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通话原理
目录
- 媒体协商-音视频编解码
- 网络协商
- STUN
- TURN
- 媒体协商+网络协商 数据的交换通道
- WebRTC API
- 一对一通话
1. 媒体协商-音视频编解码
- 比如: Peer-A端可支持VP8、 H264多种编码格式,而Peer-B端支持VP9、 H264,要保证二端都正确的编解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它们的交集H264
- 有一个专门的协议 ,称为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可用于描述上述这类信息,在WebRTC中,参与视频通讯的双方必须先交换SDP信息,这样双方才能知根知底,而交换SDP的过程,也称为"媒体协商"。
2. 网络协商
- 彼此要了解对方的网络情况,这样才有可能找到一条相互通讯的链路
- 理想的网络情况是每个浏览器的电脑都是私有公网IP,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连接
- 实际情况是:我们的电脑和电脑之间或大或小都是在某个局域网中, 需要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1. STUN
- 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NAT会话穿越应用程序)是一种网络协议,它允许位于NAT(或多重NAT) 后的客户端找出自己的公网地址(ip+port),查出自己位于哪种类型的NAT之后以及NAT为某一个本地端口所绑定的Internet端端口。
- 使用一句话说明STUN做的事情就是:告诉我你的公网IP地址+端口是什么。
- 问题是: STUN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为需要NAT的通话设备分配IP地址的, P2P在传输媒体流时,使用的本地带宽,在多人视频通话的过程中,通话质量的好坏往往需要根据使用者本地的带宽确定。
- TURN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 TURN
- TURN的全称为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是STUN/RFC5389的一个拓展,主要添加了Relay功能。如果终端在NAT之后, 那么在特定的情景下,有可能使得终端无法和其对等端(peer)进行直接的通信,这时就需要公网的服务器作为一个中继,对来往的数据进行转发
- 在STUN分配公网IP失败后,可以通过TURN服务器请求公网IP地址作为中继地址。这种方式的带宽由服务器端承担,在多人视频聊天的时候,本地带宽压力较小。
- 以上是WebRTC中经常用到的2个协议, STUN和TURN服务器我们使用coturn开源项目来搭建
- ICE( 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交互式连接建立)
- 跟STUN和TURN不一样, ICE不是一种协议,而是一个框架(Framework),它整合了STUN和TURN。 coturn开源项目集成了STUN(打洞)和TURN(中继)的功能。
- 网络信息:放在 candidate
3. 媒体协商+网络协商 数据的交换通道
- 从上面我们知道了2个客户端协商媒体信息(SDP)和网络信息(candidate),那怎么去交换?是不是需要一个中间商去做交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信令服务器(Signal server)(房间服务器)转发彼此的媒体信息和网络信息。
- 访问到的局域网,借助信令服务器,就可以实现上面提到的SDP媒体信息及Candidate网络信息交换。
- 信令服务器不只是交换 媒体信息sdp和网络信息candidate,比如:
- 房间管理
- 人员进出房间
4. WebRTC API
- MediaStream : MediaStream用来表示一个媒体数据流(通过getUserMedia接口获取),允许你访问输入设备,如麦克风和 Web摄像机,该 API 允许从其中任意一个获取媒体流。
- RTCPeerConnection : RTCPeerConnection 对象允许用户在两个浏览器之间直接通讯 ,你可以通过网络将捕获的音频和视频流实时发送到另一个 WebRTC端点。使用这些 Api,你可以在本地机器和远程对等点之间创建连接。它提供了连接到远程对等点、维护和监视连接以及在不再需要连接时关闭连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