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例所述,变量a,b和它们的值10,20都是存在栈里面,声明的所以String类型的引用也都是存在栈里。而字符串abc是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new出来的String对象则是存在堆里。
String str="abc";
System.out.print(str==str1);//true
上面这行代码被执行的时候,JVM先到字符串池中查找,看是否已经存在值为”abc”的对象,如果存在,则不再创建新的对象,直接返回已存在对象的引用;如果不存在,则先创建这个对象,然后把它加入到字符串池中,再将它的引用返回。所以这句代码创建了一个对象。
String str1="abc";
System.out.print(str==str2);//true
通过上面的解释这个就清楚了,在执行第二行代码时,”abc”字符串对象在常量池中已存在,所以直接返回池中已存在的那个字符串对象。
String str2="a"+"b"+"c";
由于常量字符串是在编译的时候就也被确定的,又因”a”,”b”和”c”都是常量,因此变量str2的值在编译时就可以确定。这行代码编译后的与String str=”abc”;是一样的,所以这句代码也是只创建了一个对象,但是这与我们平时好像不太一样啊?一般使用“+”连接两个字符串都会产生另一个新的字符对象。下面我们看一下下面这行代码就明白了:
String str3="c";
String str4="ab"+str3;
System.out.print(str==str4);//false
String str5="ab";
System.out.print(str==str6);//false
从上面例子我们就可以得出:使用“+”连接的两个字符串本身就是字面常量字符串时,如果池中存在这样连接后的字符串,则是不会重新创建对象,而是直接引用池中的字符串对象;如果“+”连接的两字符串中只要有一个不是字面常量串(即已经定义过的),会产生新的字符串对象(抛去特殊如final定义字符串不提)。
那我们来看一下有new创建字符串时会有什么不同:
String str7=new String("abc");
首先、这行代码究竟创建了几个String对象呢?答案是2个。由于new String(“abc”)相当于”abc”,一个就是创建出来的放在堆的原实例对象,而另一个就是放在常量池中的 “aaa” 对象,当然这里的str7本身只是一个引用,放在栈里,用来指向堆中创建出来的对象。
String str7=new String("abc");
String str8=new String("abc");
System.out.print(str7.equals(str8));//true
System.out.print(str7==str8);//false
System.out.print(str==str7);//false
由于str7和str8是连个存在栈里的引用,他们分别创建了两个对象”abc”,虽然他们内容相同(str7.equals(str8)==true),但是实际存在物理地址不同,所以str7==str8值为false,同理,str指向常量池中的”abc”,所以str==str7也是false。
关于常量池,是为了避免频繁的创建和销毁对象而影响系统性能,其实现了对象的共享。
例如字符串常量池,在编译阶段就把所有的字符串文字放到一个常量池中。
(1)节省内存空间:常量池中所有相同的字符串常量被合并,只占用一个空间。
(2)节省运行时间:比较字符串时,==比equals()快。对于两个引用变量,只用==判断引用是否相等,也就可以判断实际值是否相等。
注意:常量池主要用于存放两大类常量:字面量(Literal)和符号引用量(Symbolic References),字面量相当于Java语言层面常量的概念,如文本字符串,声明为final的常量值等,符号引用则属于编译原理方面的概念。
所以当然常量池不只是表示字符串常量池,例如一些包装类都实现了常量池技术。
基本类型和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基本类型有:byte、short、char、int、long、boolean。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分别是:Byte、Short、Character、Integer、Long、Boolean(注意区分大小写)。
二者的区别是:基本类型体现在程序中是普通变量,基本类型的包装类是类,体现在程序中是引用变量。因此二者在内存中的存储位置不同:基本类型存储在栈中,而基本类型包装类存储在堆中。
上边提到的这些包装类都实现了常量池技术,另外两种浮点数类型的包装类则没有实现。
如下:
Integer i1=10;
Integer i2=10;
Integer i3=new Integer(10);
Integer i4=new Integer(10);
System.out.print(i1==i2);//true
System.out.print(i2==i3);//false
System.out.print(i3==i4);//false
Double d1=1.0;
Double d2=1.0;
System.out.print(d1==d2);//false
案例分析:
1)i1和i2均是引用类型,在栈中存储指针,因为Integer是包装类。由于Integer包装类实现了常量池技术,因此i1和i2的10均是从常量池中获取的,均指向同一个地址,因此i1=12。
2)i3和i4均是引用类型,在栈中存储指针,因为Integer是包装类。但是由于他们各自都是new出来的,因此不再从常量池寻找数据,而是从堆中各自new一个对象,然后各自保存指向对象的指针,所以i3和i4不相等,因为他们所存指针不同,所指向对象不同。
3)d1和d2均是引用类型,在栈中存储指针,因为Double是包装类。但Double包装类没有实现常量池技术,因此Doubled1=1.0;相当于Double d1=new Double(1.0);,是从堆new一个对象,d2同理。因此d1和d2存放的指针不同,指向的对象不同,所以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