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是对算法的包装,把使用算法的责任和算法本身分隔开,委派给不同的对象管理。策略模式通常把一系列的算法包装到一系列的策略类里面,作为一个抽象策略类的子类。
作用
将算法的责任和本身进行解耦,使得:
1.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外部而变化
2.客户端方便根据外部条件选择不同策略来解决不同问题
策略模式仅仅封装算法(包括添加 & 删除),但策略模式并不决定在何时使用何种算法,算法的选择由客户端来决定。
实例
背景:有一家百货公司,最近在定年度的促销活动
冲突:每个节日用同一个促销活动太枯燥,没吸引力
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节目使用不同促销活动进行促销
步骤1:
定义抽象策略角色(Strategy):百货公司所有促销活动的共同接口
public abstract class Strategy {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Activity(); }
步骤2:
定义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 Strategy):
以下是每个具体活动
//为春节准备的促销活动A class StrategyA extends Strategy{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Activity() { System.out.println("春节促销活动A"); } } //为中秋节准备的促销活动B class StrategyB extends Strategy{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Activity() { System.out.println("中秋节促销活动B"); } } //为圣诞节准备的促销活动C class StrategyC extends Strategy{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Activity { System.out.println("圣诞节促销活动C"); } }
步骤3:
定义环境角色(Context):用于连接上下文,即把促销活动推销给客户,这里可以理解为销售员
class Context_SalesMan{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持有抽象策略角色的引用 //生成销售员实例时告诉销售员什么节日(构造方法) //使得让销售员根据传入的参数(节日)选择促销活动(这里使用一个简单的工厂模式) public SalesMan(String festival) { switch ( festival) { case "A": //春节就使用春节促销活动 strategy = new StrategyA(); break; case "B": //中秋节就使用中秋节促销活动 strategy = new StrategyB(); break; case "C": //圣诞节就使用圣诞节促销活动 strategy = new StrategyC(); break; } }
//向客户展示促销活动 public void SalesManShow(){ strategy.showActivity(); }
public class Strategy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ntext_SalesMan mSalesMan ; //春节来了,使用春节促销活动 System.out.println("对于春节:"); mSalesMan = new Context_SalesMan("A"); mSalesMan.SalesManShow(); //中秋节来了,使用中秋节促销活动 System.out.println("对于中秋节:"); mSalesMan = new Context_SalesMan("B"); mSalesMan.SalesManShow(); //圣诞节来了,使用圣诞节促销活动 System.out.println("对于圣诞节:"); mSalesMan = new Context_SalesMan("C"); mSalesMan.SalesManShow(); } }
运行结果:
总结
优点
策略类之间可以*切换
由于策略类都实现同一个接口,所以使它们之间可以*切换。
易于扩展
增加一个新的策略只需要添加一个具体的策略类即可,基本不需要改变原有的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选择语句(if else),充分体现面向对象设计思想。
缺点
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策略模式将造成产生很多策略类,可以通过使用享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象的数量。
策略模式的本质:少用继承,多用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