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
对于非聚集索引的插入和更新,不是每一次直接插入索引页中,而是首先判断插入的非聚集索引页是否在缓冲池中,如果在,则直接插入,否则,
先放入一个插入缓冲区中。好似欺骗数据库这个非聚集的索引已经插入到叶子节点了,然后再以一定的频率执行插入缓冲和非聚集索引页子节点的合并
操作,这时通常能将多个插入合并到一个操作中,这就大大提高了对非聚集索引执行插入和修改操作的性能。
插入缓冲使用的条件:
1、索引是辅助索引;
2、索引不是唯一的;
二。两次写(double write)
1. 什么是Double Write
在InnoDB将BP中的Dirty Page刷(flush)到磁盘上时,首先会将Page刷到InnoDB tablespace的一个区域中,我们称该区域为Double write Buffer。
在向Double write Buffer写入成功后,再择机将数据拷贝到正在的数据文件对应的位置。
两次写给innodb带来的是可靠性,主要用来解决部分写失败(partial page write)。doublewrite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内存中的doublewrite buffer,
大小为2M,另外一部分就是物理磁盘上的共享表空间中连续的128个页,即两个区,大小同样为2M。当缓冲池的胀业刷新时,并不直接写硬 盘,而是通过
memcpy函数将脏页先拷贝到内存中的doublewrite buffer,之后通过doublewrite buffer再分两次写,每次写入1M到共享表空间的物理磁盘上,然后马上
调用fsync函数,同步磁盘。如下图所示
以下命令可以查看doublewrite的使用 情况。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dblwr%‘;
slave上可以通过设置skip_innodb_doublewrite参数关闭两次写功能来提高性能,但是master上一定要开启此功能,保证数据 安全。
2. 为什么需要Double Write
InnoDB中有记录(Row)被更新时,先将其在Buffer Pool(简称BP)中的page更新,并将这次更新记录到Log file中,这时候BP中的该page就
是被标记为Dirty。在适当的时候(BP不够、系统闲置等),这些Dirty Page会被flush到磁盘上。
试想,在某个Dirty Page(一般是16K)flush的过程中,发生了系统断电(或者OS崩溃),16K的数据只有8K被写到磁盘上,这种现象被称为
(partial page writes、torn pages、fractured writes)。一旦partial page writes发生,那么在InnoDB恢复时就很尴尬:在InnoDB的Log file中
虽然知道这个数据页被修改了,但是却无法知道这个页被修改到什么程度,和这个页面相关的redo也就无法应用了。
三。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
由于innodb不支持hash索引,但是在某些情况下hash索引的效率很高,于是出现了 adaptive hash index功能,innodb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上索引
的查找,如果观察到建立hash索引可以提高性能的时候,则自动建立hash索引。可以通过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来查看自适应哈西索引的使用
情况。可以使用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来禁用和启用hash索引,默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