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事务分为三个阶段
1,开启事务(multi) 2,命令入队(业务操作) 3,执行事务(exec)或取消事务(discard)
例如
上面的指令演示了一个完整的事务过程,所有的指令在 exec 之前不执行,而是缓存在服务器的一个事务队列中,服务器一旦收到 exec 指令,才开执行整个事务队列,执行完毕后一次性返回所有指令的运行结果。Redis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本质是一组命令的集合。一个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序列化,按顺序地串行化执行而不会被其它命令插入,不许加塞
。可以保证一个队列中,一次性、顺序性、排他性
的执行一系列命令(Redis 事务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串联多个命令防止别的命令插队)
redis事务的几个命令
MULTI命令用于开启一个事务,它总是返回 OK 。
MULTI 执行之后, 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 这些命令不会立即被执行, 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 当EXEC命令被调用时, 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
另一方面, 通过调用DISCARD, 客户端可以清空事务队列, 并放弃执行事务。
redis中的事务不一定保证原子性
我们用 Redis 事务的时候,可能会遇上以下两种错误
:
(1)事务在执行 EXEC 之前
,入队的命令可能会出错。比如说,命令可能会产生语法错误(参数数量错误,参数名错误等等),或者其他更严重的错误,比如内存不足(如果服务器使用 maxmemory 设置了最大内存限制的话)
。
(2)命令可能在 EXEC 调用之后失败
。举个例子,事务中的命令可能处理了错误类型的键,比如将列表命令用在了字符串键上面,诸如此类
。
Redis 针对如上两种错误采用了不同的处理策略,对于发生在 EXEC 执行之前的错误,服务器会对命令入队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在客户端调用 EXEC 命令时,拒绝执行并自动放弃这个事务(Redis 2.6.5 之前的做法是检查命令入队所得的返回值:如果命令入队时返回 QUEUED ,那么入队成功;否则,就是入队失败)
对于那些在 EXEC 命令执行之后所产生的错误, 并没有对它们进行特别处理: 即使事务中有某个/某些命令在执行时产生了错误, 事务中的其他命令仍然会继续执行。
redis的事务不支持回滚
(1)Redis命令只会因为错误的语法而失败(并且这些问题不能在入队时发现),或是命令用在了错误类型的键上面:这也就是说,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失败的命令是由编程错误造成的,而这些错误应该在开发的过程中被发现,而不应该出现在生产环境中。
(2)因为不需要对回滚进行支持,所以 Redis 的内部可以保持简单且快速。
带watch的事务
WATCH命令用于在事务开始之前监视任意数量的键
:当调用EXEC命令执行事务时,如果任意一个被监视的键已经被其他客户端修改了,那么整个事务将被打断,不再执行,直接返回失败
。WATCH命令可以被调用多次。 对键的监视从 WATCH 执行之后开始生效, 直到调用 EXEC 为止。 用户还可以在单个 WATCH 命令中监视任意多个键
当 EXEC 被调用时,不管事务是否成功执行,对所有键的监视都会被取消。另外,当客户端断开连接时,该客户端对键的监视也会被取消。
下面时一个例子
可知age一开始是9,然后对age进行监视, 即watch age,然后在另外的一个客户端中对age进行改动,decrby age 10,然后再回到原来的客户端中,在事务中对age进行改动,发现该事务执行失效。
使用无参数的 UNWATCH
命令可以手动取消对所有键的监视。 对于一些需要改动多个键的事务,有时候程序需要同时对多个键进行加锁, 然后检查这些键的当前值是否符合程序的要求。 当值达不到要求时, 就可以使用 UNWATCH 命令来取消目前对键的监视, 中途放弃这个事务, 并等待事务的下次尝试。watch指令,类似乐观锁,事务提交时
,如果 key 的值已被别的客户端改变,比如某个 list 已被别的客户端push/pop 过了,整个事务队列都不会被执行。(当然也可以用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来保证安全性,属于悲观锁)
通过 watch 命令在事务执行之前监控了多个 keys,
倘若在 watch 之后有任何 key 的值发生变化,exec 命令执行的事务都将被放弃,
同时返回 Null 应答以通知调用者事务执行失败
悲观锁
悲观锁(Pessimistic Lock),顾名思义,就是很悲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 block 直到它拿到锁。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里边就用到了很多这种锁机制,比如行锁,表锁等,读锁,写锁等,都是在做操作之前先上锁
乐观锁
乐观锁(Optimistic Lock),顾名思义,就是很乐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可以使用版本号等机制。乐观锁适用于多读的应用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乐观锁策略:提交版本必须大于记录当前版本才能执行更新
watch命令的实现原理
在代表数据库的server.h/redisDb
结构类型中, 都保存了一个watched_keys
字典, 字典的键是这个数据库被监视的键, 而字典的值是一个链表, 链表中保存了所有监视这个键的客户端,如下图。
·WATCH 命令的作用, 就是将当前客户端和要监视的键在 watched_keys 中进行关联。
举个例子, 如果当前客户端为 client99 , 那么当客户端执行 WATCH key2 key3 时, 前面展示的 watched_keys 将被修改成这个样子:
通过 watched_keys
字典, 如果程序想检查某个键是否被监视, 那么它只要检查字典中是否存在这个键即可; 如果程序要获取监视某个键的所有客户端, 那么只要取出键的值(一个链表), 然后对链表进行遍历即可。
在任何对数据库键空间(key space)进行修改的命令成功执行之后 (比如 FLUSHDB、SET 、DEL、LPUSH、 SADD,诸如此类), multi.c/touchWatchedKey 函数都会被调用 —— 它会去 watched_keys 字典, 看是否有客户端在监视已经被命令修改的键, 如果有的话, 程序将所有监视这个/这些被修改键的客户端的 REDISDIRTYCAS 选项打开:
当客户端发送 EXEC 命令、触发事务执行时, 服务器会对客户端的状态进行检查:
(1)如果客户端的 CLIENT_DIRTY_CAS 选项已经被打开,那么说明被客户端监视的键至少有一个已经被修改了,事务的安全性已经被破坏。服务器会放弃执行这个事务,直接向客户端返回空回复,表示事务执行失败。
(2)如果 CLIENT_DIRTY_CAS 选项没有被打开,那么说明所有监视键都安全,服务器正式执行事务。
代码演示事务
public class TestT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edis jedis = new Jedis("39.99.xxx.xx", 6379);
JSONObject jsonObject = new JSONObject();
jsonObject.put("hello", "world");
jsonObject.put("name", "kuangshen");
// 开启事务
Transaction multi = jedis.multi();
String result = jsonObject.toJSONString();
// jedis.watch(result)
try {
multi.set("user1", result);
multi.set("user2", result);
// 执行事务
multi.exec();
}catch (Exception e){
// 放弃事务
multi.discard();
} finally {
// 关闭连接
System.out.println(jedis.get("user1"));
System.out.println(jedis.get("user2"));
jedis.clos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