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来讨论HBase: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1. 什么是HBase
HBase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其设计思想来源于Google的Big Table。通过集群管理大表(十亿行百万列),提供随机、实时的读写能力。
两个问题需要解释:
1.1 什么是非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SQL) |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 |
常见数据库 | MySQL|Oracle | HBase|redis|mongoDB |
数据结构 | 格式一致的表结构,由二维表及其之间的联系组成的数据集合 | 结构化存储方法的集合: 列式数据库:HBase 键值对:redis 文档型:mongoDB 图形数据库:Neo4J |
预定义好的结构(列的定义),结构描述了数据的形式和内容。 | 基于动态结构,适应数据类型和结构的变化。 | |
存储 | 数据存储是为了更高的规范性,把数据分隔成最小的逻辑表(关系表)以避免重复,获得最精简的空间利用。 | 存储在平面数据集中,数据经常存在重复。单个数据库很少被分隔开,而是存储成一个整体,以牺牲存储的代价(磁盘空间)来换取整块数据的读写效率。 |
在关系型存储中,数据实体通常需要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规范化,然后分开存储到多个关系型表中精简存储。需要通过ORM层(对象关系映射),实现关系型数据源和开发者使用的面向对象数据实体之间的一个映射。 | 非关系型存储,不需要规范化数据,复杂数据实体可以整体存放在独立单元中。应用程序中使用的对象通常序列化为JSon串,存储在NoSQL数据库的JSon文档中。 | |
扩容 | SQL数据库是纵向扩展,即提高处理能力,使用速度更快速的计算机。因为数据存储在关系表中,操作的性能瓶颈可能涉及很多个表,这都需要通过提高计算机性能来客服。虽然SQL数据库有很大扩展空间,但最终肯定会达到纵向扩展的上限。 | NoSQL数据库是横向扩展的。非关系型数据存储天然就是分布式的,NoSQL数据库的扩展可以通过给资源池添加更多普通的数据库服务器(节点)来分担负载。 |
事务 | SQL数据库支持对事务原子性细粒度控制,易于回滚事务,适用于操作需要高事务性或者复杂数据查询需要控制执行计划的场景。 | NoSQL数据库也可以使用事务操作,但更关注操作的扩展性和大数据量处理。 |
SQL 数据库久负盛名的价值就是通过所谓的ACID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保证数据完整性,大部分关系型存储供应商都支持ACID。支持隔离不可分割的事务,其变化是持久的,数据也保持一致状态。 | NoSQL数据库是让你在CAP(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忍度)中的任意两项中选择,因为在基于节点的分布式系统中,很难做到三项都满足。 |
1.2 HBase与HDFS的关系
HDFS为HBase提供物理存储,可简单将HDFS理解成提供海量存储能力的文件系统(管理集群中的硬盘资源, 提供存储空间和数据间的交互能力),HBase是将数据结构化存储的方法(提供数据与结构化数据间的封装能力),具体的数据需要落地在HDFS上。
2. 为什么选用HBase
2.1 海量存储
Hbase适合存储PB级别的海量数据,在PB级别的数据以及采用廉价PC集群存储的情况下,能在几十到百毫秒内返回数据。
2.2 列式存储
这里的列式存储其实说的是列族(ColumnFamily)存储,Hbase是根据列族来存储数据的。列族下面可以有非常多的列,列族在创建表的时候就必须指定。
下图为HBase的表格结构,"address","info"为列族,在列族中,你可以指定任意多的列,在列数据为空的情况下,是不会占用存储空间的,如RowKey为"xiaomming"的"town"为空。
2.3 极易扩展
Hbase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于RegionServer对逻辑存储结构Region的扩展,一个是基于HDFS对物理存储空间的扩展。通过横向添加RegionSever的机器,进行水平扩展,提升Hbase上层的处理能力,提升Hbsae服务更多Region的能力。
2.4 高并发
由于Hbase运行在廉价的PC集群上,因此单个IO的延迟其实并不小,一般在几十到上百ms之间。这里说的高并发,主要是在并发的情况下,Hbase的单个IO延迟下降并不多。能获得高并发、低延迟的服务。
2.5 高可用
HBase依赖Zookeeper实现HMaster的高可用:Zookeeper提供Leader Election机制并存储状态信息,在集群中启动多个Master进程,让它们连接到Zookeeper。其中一个Master进程会被选举为leader处于Active状态,其他的Master会被指定为Standby模式。如果当前的leader Master进程挂掉了,会从Standby Master中选举新leader,恢复旧Master的状态提供服务。
RegionServer自动故障转移:一旦RegionServer发生宕机,HBase都会马上检测到这种宕机,并且在检测到宕机之后会将宕机RegionServer上的所有Region重新分配到集群中其他正常RegionServer上去,再根据HLog进行丢失数据恢复,恢复完成之后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并不需要人工介入。
3. 怎样使用HBase
如上图所示,HBase的运行时有三个集群:
Zookeeper集群,负责HBase和HDFS集群的协调服务和配置服务。
