名是apollo,密码是admin。
Id | Username | Password | Enabled | |
---|---|---|---|---|
1 | apollo | $2a$10$7r20uS.BQ9uBpf3Baj3uQOZvMVvB1RN3PYoKE94gtz2.WAOuiiwXS | apollo@acme.com | 1 |
2. 重启Portal
如果是IDE启动的话,确保-Dapollo_profile=github,auth
3. 添加用户
登录系统后在 http://{portal地址}/user-manage.html 页面添加用户,只有超级管理员才能添加用户, 否则会报403错误。
建议同时修改apollo的密码。修改方式是在user-manage.html页面对apollo用户密码进行覆盖。user-manager.html创建用户的逻辑是create or update,所以直接覆盖即可。
监控相关
Apollo客户端和服务端目前支持CAT自动打点,所以如果自己公司内部部署了CAT的话,只要引入cat-client后Apollo就会自动启用CAT打点。
如果不使用CAT的话,也不用担心,只要不引入cat-client,Apollo是不会启用CAT打点的。
更多信息,可以参考v0.4.0 Release Note
官网传送门
https://github.com/ctripcorp/apo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