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之OSI参考模型
OSI介绍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提出了OSI。OSI是OSI/RM 的简称,全称是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意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它有三个基本的功能:
- 提供给开发者一个必须的
- 通用的概念以便开发完善
- 可以用来解释连接不同系统的框架。
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从低到高分别是 :
- 应用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 表示层 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 会话层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 传输层 建立主机端到端连接
- 网络层 寻址和路由选择
- 数据链路层 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
- 物理层 比特流传输
划分原则是:
- 网路中各个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 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 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 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而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另外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
- 应用层——APDU
- 表示层——PPDU
- 会话层——SPDU
- 传输层——数据段(报文段)(Segment)
-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
-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 物理层——比特(Bit)
OSI各层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但是应用程序并不是停驻在应用层,当应用程序需要处理远程资源时,它就需要应用层协议起接口作用。
应用层还负责识别并建立想要通信的计算机一方的可用性,并决定想要的通信是否存在足够的资源
应用层包含了用户通常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协议,如FTP、TFTP、HTTP等。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为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的格式化。
表示层关注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会话连接。也在设备或节点之间提供会话控制。
它在系统之间协调通信过程,并提供单工、半双工和双工三种方式来组织它们之间的通信。
会话层基本上用来使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与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保持隔离。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接收来自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把这些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单元,然后把这些数据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确保这些数据单元正确地到达另一端。
传输层负责为实现上层应用程序的多路复用、建立会话连接和断开虚电路提供机制。通过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它也对高层隐藏了任何与网络有关的细节信息。
传输层可以是无连接的或者是面向连接的。
面向连接的协议:
- 流量控制
- 面向连接的通信
- 窗口机制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设备的寻址,跟踪网络中设备的位置,并决定传送数据的最佳路径,这意味着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地区的互联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流。
网络层有两种类型的包:
- 数据包
用来在互联网络中传送用户数据。 - 路由更新包
在互联网络中,它用来向相邻路由器通告连接到网络的所有路由器的更新信息。
代表设备: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出错通知、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在通信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比特,它要完成一些功能:
- 向网络层提供一个定义良好的服务接口
- 处理传输错误。
- 调节数据流,确保慢速的接收方不会被快速的发送方淹没。
IEEE Ethernet的数据链路层包含两个子层:
- 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802.3
-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802.2
代表设备:网桥,交换机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关注在一条通信信道上传输原始比特。
该层定义了比特作为信号在信道上发送时相关的电气、时序和其他接口。
代表设备:集线器,光纤,双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