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plib模块中定义了基于FTP协议的FTP类,可以进行一些FTP工作。以下是一些FTP接口的说明。
class ftplib.FTP(host='', user='', passwd='', acct='', timeout=None, source_address=None
)*
host 调用connect(host)方法
user 调用login(user, passwd, acct)方法
timeout 超时参数,若不指定则应用全局超时参数
source_address 二元组(host, port),连接前绑定的socket源地址
FTP类方法说明
FTP.set_debuglevel(level) 0:默认,无调试输出;1:中等调试输出;2:最大量 调试输出
该方法用来控制调试输出的量
FTP.connect(host='', port=0, timeout=None, source_address=None)
host:主机地址;port:根据FTP协议默认端口为21;timeout:若不指定则使用全局超时参数
用于链接FTP服务器,链接成功后无需再调用
FTP.login(user='anonymous', passwd='', acct='') 参数指定用户名和密码,若未指定则匿名访问。user:'anonymous',passwd:'anonymous@'
只有在链接FTP服务器时用以验证使用
FTP.abort() 无参数
中断文件传输操作,不一定管用,尝试而已
FTP.getwelcome() 无参数
链接成功返回“welcome”信息
FTP.sendcmd(cmd)
发送简单命令给服务器,并返回相应字符串
FTP.voidcmd(cmd)
发送简单命令,并处理响应,若响应时成功码,啥也不返回,否则raise error_replly
FTP.retrbinary(cmd, callback, blocksize=8192, rest=None) cmd:RETR命令,callback:获取的数据块将要调用的函数,blocksize:数据块的最大尺寸,rest:
以BINARY模式获取文件,
FTP.retrlines(cmd, callback=None) cmd:RETR命令
以ASCII模式获取文件或者文件夹列表
FTP.set_pasv(val) true:允许被动模式,false:禁用被动模式。默认允许
允许或者禁用被动模式
FTP.storbinary(cmd, fp, blocksize=8192, callback=None, rest=None) cmd:合适的STOR命令。fp:文件对象,以read()方法读取文件直到EOF,以供存储。blocksize:数据块大小。callback:对数据块进行处理的方法。rest:以BINARY模式存储文件
FTP.storlines(cmd, fp, callback=None) cmd:合适的STOR命令。fp:文件对象,以readline()方法读取文件直到EOF,
以供存储。blocksize:数据块大小。callback:对数据块进行处理的方法。rest: 以ASCII模式存储文件
FTP.transfercmd(cmd, rest=None) cmd:传输命令,rest:REST命令
开启数据连接,主动模式下发送EPRT或者PORT命令,并通过cmd发送传输命令,接受连接,被动模式下发送EPSV或者PASV命令,连接服务器并通过cmd发送传输命令。两种模式下都要返回socket套接字
FTP.ntransfercmd(cmd, rest=None)
返回一个包含数据连接和期望数据大小的元组
FTP.mlsd(path="", facts=[]) path:文件夹路径,facts:期望信息字段列表
用MSLD命令获取文件下的文件信息列表,返回包含文件名称和对应信息的元组,其中部分期望信息可能未获得服务器允许
FTP.nlst(argument[, ...]) argument:文件夹路径
使用NLST命令获取文件夹下的文件名称列表
FTP.dir(argument[, ...]) argument:文件夹路径
使用LIST命令获取某路径下的文件夹列表,默认为当前目录
FTP.rename(fromname, toname) fromname:旧名称;toname:新名称
修改文件名称
FTP.delete(filename) filename:文件名
移除服务器中的某文件,若成功返回响应文本,否则返回error_perm(许可错误) 或 error_reply(其他错误)
FTP.cwd(pathname) pathname:文件夹路径
设置当前文件夹
FTP.mkd(pathname) pathname:文件夹路径
服务器中新建文件夹
FTP.pwd() 返回当前文件夹的路径
FTP.rmd(dirname) dirname:文件夹名称 移除某个文件夹
FTP.size(filename) filename:文件名
请求文件大小,若请求成功则返回整数,否则返回None;该命令非标准命令,但很多服务器支持
FTP.quit() 无参数 向服务器发送QUIT命令后,关闭连接,若服务器无法识别该命令,会响应错误
