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结构
Bootstrap采取12列的栅格体系,根据主流设备的尺寸进行分段,每段宽度固定,通过百分比和媒体查询实现响应式布局。
Bootstrap划分了四种尺寸:超小屏(手机)、小屏(平板竖屏)、中屏(平板横屏)和大屏(PC),每一类中顶层包含块container的宽度都是固定的。还可以使用.container-fluid将固定宽度转换为连续的宽度(width=100%)。
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对于大屏设备,container的宽度要设计为1170px。既然是12列栅格,设计成1200px不是显得更规整、也更容易向产品和UI解释吗?
原来bootstrap为了避免内容占满屏幕,确保在1200px宽的设备两边留出一定的边距,因此将container的最大宽度设为1170px,并使用margin-left:auto和margin-right:auto将container居中,从而确保两边各留出15px的边距。所有列宽均设置为百分比,根本不考虑具体数值。所以if(你有整数情结){不要受整数情结的影响}。
Bootstrap的栅格系统是一个三层结构,除了外围的container和内部的column,中间还有一个夹层row,并且Bootstrap要求所有的column必须包含在row里面,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Bootstrap将所有元素的盒模型设置为了border-box:
因此container宽度为1170px,减去左右共30px的padding,于是container的内容宽度就只剩1140px,这下所有col栅格的百分比乘的都是1140而不是1170,为解决此问题,Bootstrap在container中新增了一个夹层row,通过使用负的margin增加row的宽度至1170px。这里用到了盒模型尺寸的计算原理:块元素左右外边距、左右border、左右内边距和width这七个值之和必须等于包含块的content width。row的包含块container的content width为1140px,因此对于row而言,就存在如下等量关系:
-15px+0+0+width+0+0+(-15px)= 1140
于是row的width就自动扩展到1170px了。
这样是不是显得有点多此一举呢?既然container左右两边都有15px的外边距了,为什么还要设计15px的内边距?如果没有这个内边距,不就不需要额外添一个夹层row了吗?
这里就是Bootstrap设计的精巧之处:因为栅格之间需要间隔,因此每个column栅格都设置了15px的padding:
这意味着每个column实际上也可以看成一个container!我们可以在任意一个column内再嵌套一个栅格系统,而无需再添加container,只需添加一个row即可,不要将row理解成“行”,它就是一个包含块而已。这样的三层结构使得Bootstrap成为了一个可以无限嵌套的响应式系统,每一个栅格都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系统,container只不过是那个最大的栅格而已。
另外,Bootstrap栅格系统预设的数值,如列数、槽宽以及媒体查询阈值都是可以修改的。可定制化是所有优秀框架的另一个共同品质。
2、列排序与列偏移
Bootstrap将所有列的position都设成了relative,就在于可对列进行定位或排序,比如要将某一个列定位到12分之3处(即从第三、四列交界处开始),可以设置left:25%或者right:75%。Bootstrap已经预设好了相应的类名:
列偏移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margin,而被margin挤占的区域没办法安放其它的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