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
要是成天想着今天,愁着明天,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的。
——毛姆
假期,我们几乎都是在孩子的呐喊中醒来。她不懂爸妈难得可以多睡,也不懂爸妈渴望多一些平静。我们很幸福,有母亲在,白天帮忙照顾孩子,晚上还陪孩子睡觉。把房门锁上,无论孩子如何呐喊,也对我们造成不了实际上的肢体干扰。孩子也有耐性不足的时候,,当她喊得差不多了,没人应,或者被奶奶劝阻,她就放弃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做梦。
这两天很不幸,反锁了房门,但钥匙没拔,原来孩子会扭钥匙开门了。这门不好开,按以往经验,她开不得,可能因为认知的缘故,也可能因为力气的原因。她这两天都能开了,换个角度看,我们应该幸庆,她进步了。
进来后,我们无动于衷,一是我们没人愿意起床冒着寒冷进行驱赶,二是以沉默对她私闯的进步表示赞扬。但,不加以阻止就是灾难。
她试图掀开我们的被子叫我们起床,失败过后,她爬上了床,钻进了我们的被窝与我们同在。她以为我们没有对她进行驱逐就是默许她的一切,我们也以为她躺下只是希望能一起睡觉,太天真了,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动作。
她把书拿到了床上,让妈妈陪读,已经早上八点三十分了,既然她难得想读书,那就读吧。但对孩子能热爱读书的期望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孩子早已经学会了抓住父母望女成凤的弱点,只是希望大人能基于她想我们陪玩的意愿有一个及时响应罢了。
孩子得逞了,她把她父母带进了一个“辅导作业”的紧张状态,两句故事的陪读,孩子就已经心不在焉,我们嗓音的分贝也不自觉在逐步提高,然后演变成谩骂,最后陷入了绝望。绝望是常态,能把绝望养成常态,归根到底还是父母那颗永不磨灭的期望。
书,不读了。我们有理由对孩子表示绝望,并理直气壮地把她赶下床,我们继续平躺。安静了,孩子也许是内疚,可能她在反思,或者觉得没意思,只剩下呆会就离开房间。
有孩子的家庭,安静只会是更大灾难的开始。许久没有躁动,回过头来发现,我们的手机被偷了,她正在角落里认真玩耍。原来绝望还不是谷底,起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