HDFS集群,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有单一的名字空间。其中的节点有NameNode和DataNode,前者负责存储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包括目录名,文件名,等),后则负责存储实际文件的块。
HBase集群,其中的节点有Master和RegionServer。
3.1 HBase搭建
搭建集群模式需依赖Zookeeper和HDFS,需要配置运行环境以及Zookeeper与HDFS的节点ip,具体如下 :
参数文件 |
配置参数 |
参考值 |
.bash_profile |
HBASE_HOME |
/root/training/hbase-1.3.1 |
hbase-env.sh |
JAVA_HOME |
/root/training/jdk1.8.0_144 |
HBASE_MANAGES_ZK |
true |
|
hbase-site.xml |
hbase.rootdir |
hdfs://ip:port/hbase |
hbase.cluster.distributed |
true |
|
hbase.zookeeper.quorum |
ip |
|
dfs.replication |
2 |
|
hbase.master.maxclockskew |
180000 |
|
regionservers |
ip1 ip2 |
3.2 HBase集群中数据的存储
3.2.1 RegionServer存储的数据
RegionServer创建Region对象用于存储数据,同时创建一个HLog实例记录更新数据的操作信息,一个RegionServer包含多个Region和一个HLog。
Region是HBase中分布式存储和负载均衡的最小单元,但并不是存储的最小单元。
Region由一个或者多个Store组成,每个store保存一个columns family,每个Strore又由一个memStore和0至多个StoreFile 组成。memStore存储在内存中, StoreFile存储在HDFS上。
Region写数据之前会先检查MemStore:
1. 如果此Region的MemStore已经有缓存已有写入的数据, 则直接返回;
2. 如果没有缓存, 写入HLog(WAL:预写日志),再写入MemStore,成功后再返回。
3. 当所有之前写入MemStore的数据已经持久化在HDFS,HLog会失效,HLog存在于HDFS之上的文件会删除, HLog的生命周期结束。
3.2.2 Zookeeper存储额数据
Zookeeper保存了HBase集群的信息:
/hbase/root-region-server ,Root region的位置
/hbase/table/-ROOT-,根元数据信息
/hbase/table/.META.,元数据信息
/hbase/master,当选的Mater
/hbase/backup-masters,备选的Master
/hbase/rs ,RegionServer的信息
/hbase/unassigned,未分配的Region
3.3 HBase的访问接口
a. Java编程接口;
b. Hbase的命令行工具,操作指令如下:
3.4 HBase Rowkey的设计
由于HBase是通过Rowkey查询的,一般Rowkey会存比较关键的检索信息。设计Rowkey时,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合理设计,使数据均匀分布在多个节点提高并发访问效率。HBase中的数据是按照Rowkey的ASCII字典顺序进行全局排序的。Rowkey的设计原则如下:
频繁写的场景,随机Rowkey会获得更好性能;
频繁读的场景,有序Rowkey效率更高;
对于时间连续的数据,有序的Rowkey更有利于进行分段查询。
3.5 Region热点问题
HBase默认建表时有一个Region,这个Region的rowkey是没有边界的,即没有startkey和endkey,在数据写入时,所有数据都会写入这个默认的Region,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此Region已经不能承受不断增长的数据量,会进行拆分(split),分成2个Region。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两个问题:
1. 数据往一个Region上写,会有写热点问题。Region热点问题是指大量的client直接访问集中在个别RegionServer上,导致单个RegionServer机器自身负载过高,引起性能下降甚至Region不可用。
2. Region split会消耗宝贵的集群I/O资源。
基于此在建表的时候,创建多个空region,并确定每个Region的起始和终止Rowkey,这样只要Rowkey的设计能均匀的命中各个Region,就不会存在热点问题,自然split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当然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Region最终还是会拆分。像这样预先创建HBase表分区的方式,称之为预分区,HBase支持命令行及JavaAPI定义预分区策略。
3.6 Region的拆分
如上所述,当Region大小超过设定值时会导致Region的拆分,使HBase拥有良好扩张性。HBase不同版本的默认拆分策略不同,2.0版本默认切分策略依然和待分裂Region所属表在当前RegionServer上的Region个数有关系,如果Region个数等于1,切分阈值为flush size(128M) * 2,否则为MaxRegionFileSize(默认为10G),个人以为此拆分策略应结合预分区策略使用,针对大表和小表定义合理的分区数。
最后提下Phoenix,解决HBase不支持SQL的特点。它作为HBase内嵌的JDBC驱动,Phoenix查询引擎会将SQL查询转换为一个或多个HBase扫描,并编排执行以生成标准的JDBC结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