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vue无疑是当下构建单页应用程序最方便快捷的前端框架,因此得以在前端生态社区流行,得到越来越多相关从业人员或者兴趣爱好者的追捧。在vue2.0时代,得益于组件化和数据驱动的思想,简单小巧的核心,渐进式技术栈,足以应付大多数的应用场景。但vue2.0的设计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使得推出vue3.0势在必行,vue3.0使得应用更小更快更易维护,是未来前端生态发展的趋势。
vue3推出的背景
在vue2时代,我们在开发过程中面临一下问题:
- 随着业务功能的急速增长,复杂组件的代码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护
- 缺少一种纯净的提取机制(使得多个组件之间逻辑的复用变得清晰易于维护)
- 类型推断不够友好,代码写的不够畅快
- bundle的时间相对较长(因为使用webpack,所以打包机制决定了打包效率)
vue3的设计目标
打包体积更小
移除了一些不常用的API,引入tree-shaking机制,可以将无用模块剪切,只打包需要的模块,使得打包的体积整体变小。
速度更快
主要在一下方面做了优化
- diff算法优化
- 静态提升
- 事件监听缓存
- SSR优化
更灵活的代码组织能力
vue3在兼顾vue2的 options API的基础上,增加了composition API,大大增加了代码的逻辑组织和代码复用能力,并且vue3使用typescript开发,可以获得更好的类型提示体验
优化方案
vue3从很多层面都做了优化,总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 源码
- 性能
- 语法API
源码
vue3整个源码是通过 monorepo的方式维护的,根据功能将不同的模块拆分到packages目录下面不同的子目录中。
这样使得模块拆分更细化,职责划分更明确,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更加明确,开发人员也更容易阅读、理解和更改所有模块源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vue3基于typeScript编写,提供了更好的类型检查,可以支持复杂的类型推导
性能
vue3从以下方面对性能做了优化:
- 体积优化
- 编译优化
- 数据劫持优化
下面从数据劫持方面看看做了什么优化:
在vue2中,数据劫持是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这个 API 有一些缺陷,并不能检测对象属性的添加和删除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msg‘,{
get(){
// track
},
set(){
// trigger
}
})
尽管Vu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 set和delete实例方法,但从开发使用上来说,还是增加了开发的一些负担
同时在面对嵌套层级比较深的情况下,存在性能问题
export default {
data: {
a: {
b: {
c: {
d: []
}
}
}
}
}
相比之下,vue3是通过proxy监听整个对象,那么对于删除或者赋值都可以监听到,
但是Proxy 并不能监听到内部深层次的对象变化,Vue3 的处理方式是在getter中去递归响应式,这样的好处是真正访问到的内部对象才会变成响应式,而不是无脑递归,减少性能的开销。
语法 API
这里说的就是composition API,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优化逻辑组织
- 优化逻辑复用
相同功能的代码编写在一块,而不像options API那样,各个功能的代码混成一块
逻辑复用
在vue2中,我们是通过mixin实现功能混合,如果多个mixin混合,会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命名冲突和数据来源不清晰
而通过composition这种形式,可以将一些复用的代码抽离出来作为一个函数,只要在使用的地方直接调用即可
下面是获取鼠标位置的例子:
import { toRefs, reactive, onUnmounted, onMounted } from ‘vue‘;
function useMouse(){
const state = reactive({x:0,y:0});
const update = e=>{
state.x = e.pageX;
state.y = e.pageY;
}
onMounted(()=>{
window.addEventListener(‘mousemove‘,update);
})
onUnmounted(()=>{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mousemove‘,update);
})
return toRefs(state);
}
在组件中使用该功能:
import useMousePosition from ‘./mous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 x, y } = useMousePosition()
return { x, y }
}
}
可以看到,整个数据来源清晰了,即使去编写更多的hook函数,也不会出现命名冲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