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2次实验报告:创建进程

  • 姓名:吕煜华
  • 学号:201821121046
  • 班级:计算1812

1. 编写程序

在服务器上用VIM编辑器编写一个程序:一个进程创建(fork)两个子进程。给出源代码:

  1 #include<sys/types.h>
  2 #include<unistd.h>
  3 #include<stdio.h>
  4 int main()
  5 {
  6     pid_t fpid1;
  7     pid_t fpid2;
  8     fpid1 = fork();
  9     if(fpid1<0)
 10         printf("error in fork!");
 11     else if(fpid1==0)
 12         printf("First Child process, my process id is %d\n",getpid());
 13     else {
 14         fpid2 = fork();
 15         if(fpid2<0)
 16             printf("error in fork!");
 17         else if(fpid2==0) {
 18             printf("Second Child process, my process id is %d\n",getpid());
 19         }
 20         else {
 21             printf("Parent process, my process id is %d\n",getpid());
 22         }
 23     }
 24     sleep(100);
 25     return 0;
 26 }

2. 打印进程树

打印1所创建的进程树结构,给出带有自己名字的截图。

提示:

  • 使用unsigned sleep(unsigned seconds)挂起进程,以便打印进程树
  • 打印进程树命令pstree -p pid

 编译程序并运行:

 操作系统第2次实验报告:创建进程

 打印进程树:

操作系统第2次实验报告:创建进程

 

3. 解读进程相关信息

(2) ps -ef

使用ps -ef给出所创建进程的信息,并分析每个字段的含义。

操作系统第2次实验报告:创建进程

 字段含义:

UID:用户ID(此处为lvyuhua)

PID:进程ID(此处为27672、27673、27674等)

PPID:该进程的父进程ID(例如子进程27673、27674对应其父进程27672)

C:该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此处为0)

STIME:进程开始时间(此处为23:36)

TTY:终端的次要装置号码(此处为pts/2)

TIME:进程运行时间(此处为00:00:00)

CMD:所执行的指令(此处为 ./fork)

 

(2) ps -aux

使用ps -aux给出所创建进程的信息,并分析每个字段的含义。

操作系统第2次实验报告:创建进程

字段含义:

USER:用户名(此处为lvyuhua)

PID:进程ID(此处为27672、27673、27674等)

%CPU:占用的 CPU 使用率(0.0)

%MEN:占用的记忆体使用率(0.0)

VSZ:占用的虚拟记忆体大小(kb)

RSS:占用记忆体的大小(kb)

TTY:终端的次要装置号码(此处为pts/2)

STAT:进程状态(此处S表示中断,R表示运行,+ 位于后台的进程组)

该行程的状态,linux的进程有5种状态:

– D 不可中断 uninterruptible sleep (usually IO)

– R 运行 runnable (on run queue)

– S 中断 sleeping

– T 停止 traced or stopped

– Z 僵死 a defunct (”zombie”)

START:进程开始时间(此处为23:36)

TIME:执行的时间(此处为0:00)

COMMAND:所执行的指令(此处为 ./fork)

 

4. 通过该实验产生新的疑问及解答

1.编写c程序的时候没有理解好fork()的工作方式,

直接在第一个子进程中执行fork()创建子进程,导致第二个进程的父进程变成了第一个子进程。把第二个fork()放到else里面就成功了。

操作系统第2次实验报告:创建进程

上一篇:Ubuntu16 从源代码安装Nginx


下一篇:Ecli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