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在一个逻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
MVC 模式代表 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 模式。这种模式用于应用程序的分层开发。
先说它的创建,再分步骤说它的运行过程
创建:
Model:存放数据,set设置,get获得。(数据容器)
View:调用Model里get的数据,对数据加工处理实现可视化
Controller:先对Model进行数据的存取使其内部的数据改变,再运行View里的可视化方法将之展现出来
运行过程:
1、通过运行main函数,向Controller输入数据,
2、Controller里通过set接受这个数据,然后通过get把数据传给Model
3、然后在Controller里调用view的方法。
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
Controller可以直接对Model进行数据的存取,也可以直接调用View的可视化方法展现
但是,View会不会改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看Model的数据是否改变,跟Controller没有根本上的联系
所有Controller就相当于是一个中转站,或者说是调节室,Model和View才是真正的一对儿
这种方法关键就是实现了Model和View的分离,极大地方便了编程的过程,但是人俩的根是紧紧相连的。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表现层实现的代表作品是Struts框架,业务层实现的代表作品是Spring,持久层实现的代表作品是Hibernate。
举个例子:
持久层从持久库中取出-10。
业务层按照一定的逻辑(这里我们举例取温度的逻辑)翻译成-10摄氏度。
表示层显现给用户“哎呀,今天好冷!”。
逻辑层就相当于一个黑盒子,我们不用知道它内部怎么实现,只需要知道如何去调用它就行了。每层只与上下相邻的两层打交道。当一层内部由于技术变迁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用做任何改变。分层之后灵活性提高,也便于团队分工开发。
-
Model(模型):数据模型,提供要展示的数据,因此包含数据和行为,可以认为是领域模型(domain)或JavaBean组件(包含数据和行为),不过现在一般都分离开来:Value Object(数据) 和 服务层(行为)。也就是模型提供了模型数据查询和模型数据的状态更新等功能,包括数据和业务。
-
View(视图):负责进行模型的展示,一般就是我们见到的用户界面,客户想看到的东西。
-
Controller(控制器):接收用户请求,委托给模型进行处理(状态改变),处理完毕后把返回的模型数据返回给视图,由视图负责展示。 也就是说控制器做了个调度员的工作。
MVC是 Model-View-Controller,严格说这三个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UI层,也就是说,MVC把三层架构中的UI层再度进行了分化,分成了控制器、视图、实体三个部分,控制器完成页面逻辑,通过实体来与界面层完成通话;而C层直接与三层中的BLL进行对话。
MVC可以是三层中的一个表现层框架,属于表现层。三层和mvc可以共存。
三层是基于业务逻辑来分的,而MVC是基于页面来分的。
MVC主要用于表现层,3层主要用于体系架构,3层一般是表现层、中间层、数据层,其中表现层又可以分成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
MVC是表现模式(Presentation Pattern)
三层架构是典型的架构模式(Architecture Pattern)
三层架构的分层模式是典型的上下关系,上层依赖于下层。但MVC作为表现模式是不存在上下关系的,而是相互协作关系。即使将MVC当作架构模式,也不是分层模式。MVC和三层架构基本没有可比性,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