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前言

数据存储在性能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存储类型,存取策略,存储命中率,等等,往往都会影响页面的实际性能。CPU Cache有多级缓存机制,浏览器有MemoryCache机制,服务器有CDN缓存,这些都为了更大程度的提升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与H5页面相关的存储,以及可能的优化思路。

常见H5存储

H5页面相关的存储非常多,我们先看看有那些类型的存储。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通常,与页面加载性能相关的,有下面几种缓存,

(1)MemoryCache

MemoryCache,资源存放在内存中,一般资源响应回来就会放进去,页面关闭就会释放。内存存取性能可达磁盘缓存性能的100倍,但这还不是MemoryCache的最大优势,MemoryCache最大的优势是离排版渲染引擎非常近,可以直接被读取,甚至无需经过线程转换。在真实的页面访问过程中,获取资源的时间,磁盘IO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时间往往消耗在各种线程抛转。

(2)ClientCache

ClientCache,客户端缓存,比如,手淘里的ZCache(离线压缩包缓存),本质上属于磁盘缓存。这类Cache的优点是能以相对可控的方式让资源提前缓存在磁盘,但它也有一系列的成本。比如,它需要一套服务器与客户端协同的下发更新逻辑,服务器端需要管理下发,客户端需要提前解压缩。我们可能觉得提前解压并不是什么弱点,但如果有一千个离线包,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如果不提前解压,就无法保证首次访问性能,如果提前解压会让IO非常繁忙,可能会造成客户端打开时严重卡顿。

(3)HttpCache

HttpCache,是历史比较悠久的缓存,它利用标准的 Cache-Control 与服务器端进行协商,根据标准的规则去缓存或更新资源。它应用非常广泛,是非常有效果的一种磁盘缓存。它的缺点是完全由浏览器按标准规则控制,其它端的控制力度非常弱。比如,某些被HttpCache缓存的静态资源出问题了,通常只能是改页面,不再使用出问题的资源,而无法主动清除出问题的资源。

(4)NetCache

网络相关的Cache,一般是指DNS解析结果的缓存,或预连接的缓存。DNS预解析和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创建一个Https连接的成本非常大,通常需要600ms以上,也就是说,页面如果有关键资源需要全新建连接,秒开基本是不可能了。

(5)CDN

CDN一般是通过负载均衡设备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请求的URL,选择一台离用户比较近,缓存了用户所需的资源,有较好的服务能力的服务器,让用户从该服务器去请求内容。它能让各个用户的缓存共享,缩短用户获取资源的路径,来提升整体的性能。

当然,还有其它非常多类型的Cache,比如,

(1)JS相关,V8 Bytecode Cache,字节码缓存,能极大的减少JS解析耗时,甚至可以提升3-6倍的性能。参考:前端优化系列 - JS解析性能分析

(2)渲染相关,图片解码数据缓存,是一块非常大的内存缓存,约100M,能保证页面滚动过程可以实时获取到图片解码数据,让滚动非常流畅。

(3)页面相关,页面缓存,Safari的PageCache,Firefox的Back-Forward Cache,UC浏览器的WebViewCache,都是一样性质的缓存,将整个执行过的页面保存在内存。标准的页面缓存,进入的条件非常苛刻,大部分情况都无法进入,而且在前进后退的场景才允许使用。

资源响应成本

前面提到,MemoryCache与其它磁盘缓存的最大差异并不在于磁盘IO成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看看一个HTML文档资源请求的完整过程,

-> Browser UI thread: load url
-> Renderer: set up document loader & do request
-> Renderer: If can use MemoryCache, return resource, commit navigation (直接使用MemoryCache的资源)
-> Browser IO thread: set up request
-> Browser UI thread: NavigationThrottle::WillStartRequest(回调onPageStarted)
-> Browser IO thread: start shouldInterceptRequest
-> Browser UI thread: shouldInterceptRequest, get cache from Zips(从客户端离线包获取资源)
-> Browser IO thread: use shouldInterceptRequest response
-> Browser IO thread: use HttpCache or start network request(使用HttpCache或从网络请求资源)
-> Browser UI thread: NavigationThrottle::WillProcessResponse(进行MIME Sniff检测)
-> Browser IO thread: send response to renderer(响应数据回传到Blink内核)
-> Renderer: set response to MemoryCache, commit navigation(设置响应数据到MemoryCache,供后续流程使用)

