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e:
优点:节约系统资源
缺点:直接调用 rdbSave ,阻塞 Redis 主进程,直到保存完成为止。在主进程阻塞期间,服务器不能处理客户端的任何请求。
bgsave:
优点:fork 出一个子进程,子进程负责调用 rdbSave ,并在保存完成之后向主进程发送信号,通知保存已完成。 Redis 服务器在BGSAVE 执行期间仍然可以继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缺点:由于会fork一个进程,因此更消耗内存
综上:
还是推荐使用bgsave命令,毕竟save命令阻塞其他请求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
save m n:触发机制
自动触发最常见的情况是在配置文件中通过save m n,指定当m秒内发生n次变化时,会触发bgsave。
例如,查看Redis根目录默认配置文件 redis.conf,看到如下配置信息:
其中save 900 1的含义是:当时间到900秒时,如果Redis数据发生了至少1次变化,则执行bgsave;save 300 10和save 60 10000同理。
当三个save条件满足任意一个时,都会引起bgsave的调用。
save m n:实现原理
1、Redis的save m n,是通过serverCron函数、dirty计数器、和lastsave时间戳来实现的。
2、serverCron是Redis服务器的周期性操作函数,默认每隔100ms执行一次;该函数对服务器的状态进行维护,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检查 save m n 配置的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就执行 bgsave。
3、dirty计数器是Redis服务器维持的一个状态,记录了上一次执行bgsave/save命令后,服务器状态进行了多少次修改(包括增删改);而当save/bgsave执行完成后,会将dirty重新置为0。
4、例如,如果Redis执行了set mykey helloworld,则dirty值会+1;如果执行了sadd myset v1 v2 v3,则dirty值会+3;注意dirty记录的是服务器进行了多少次修改,而不是客户端执行了多少修改数据的命令。
5、lastsave时间戳也是Redis服务器维持的一个状态,记录的是上一次成功执行save/bgsave的时间。
6、save m n的原理如下:每隔100ms,执行serverCron函数;在serverCron函数中,遍历save m n配置的保存条件,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就进行bgsave。
对于每一个save m n条件,只有下面两条同时满足时才算满足:
当前时间-lastsave > m dirty >= n
save m n : 执行日志
下图是save m n触发bgsave执行时,服务器打印日志的情况:
其他触发机制:
除了save m n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会触发bgsave:
在主从复制场景下,如果从节点执行全量复制操作,则主节点会执行 bgsave 命令,并将rdb文件发送给从节点;
执行shutdown命令时,自动执行rdb持久化,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