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
进程:正在进行中的程序(直译)
线程:执行路径,就是进程中负责程序执行的控制单元(执行路径);
一个进程中可以多个路径,称为多线程
一个进程至少一个线程
每一个线程都有自己运行的内容,这个内容称为线程要执行的任务
多线程好处:解决了多部分同时运行的问题
弊端:效率降低
应用程序的执行是CPU在做着快速的切换完成的,切换是随机的
jvm启动时就启动了多个线程,至少两个线程
1、执行main函数的线程
该线程的代码都定义在main函数中
2、负责垃圾回收的线程
finalize清除垃圾,重新分配资源
System.gc()启动垃圾回收器
主线程运行示例:
class Demo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ring name;
Demo (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x=0;x<10;x++)
{
for(int y=-99999;y<999999999;y++){}
System.out.println(name+“....x”+x);
}
}
}
class Threaddemo
{
Demo d1=new Demo(“旺财”);
Demo d2=new Demo(“xiaoqiang”);
d1.start();
d2.start(); //开启线程,运行run方法
}
创建线程:
1、继承Thread类
步骤:
1、定义一个类继承Thread 类;
2、覆盖Thread 中的run方法;
3、直接创建Thread的子类对象;
4、调用start启动线程;
创建线程的目的是为了开启一条执行路径,取运行指定代码和其他代码同时运行
而运行的指定代码就是这个执行路径的任务
JVM创建的主线程的任务都定义在主函数中
而自定义的线程任务在哪
Thread类用于描述线程,线程是需要任务的,所以Thread类也对任务的描述
这个任务通过Thread类中的run方法来体现,run方法中定义就是线程要运行的任务代码
开启线程是为了运行指定代码,所以继承Thread,复写run方法
调用start和run的区别
getName()返回该线程的名字,
currentThread()正在运行的线程名字
Cpu的执行资格:可以被CPU处理,在处理队列中排队
Cpu的执行权:正在被cpu处理
临时阻塞状态:具备执行资格,等待执行权
被创建 start() 运行 sleep(time) wait() 冻结
Sleep(time)时间到 notify()
Run方法结束,线程的任务结束
Stop()
消亡
2、创建线程的第二种方式:implements runnable接口
1、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
2、覆盖接口中run方法
3、通过thread类创建线程对象,并将runnable接口中子类对象作为thread类参数传递
4、使用start开启线程
实现runnable接口的好处:
1、将线程的任务从线程的子类中分离出来,进行了单独的封装
线程安全问题解决思路:将多条操作共享数据的线程代码封装起来,当有线程执行代码时,其他不能参与运算;
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对象)
{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同步的好处:解决了线程的安全问题;
同步的弊端:相对降低了效率,因为同步外的线程都会判断同步锁
多线程的单例:
单例设计模式:
延迟加载设计模式:
线程间通信(多个线程在处理同一资源,但是任务却不同):
1、这些方法存在于同步中;
2、使用这些方法时必须要标识所属的同步的锁;
等待、唤醒机制:
涉及的方法:1、wait():让线程处于冻结状态,被wait的线程会被存储线程池
2、notify() 唤醒线程池中任意一个线程
3、notifyAll() 唤醒线程池中所有线程
这些方法都必须定义在同步中,因为这些方法是用于操作线程状态的方法
必须要明确到底操作的是哪个锁上的线程
为什么这些方法定义在object类中
因为这些方法是监视器的方法,监视器本身就是一个锁
Wait和sleep的方法:
1、wait可以指定时间也可以不指定
Sleep必须指定时间
2、在同步中,对CPU的执行权和锁的处理不同
Wait:释放执行权,释放锁
Sleep:释放执行权,不释放锁
停止线程:
1、stop方法(已过时)
2、Run方法结束
任务中都有循环,通过控制循环结束
Interrupt()将线程从冻结状态恢复到运行状态,让线程具备CPU的执行资格
守护线程setDaemon(true)将该线程标记为守护线程,当所有线程被守护时,CPU退出
t1.join()方法:线程要申请加入进来,运行,在t1线程终止之后。临时加入一个线程运算时可以使用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