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 规定 HTTP 的状态码为三位数,被分为五类:
- 1xx: 表示目前是协议处理的中间状态,还需要后续操作。
- 2xx: 表示成功状态。
- 3xx: 重定向状态,资源位置发生变动,需要重新请求。
- 4xx: 请求报文有误。
- 5xx: 服务器端发生错误。
接下来就一一分析这里面具体的状态码。
1xx
101 Switching Protocols。在HTTP
升级为WebSocket
的时候,如果服务器同意变更,就会发送状态码 101。
2xx
200 OK是见得最多的成功状态码。通常在响应体中放有数据。
204 No Content含义与 200 相同,但响应头后没有 body 数据。
206 Partial Content顾名思义,表示部分内容,它的使用场景为 HTTP 分块下载和断电续传,当然也会带上相应的响应头字段Content-Range
。
3xx
301 Moved Permanently即永久重定向,对应着302 Found,即临时重定向。
比如你的网站从 HTTP 升级到了 HTTPS 了,以前的站点再也不用了,应当返回301
,这个时候浏览器默认会做缓存优化,在第二次访问的时候自动访问重定向的那个地址。
而如果只是暂时不可用,那么直接返回302
即可,和301
不同的是,浏览器并不会做缓存优化。
304 Not Modified: 当协商缓存命中时会返回这个状态码。详见浏览器缓存
4xx
400 Bad Request: 开发者经常看到一头雾水,只是笼统地提示了一下错误,并不知道哪里出错了。
403 Forbidden: 这实际上并不是请求报文出错,而是服务器禁止访问,原因有很多,比如法律禁止、信息敏感。
404 Not Found: 资源未找到,表示没在服务器上找到相应的资源。
405 Method Not Allowed: 请求方法不被服务器端允许。
406 Not Acceptable: 资源无法满足客户端的条件。
408 Request Timeout: 服务器等待了太长时间。
409 Conflict: 多个请求发生了冲突。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请求体的数据过大。
414 Request-URI Too Long: 请求行里的 URI 太大。
429 Too Many Request: 客户端发送的请求过多。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请求头的字段内容太大。
5x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仅仅告诉你服务器出错了,出了啥错咱也不知道。
501 Not Implemented: 表示客户端请求的功能还不支持。
502 Bad Gateway: 服务器自身是正常的,但访问的时候出错了,啥错误咱也不知道。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表示服务器当前很忙,暂时无法响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