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如果资源在MemoryCache,基本是没有加载成本的。但如果在其它Cache,比如,离线包缓存,HttpCache缓存,除了磁盘IO时间,更多的是各种线程抛转的时间,在UI线程特别繁忙的时候,从IO抛消息到UI,可能要200ms,这是非常离谱的。但事实就是这样,资源从磁盘缓存响应回来的过程,会有各种线程抛转的额外成本。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资源响应的成本,MemoryCache几乎是零成本,能在1ms的级别给到内核引擎使用。ZCache和HttpCache的成本都较大,而HttpCache的成本相对少一些,它不需要再走到客户端的外壳层。通常资源从ZCache响应回到内核Blink引擎层需要100ms,UI线程特别繁忙时,ZCache里的主文档资源响应甚至要300ms。

存储优化

一般来说,较好的优化思路就是找到性能瓶颈,然后把瓶颈优化掉,瓶颈位置找的不对,可能就事倍功半。从我们的一些经验来看,加载流程中会影响性能的,一般有下面几个环节:

(1)IO性能

内存存取性能可以达到磁盘IO性能的100倍,但是,硬件性能日新月异,磁盘IO性能也是毫秒级别了,即使慢了100倍,实际也就慢了几毫秒,即磁盘IO性能通常不会成为性能瓶颈。当然,网络IO则另当别论,可能存在较长的等待时间。

(2)网络性能

如果资源请求走了网络,通常时间是消耗在DNS解析和创建连接,当然,资源特别大时传输也有可能比较耗时,吞吐能力比较差的服务器响应时间也可能比较长。DNS解析可以使用HttpDNS之类的技术去进行预解析。创建连接方面,可以用Http2.0降低影响或者实现一些预连接策略。资源走网络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我们一般都期望资源能走本地缓存。

(3)线程抛转

通常我们认为资源在本地磁盘了,获取资源的耗时主要在磁盘IO,而事实上,磁盘IO的性能其实是比较好的,更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资源响应传递回内核Renderer线程的过程。如果资源在MemoryCache,那么内核各个模块(排版,渲染,JS引擎)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几乎是零成本。

那么,什么资源可以放进MemoryCache呢?通常,页面资源加载回来都会放进MemoryCache,以供内核各模块高性能使用,MemoryCache在内核是使用GC管理的,页面关闭时,页面资源没有关联引用,就会从MemoryCache里移除,即可以简单理解为在页面访问过程中资源才会保存在MemoryCache,页面关闭时就会移除。

(4)整页缓存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整页资源缓存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标准上,有PageCache,Back-Forward Cache,一些浏览器也有自己的实现方案(比如,UC的WebViewCache),这些技术都能将整个页面的资源缓存在内存,在前进后退等特殊场景,能直接从内存里读取整个页面,达到极速打开的效果。

优化实践

前面介绍了很多理论层面的内容,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些实践优化案例。

(1)预置资源进MemoryCache

我们先看看预置的过程,在页面的onPageFinished的回调里面去检查是否有资源可以预置,如果有,就通过相关接口把资源设置进内核的MemoryCache。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用户在访问页面时,内核会优先从CustomMemoryCache里面查找,如果找到就直接返回资源响应。CustomMemoryCache里面存储的就是预置进来的资源。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我们并不知道用户即将会访问什么页面,如果把大量的资源都预置进内存,而用户却没有使用,那就会造成浪费。另外,资源在内核内存,仅仅是加快了资源的加载速度,页面的首屏包含非常多非常复杂的流程,某个流程的加速并不一定能带来整体性能的提升,比如,非关键的JS放在内存,可能就会先于一些关键JS被提前执行,反而让首屏更慢。所以,选择放那些资源进内存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能预置的资源一般是 非常关键的更新频率较低的少量公共基础资源,比如,手淘里面的web based基础JS,手淘小程序的基础JS,等等。

