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ot path
设置web资源路径,用于指定请求的根文档目录,从根开始匹配
root:root/URI
2.alias path
指定路径别名,只能用于location中,从最后一个/开始匹配
alias: alias/
3. index file ....
定义默认页面,可以跟多个值,自左向右匹配
4.error_page code ...[=[response]] URI
当对于某个请求发回错误时,如果匹配上了error_page指令中设定的code,则从定向至新的URI中
错误重定向
5.try_files path1 [path2 ... ] URI
自左向右尝试读取所有path所指定路径,在第一个找到即停止并返回,如果path均不存在,则返回最后一个URI
location ~* ^/document/(.*)${
root /www/htdocs
try_files $uri /docu/$1 /temp.html
}
http://www.linuxidc.com/documents/a.html
http://www.linuxidc.com/docu/a.html
http://www.linuxidc.com/temp.html
六、网络连接相关的设置
1.keepalive_timeout time
保持连接的超时时长,默认为75s
2.keepalive_requests n
在一次长连接上允许承载的最大请求数
3.keepalive_disable [msie6|asfari|none]
对指定的浏览器禁止使用长连接
4.tcp_nodelay on|off
对keepalive连接是否使用tcp_nodelay选项
5.client_header_timeout time
读取http请求首部的超时时长
6.client_body_timeout time
请求http请求包体的超时时长
7.save_timeout time
发送响应的超时时长
七、对客户端请求的限制
1.limit_except method ... { ... }
指定范围之外的其他的访问控制,只能用于location中
2.client_max_body_size SIZE
http请求包体的最大值,常用于限定客户端所能够请求的最大包体,根据请求首部中的Content-Length来检查,以避免无用的传输
3.limit_rate speed
限制客户端每秒传输的字节数,默认为0,表示没有限制
4.limit_rate_after time
nginx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报文时,如果时长超过了此处指定的时长,则后续的发送过程开始限速
八、文件操作的优化
1.aendfile on|off
是否启用sendfile功能
2.aio on|off
是否启用aio功能
3.open_file_cache max=N [incative=time]|off
是否打开文件缓存功能
max:用于缓存条目的最大值,允许打开的缓存条目最大数,当满两类以后将根据LRU(最小最少连接数)算法进行置换
inactive:某缓存条目在指定时长内没有被访问过时,将自动被删除,通常默认为60s
缓存的信息包括
文件句柄、文件大小和上次修改的时间
已经打开的目录结构
没有找到或没有访问权限的信息
4.open_file_cache_errors on|off
是否缓存文件找不到或者没有权限访问等信息
5.open_file_cache_min_use #
在inactive指定的时长内被访问超过此处指定的次数时,不会被删除
6.open_file_cache_valid time
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缓存中的额条目是否超出非活动时长,默认为60s
九、对客户端请求的特殊处理
1.ignore_invalid_headers on|off
是否忽略不合法的http首部,默认为on,off意味着请求首部中出现不合规的首部将拒绝响应,只能用于server和http中,建议改为off
2.log_not_found on|off
用户访问的文件不存在时,是否将其记录到错误日志中
3.resolver address
指定nginx使用的dns服务器地址
4.resolver timeout
指定DNS解析超时时长,默认为30s
5.server_tokens on|off
是否在错误页面中显示nginx的版本号
十、http核心模块的内置变量
1.$uri:当前请求的uri,不带参数
2.$request_uri:请求的uri,带完整参数
3.$host:http请求报文中host首部,如果请求中没有host首部,则以处理此请求的主机的著名代替
4.$hostname:nginx服务运行所在主机的主机名
5.$remote_addr:客户端ip
6.$remote_port:客户端port
7.$remote_user:使用用户认证时客户端用户输入的用户名
8.$request_filename:用户请求中的URI经过本地root或alias转换后映射的本地的文件路径
9.$request_method:请求方法
10.$server_addr:服务器地址
11.$server_name: 服务器名称
12.$server_port: 服务器端口
13.$server_protocol:服务器想客户端发送响应时的协议,如http/1.1 http/1.0
14.$scheme: 在请求中使用的scheme映射协议本身的协议
15.$http_HEADER:匹配请求报文中指定的HEADER 例如:$http_host匹配请求报文中的host首部
16.$sent_http_HEADER:响应报文中指定的HERADER,例如:$http_content_type匹配相应报文中的content-type首部
17.$document_root:当前请求映射到的root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