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 含义是忽略第一个【/】之前的内容,在这里就是忽略【u-boot-1.1.6/】
- make menuconfig,然后一个一个配置;
- 使用默认配置 (arch/arm/configs),然后再改;
- 使用板子厂家提供的配置文件
uboot的源码分析 uboot 的内存分配(分区表) 从代码上看,uboot在Nand上的存放位置是固定的:
- BootLoader从0开始,256K
- params是接下去的128K
- kernel是接下去的2M
- 剩下的作为root
- setup_start_tag
- setup_memory_tags
- setup_commandline_tag
- setup_end_tag
二、自己做一个bootloader 最简单的bootloader所需要的功能 【默认是将内核、文件系统放置在Nand中,需要用到是复制到SDRAM中运行】
- 初始化硬件:关看门狗,设置时钟,设置SDRAM,配置NAND;
- 将内核程序从Nand Flash读到SDRAM;
- 设置“要传给内核的参数”;
- 跳转并执行内核;
- 起始地址:0(NOR启动0地址在NOR、Nand启动0地址在内部的SRAM)
- 目标地址: 从链接脚本中获取,一般为text段的开始,到bss段之前(SDRAM地址范围为0x3000000~0x34000000,前边预留作为内核、文件系统,bootloader512K足够用,所以0x3400 0000-512K = 0x33F80000 )
- 复制长度:从链接脚本中获取
- 上电后CPU从Nor的0地址开始运行;
- 由于NorFlash【只读不能写】的特征,需要重定位;在重定位时,把代码都复制到链接地址的SDRAM上去。
- 芯片上电后,硬件会自动将Nand的前4K代码复制到芯片内部的SRAM中;并开始运行;
- 由于程序有时可能超过4K等原因,所以从Nand启动时,需要在前4K代码中,将整个程序从Nand复制到链接地址的SDRAM去。
一些地址你需要知道 SDRAM的地址范围——0x30000000 ~ 0x34000000 内核在Nand中存放的地址——0x60000(前64K是uImage的一些头部) 内核在SDRAM中的入口地址——0x30008000 内核参数的存放地址——0x30000100 uboot的重定位地址——0x33f80000(0x34000000 - 5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