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的核心 -- 推理机(2)流程控制
1、细说fail、“!”与回溯
与其他语言相比,Prolog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回溯机制。
回溯机制,主要手段有2个,一是用谓词fail引发回溯,二是用特别谓词“!”(读作cut)取消回溯。
Prolog运用fail引发回溯,实现程序的循环,并运用“!”对回溯进行控制。
看一个典型示例:
FACTS f(integer) PREDICATES a() b() c() CLAUSES a():- write("------ a -------\n"), f(X), writef("%\n",X), fail. a():- write("a is sucsess."). %--------------------------------------------------------- b():- write("\n\n------- b -------\n"), f(X), writef("%\n",X), !, fail. b():- write("b is sucsess."). %--------------------------------------------------------- c():- write("\n\n------- c -------\n"), a(), b(), !, write("\nc sucsess."). c():- write("\nc backtracking.\n\n"). %--------------------------------------------------------- GOAL assert(f(1)), assert(f(2)), assert(f(3)), c().
在VDE中,菜单选:File|New,新建一文件noname.pro,把上边的代码贴进去
菜单选:Project|Test Goal,
运行结果,输出显示如下:
------- c -------
------ a -------
1
2
3
a is sucsess.
------- b -------
1
c backtracking.
yes
程序很简单,GOAL先把事实f(1)、f(2)、f(3)入库,接着求证c()。
Prolog把“函数调用”称作“求证(query)子目标”。
并非Prolog矫情,别的“小语种”基本如此。
比如,函数语言Lisp、Erlang等,把“函数调用”称作“求值(evaluate)“。
还得说说”子目标“。
从理论上说,Prolog程序,由一个总目标和多个子目标构成,形成”树“逻辑关系。
GOAL是总目标,即树的根结点,子目标则是树的各层枝叶。
在本示例中,总目标的子目标是c(),而a(),b()则是c()的子目标。
在a()和b()中,子目标是f(X)。
这段示例代码的看点,主要是fail和!。
write(),writef()等管理输入输出的谓词,不是子目标。因为,它们不参与求证、推理。
要正确理解谓词子句体内子目标的关系,逗号”,“是关键。
逗号”,“的含意,是逻辑”与“,and。因此,子句体实际上是个复合逻辑判断:
例如,子句 a():- b(),c(),d(). 相当于: if a() then { if (b() and c() and d()) then a() }
这里并没写错,子句头与子句体就是这样的逻辑关系。
不仅如此,分号”;“表示逻辑”或“。例如,本例的谓词a(),2个子句可以合并写成这样:
a():-
write("------ a -------\n"),
f(X),
writef("%\n",X),
fail
;
write("a is sucsess.").
只是,用分号”,“而非并列子句表示逻辑或,会造成代码难读、难懂等误会,很不实用。
所以,在实际编程中,几乎见不到使用分号”;“的。
现在再回到GENI的推理机流程控制这个话题上来。
上面提到的“典型示例”,是GENI的推理机流程控制的方法之一。
其中,谓词a()中的fail,遍历了全部f(X);
谓词b()中的 !,fail,只取得第一个f(X),并且不再回溯;
谓词c()中的 ! 也很重要。没有它,程序编译时就会出错。
2、Prolog以先深搜索的方式求证子目标
Prolog本身就是以先深搜索的方式求证目标的推理机。
仍以上面的“典型示例”说事。
a(),b(),c()等三个谓词,分别都是由2个子句构成的逻辑或,or 的关系。
它们体内的子句,构成逻辑与,and 的关系。
按照逻辑运算的优先级规矩,先and后or。于是,就形成了先深搜索的目标求证方式。
GENI的知识库中的rule,在逻辑上是“树”的关系,与Prolog推理机制完全吻合。
而GENI本身推理机,正是按其知识库结构,量身定制的先深搜索目标求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