(2)预加载资源进HttpCache

预置资源进内存,对加载性能的提升是最明显的,但成本也是最大的,会占用用户手机宝贵的内存资源。另外一种预置资源的思路是,提前通过内核去预加载一些资源,资源加载回来之后就直接保存在标准的HttpCache。资源在HttpCache和在客户端缓存(比如,手淘ZCache)的性能差别不大。但如果资源不能放进ZCache,通过这种方式提前放到HttpCache,也是一种优化思路。

(3)使用WebViewCache极速切换页面

H5页面的加载流程是非常重的一套流程,即使同一个页面多次重复访问,也需要走比较完整的流程,耗时极长,这与用户的期望是不符的,通常用户期望访问过的页面就能快速展现出来。在一些特定的场景,H5也是可以做到极速展现的,比如,前进后退。其它的场景,比如页内几个TAB切换,是否也可以用上这类缓存呢?也是可以的,我们在天猫超市首页上就使用此缓存实现了类Native体验的底部导航

原理上也是比较简单的,在页面首次访问时,会将排版渲染好的页面放进WebViewCache里,WebViewCache是存储完整页面的一块内存。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用户再次访问该页面时,会将WebViewCache内存中的完整页面读取出来,直接绘制展现,而无需再进行加载解析排版渲染等流程,从而达到极速打开的效果。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除了内核提供WebViewCache基础技术之外,前端也需要与内核进行一定的交互,比如,通过JSAPI查询当前页面是否在WebViewCache,如果在则返回它在WebViewCache列表的位置,然后前端就可以使用JSAPI去跳转到相应位置的页面,内核就把页面从内存读取和展现出来。使用此类技术,页面一般能在500ms左右完全展现出来,具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

(4)前端使用LocalStorage缓存HTML文档

当前前端渲染非常流行,页面大部分的逻辑都会由前端JS去执行,JS执行完才会生成完整的HTML文档,而JS执行的成本是非常大的,JS执行时间可能占据首屏时间的50%,有些甚至能达到80%。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将JS执行生成的完整HTML文档缓存起来呢,下次访问时直接使用已缓存的页面,而无需重复执行JS?这也是可以的,我们在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一些页面上已经使用此技术。

原理上也不复杂,首次访问页面时,JS执行完之后会生成完整的HTML文档,我们将HTML文档缓存到LocalStorage里面。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在后续的访问中,我们优先从LocalStorage里面读取HTML文档,解析排版渲染页面,而无需JS执行去生成页面,让页面展现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

前端优化系列 - H5存储及优化

这种方案的关键在于前端能够实现一套DOM-Diff更新的机制,在从LocalStorage读取HTML页面的同时,前端还会发起请求去更新HTML文档,在新的HTML文档回来之后,会和旧的文档进行Diff,针对Diff来进行局部更新,这样能保证页面得到及时的更新。

结束语

前面介绍的H5缓存相关理论与实践,期望能让大家对H5缓存有个整体的了解,理解一些优化的思路和背后的原因。一些优化展现了H5的极致能力,比如,从预置内存里面加载资源,可以在1ms完成一个资源的加载,从WebViewCache里面读取页面,在普通手机500ms就可以展现一个完整页面,这些速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却真实的存在着!很多时候不是H5能力不行,而是H5没有做定制,如果H5进行定制约束优化,也一样可以带来极致的性能提升。

上一篇:基于HT for Web的Web SCADA工控移动应用


下一篇:INDIGO STUDIO神器!快速创建WEB、移动应用的交互原型工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