FTP.close() 无参数 单方面关闭连接,无法重复关闭连接
class ftplib.FTP_TLS(host='', user='', passwd='', acct='', keyfile=None, certfile=None, context=None, timeout=None, source_address=None
)
FTP_TLS.ssl_version() 使用的SSL的版本
FTP_TLS.auth() 使用TLS或者SSL建立安全控制链接,取决于ssl_version()方法
FTP_TLS.ccc()
FTP_TLS.prot_p() 建立安全的数据连接
FTP_TLS.prot_c() 建立明文数据连接
FTP有两种传输模式:ASCII传输模式和BINARY传输模式。
ASCII传输模式:
该方式可以根据服务器系统对文件进行自动调整,将原始文件的回车换行转换为系统对应的回车字符,比如Unix下是\n,Windows下是\r\n,Mac下是\r。CGI脚本和普通HTML文件(或其他文本文件)用ASCII模式上传,而其他的一些文件则使用二进制传输模式。
BINARY传输模式:
在二进制传输中,保存文件的位序,以便原始和拷贝的是逐位一一对应的。即使目的地机器上包含位序列的文件是没意义的。例如,macintosh以二进制方式传送可执行文件到Windows系统,在对方系统上,此文件不能执行。如果你在ASCII方式下传输二进制文件,即使不需要也仍会转译。这会使传输稍微变慢 ,也会损坏数据,使文件变得不能用。(在大多数计算机上,ASCII方式一般假设每一字符的第一有效位无意义,因为ASCII字符组合不使用它。如果你传输二进制文件,所有的位都是重要的。)如果你知道这两台机器具有相同的系统,则二进制方式对文本文件和数据文件都是有效的。
列举:
ASCII传输模式:用HTML和文本编写的文件必须用ASCII模式上传
二进制传输模式:BINARY模式用来传送可执行文件,压缩文件,和图片文件
FTP支持两种模式:一种方式叫做Standard (也就是 PORT方式,主动方式), Standard模式下 FTP的客户端发送 PORT 命令到FTP服务器。另一种是 Passive (也就是PASV,被动方式) ,Passive模式下FTP的客户端发送 PASV命令到 FTP Server。
Standard模式:
Port模式FTP 客户端首先和FTP服务器的TCP 21端口建立连接,通过这个通道发送命令,客户端需要接收数据的时候在这个通道上发送PORT命令。 PORT命令包含了客户端用什么端口接收数据。在传送数据的时候,服务器端通过自己的TCP 20端口连接至客户端的指定端口发送数据。 FTP server必须和客户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用来传送数据。(可以看到在这种方式下是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控制连接,服务器向客户端建立数据连接,其中,客户端的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的端口号是大于1024的两个端口号(临时端口),而FTP服务器的数据端口为20,控制端口为21)
Passive模式:
Passive模式在建立控制通道的时候和Standard模式类似,但建立连接后发送的不是Port命令,而是Pasv命令。FTP服务器收到Pasv命令后,随机打开一个临时端口(也叫*端口,端口号大于1023小于65535)并且通知客户端在这个端口上传送数据的请求,客户端连接FTP服务器此端口,然后FTP服务器将通过这个端口进行数据的传送,这个时候FTP server不再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和客户端之间的连接。(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下的连接都是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的,与下面所说的“为了解决服务器发起到客户的连接的问题,人们开发了一种不同的FTP连接方式。这就是所谓的被动方式”相对应,而服务器端的数据端口是临时端口,而不是常规的20)
注意:很多防火墙在设置的时候都是不允许接受外部发起的连接的,所以许多位于防火墙后或内网的FTP服务器不支持PASV模式,因为客户端无法穿过防火墙打开FTP服务器的高端端口;而许多内网的客户端不能用PORT模式登陆FTP服务器,因为从服务器的TCP 20无法和内部网络的客户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造成无法工作。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小屁猪qAq」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l965081198/article/details/828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