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数据结构之intset(2)

本文及后续文章,Redis版本均是v3.2.8

上文我们说到intset整型集合的数据结构定义即元素的添加和查询操作,本文我们来看下Redis暴露给外面使用的Set集合,先通过一些基本的命令回顾下set

Redis数据结构之intset(2)

一、set底层数据结构

我们查阅Redis Set命令文档知道:

  • sadd用于分别向集合 myset和myset2中添加元素。添加的元素既有数字,也有非数字(”a”和”b”)。

  • sismember用于判断指定的元素是否在集合内存在。

  • sinter, sunion和sdiff分别用于计算集合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我们上文提到,set的底层实现,随着元素类型是否是整型以及添加的元素的数目多少,而有所变化。如,上述命令的执行过程中,集合myset的底层数据结构会发生如下变化:

  • 在开始执行完sadd myset 1 2之后,由于添加的都是比较小的整数,所以myset底层是一个intset,其数据编码encoding = 2。

  • 在执行完sadd myset 10000之后,myset底层仍然是一个intset,但其数据编码encoding从2升级到了4。

  • 在执行完sadd myset a b之后,由于添加的元素不再是数字,myset底层的实现会转成一个dict。

我们知道,dict是一个用于维护key和value映射关系的数据结构,那么当set底层用dict表示的时候,它的key和value分别是什么呢?实际上,key就是要添加的集合元素,而value是NULL。

除了前面提到的由于添加非数字元素造成集合底层由intset转成dict之外,还有两种情况可能造成这种转换:

  • 添加了一个数字,但它无法用64bit的有符号数来表达。intset能够表达的最大的整数范围为-264~264-1,因此,如果添加的数字超出了这个范围,这也会导致intset转成dict。

  • 添加的集合元素个数超过了set-max-intset-entries配置的值的时候,也会导致intset转成dict(具体的触发条件参见t_set.c中的setTypeAdd相关代码)。

对于小集合使用intset来存储,主要的原因是节省内存。特别是当存储的元素个数较少的时候,dict所带来的内存开销要大得多(包含两个哈希表、链表指针以及大量的其它元数据)。所以,当存储大量的小集合而且集合元素都是数字的时候,用intset能节省内存空间。

实际上,从时间复杂度上比较,intset的平均情况是没有dict性能高的。以查找为例,intset是O(log n)的,而dict可以认为是O(1)的。但是,由于使用intset的时候集合元素个数比较少,所以这个影响不大。

二、Redis set的并、交、差算法

Redis set的并、交、差算法的实现代码,在t_set.c中。其中计算交集调用的是sinterGenericCommand,计算并集和差集调用的是sunionDiffGenericCommand。它们都能同时对多个(可以多于2个)集合进行运算。当对多个集合进行差集运算时,它表达的含义是:用第一个集合与第二个集合做差集,所得结果再与第三个集合做差集,依次向后类推。

我们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三个算法的实现思路。

交集

计算交集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

  1. 检查各个集合,对于不存在的集合当做空集来处理。一旦出现空集,则不用继续计算了,最终的交集就是空集。

  2. 对各个集合按照元素个数由少到多进行排序。这个排序有利于后面计算的时候从最小的集合开始,需要处理的元素个数较少。

  3. 对排序后第一个集合(也就是最小集合)进行遍历,对于它的每一个元素,依次在后面的所有集合中进行查找。只有在所有集合中都能找到的元素,才加入到最后的结果集合中。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第3步在集合中进行查找,对于intset和dict的存储来说时间复杂度分别是O(log n)和O(1)。但由于只有小集合才使用intset,所以可以粗略地认为intset的查找也是常数时间复杂度的。因此,如Redis官方文档上所说(http://redis.io/commands/sinter),sinter命令的时间复杂度为:

O(N*M) worst case where N is the cardinality of the smallest set and M is the number of sets.

并集

计算并集最简单,只需要遍历所有集合,将每一个元素都添加到最后的结果集合中。向集合中添加元素会自动去重。

由于要遍历所有集合的每个元素,所以Redis官方文档给出的sunion命令的时间复杂度为(http://redis.io/commands/sunion):

O(N) where N is the total number of elements in all given sets.

注意,这里同前面讨论交集计算一样,将元素插入到结果集合的过程,忽略intset的情况,认为时间复杂度为O(1)。

差集

计算差集有两种可能的算法,它们的时间复杂度有所区别。

第一种算法:

  • 对第一个集合进行遍历,对于它的每一个元素,依次在后面的所有集合中进行查找。只有在所有集合中都找不到的元素,才加入到最后的结果集合中。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M),其中N是第一个集合的元素个数,M是集合数目。

第二种算法:

  • 将第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加入到一个中间集合中。

  • 遍历后面所有的集合,对于碰到的每一个元素,从中间集合中删掉它。

  • 最后中间集合剩下的元素就构成了差集。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是所有集合的元素个数总和。

在计算差集的开始部分,会先分别估算一下两种算法预期的时间复杂度,然后选择复杂度低的算法来进行运算。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 在一定程度上优先选择第一种算法,因为它涉及到的操作比较少,只用添加,而第二种算法要先添加再删除。

  • 如果选择了第一种算法,那么在执行该算法之前,Redis的实现中对于第二个集合之后的所有集合,按照元素个数由多到少进行了排序。这个排序有利于以更大的概率查找到元素,从而更快地结束查找。

对于sdiff的时间复杂度,Redis官方文档(http://redis.io/commands/sdiff)只给出了第二种算法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三、基本命令

下表列出了与集合相关的一些基本命令。

序号 命令 说明
1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 将一个或多个成员添加到集合
2 SCARD key 获取集合中的成员数
3 SDIFF key1 [key2] 减去多个集合
4 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减去多个集并将结果集存储在键中
5 SINTER key1 [key2] 相交多个集合
6 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交叉多个集合并将结果集存储在键中
7 SISMEMBER key member 判断确定给定值是否是集合的成员
8 SMOVE source destination member 将成员从一个集合移动到另一个集合
9 SPOP key 从集合中删除并返回随机成员
10 SRANDMEMBER key [count] 从集合中获取一个或多个随机成员
11 SREM key member1 [member2] 从集合中删除一个或多个成员
12 SUNION key1 [key2] 添加多个集合
13 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添加多个集并将结果集存储在键中
14 SSCAN key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递增地迭代集合中的元素

参考

Reids设计与实现

--EOF--

上一篇:python_内置函数


下一篇:【Redis】270- 你需要知道的那些 redis 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