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iterator模式到STL中iterator迭代器
近日看《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23种模式中就有iterator迭代模式,且篇幅颇大。机缘巧合、我在分析STL代码结构的时候,同样发现iterator迭代器,且占据相当大的地位。
从设计模式的角度来看iterator模式
ü 意图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要暴露对象的内部表示。我想GOF 的意图这次说的很明白了,就是我想遍历一个聚合对象。但又隐藏内部实现。该怎么办呢?本模式主要就是把遍历算法独立出来,使它和聚合对象去耦合。
ü 为何使用?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一个难点就是辨认对象的职责。理想的状态下,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单一的职责。职责分离可以最大限度的去耦合,但是职责单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到本模式,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个聚合对象它提供了两个职责一是组织管理数据对象,二是提供遍历算法。如果该遍历算法有变化,那么我们就隔离变化 把它单独提取出来抽象为一个迭代器,这就是本模式的本质。
ü 角色
1) 迭代器角色(Iterator):迭代器角色定义访问和遍历元素的接口。
2) 具体迭代器角色(Concrete Iterator):具体迭代器角色实现迭代器接口,并对聚合对象遍历时跟综当前位置。
3) 聚合角色(Container):定义创建具体迭代器角色的接口。
4) 具体聚合角色(Concrete Container):具体聚合实现创建相应迭代器的接口,返回一个具体迭代器的实例。
总之、为了实现对于不同的聚集对象,客户端代码不会变化,因此我们引入了多态迭代器。为了创建多态迭代器又用到了factory method模式,为了使代码不倚赖于具体的聚合对象,迭代器是由聚合对象创建的。 有些时候,遍历算法可能需要访问聚合对象的私有变量,这时遍历算法也可以放在聚合对象(好处是不破坏封装),在遍历过程中迭代器对象保存当前的迭代状态,这一种迭代器我们称为游标。本模式可能实现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考虑迭代器的健壮性。因为有些时候我们遍历聚合对象时还会对该对象进行加入删除操作。在使用中发现 微软的 foreach 就不够健壮。
从STL角度来看iterator迭代器——无处不在的iterator迭代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iterator设计模式的出现来至于STL,其模式的分析代码与STL中iterator迭代器代码从结构上来说基本相同。在STL中,iterator就是一条横快原理与实现统一的桥梁,缺少这根桥梁,STL容器操作就好象缺少了运算符。试分析STL代码就可发现,iterator无处不在。
从find()函数开始实现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deque>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list>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nst int arraysize = 7; int ia[arraysize] = {0,1,2,3,4,5,6}; vector<int> ivect(ia,ia+arraysize); list<int> ilist(ia,ia+arraysize); deque<int> idq;
vector<int>::iterator it = find(ivect.begin(),ivect.end(),4); if(it == ivect.end()) cout<< "4 not found!" <<endl; else cout<< "4 found!" <<endl;
list<int>::iterator itl = find(ilist.begin(),ilist.end(),6); if(itl == ilist.end()) cout<< "6 not found!" <<endl; else cout<< "6 found!" <<endl;
deque<int>::iterator itd = find(idq.begin(),idq.end(),8); if(itd == idq.end()) cout<< "8 not found!" <<endl; else cout<< "8 found!" <<endl; } |
结果如下
4 found! 6 found! 8 not found!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
总结、iterator精华之处在其本身,iterator作为原子,插入任何一个容器本身,傲游于STL之间。设计模式源至代码,却又可以驾驭代码,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经典的代码历史,良好的代码,抽象之后,便可以主导程序员的思维和提供创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