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HCIA的第三天

OSI/RM七层参考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1979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的核心思想——分层

     属于同一层面的不同功能,其目的和作用是相似或者相近的;属于不同层面的不同功能,其目的和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每一层都在下层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最上层提供的是人机交互的应用服务。

作用:

  1. 更易标准化
  2. 降低层次之间的关联性,层次之间可以独立发展
  3. 更易学习或理解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保持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会话连接。会话层地址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传输,应用到应用的传输。端口号(传输层地址—区分和标定不同应用的---0~65535(16位二进制构成)0号为保留端口号1 -65535。1-1023知名端口号)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MAC(介质访问控制层)+LLC(逻辑链路控制层)—FCS(帧校验序列)--检验数据完整性的--CRC(循环冗余算法)

物理层

TCP/IP模型

TCP/IP协议族(协议簇)

TCP/IP四层模型——TCP/IP标准模型

TCP/IP五层模型——TCP/IP对等模型

PDU——协议数据单元

L1PDU

L2PDU

~~~

L7PDU

应用层——报文

传输层——段

网络层——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封装和解封装

应用层

传输层----端口号---TCP/UDP

网络层---- lp地址--- IP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以太网:早期局域网的解决方案,依靠MAC地址进行寻址的网络。现在也应用于广域网当中。工作在1.2层的网络。

物理层—直接处理或传输电信号,不需要封装

以太网Ⅱ型帧

头部—Data数据—尾部

前导符—目标地址(目标MAC)—源地址(源MAC)—类型—数据—帧校验序列

Type——表示上层所使用的协议类型

应用层协议

HTTP tcp 80 ---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浏览网页服务的

HTTPS  TCP 443—HTTP+SSL(TLS)(安全传输协议)

FTP tcp 22/21—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互联网文件资源共享服务

TETP UDP 69—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 TCP 23—远程登陆标准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

SSH TCP 22

Dns UDP/TCP 53—域名解析协议

DHCP UDP 67/68—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TCP和UDP协议:

  1.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
  2. TCP协议传输时可靠的,而UDP协议传输是“尽力而为”
  3. TCP可以进行流控,而UDP不行
  4. TCP可以进行数据分段,而UDP不行
  5. TCP耗费资源比较大,传输速度比较慢;UDP耗费资源比较小,传输速度快

TCP和UDP的应用场景:TCP适用于效率要求较低,但是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场景;UDP适用于对效率要求较高,但是对准确性要求较低的场景(即时类通讯软件)

面向连接:在数据传输之前,先使用预备的协议建立点到点的连接,然后再传输数据的过程

TCP --- 可变长头部

URG—紧急标记位 ACK—确认标记位 PSH—PUSH(不经等待,进程直接处理。少见)

RST—断开标记位(强制断开TCP连接,不经历四次挥手)

SYN—请求标记位

URG置1生效,紧急指针生效,先处理数据前的数据信息

校验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伪头部校验—将网络层封装的12个字节的内容一起进行校验:32位源IP地址,32目标IP地址,8位协议号,8位保留,16位的报文长度

TCP建立连接的过程 --- 三次握手

TCP断开连接的过程 --- 四次挥手

TCP的传输是可靠的—确认,重传,排序,流控—滑动窗口机制

IP协议

IPV4——也是可变长头部

TTL—生存时间—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将减一。当TTL值减到0时,数据包将不会被路由器转发,将直接丢弃。

协议号:

ICMP—1

TCP—6

UDP —17

IP分片

MTU—最大传输单元—1500字节

MSS—最大段长度—1460—需要协商,当两方不同时,将按照小的一方执行(再三次握手中的前两次SYN包中进行协商)

上一篇:Day1


下一篇:Python-Pandas数据分析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