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 API 设计常见问题

服务间的通讯方式,经历了IPC/RPC, CORBA, SOAP 等远程协议后, REST API 成为了事实标准。但是由于一些思维惯性,在实践中没有抓住 REST 理念的的精髓。主要有以下的一些问题:

1. 使用动词或动名词设计 URL

 以一个订单的API 设计为例, 对一创建订单的 URL 写为:

/xxx_domain/create_order

这里使用了create_order 。 这里延用了函数的命名规则, 将 API 对应到了函数的调用。事实上 REST 理念以资源为中心设计,每一个  URL 应该对应一类资源,这里是订单 order 。 通过 HTTP Method  表达对资源的增删改查等操作。一个创建订单的REST API 应该设计为:

POST /xxx_domain/order 

这里 POST 表达创建, order 表达资源。HTTP Method 和 URL 两者构成 API 的整体。

REST API 通常使用的 HTTP Method:

  • GET 查询/获取 资源,该 API 应该是幂等的,是一个只读操作,不改变资源的状态。
  • POST 创建 新的资源,该 API 不保证是幂等的,重复调用可能创建重复的资源。服务端和客户端自行协商如何控测和避免创建重复的资源。
  • PUT 更新 资源状态, 该 API 应保证操作是幂等的,重复调用多次的效果和调用一次的效果相同。 
  • PATCH 更新 资源状态, 对 PUT 操作对比,PATCH 不保证是幂等的。通常应该优先选择 PUT 操作。
  • DELETE 删除资源,该 API 应该是幂等的,调用多次和调用一次效果相同。

 

2. 只使用 GET 操作,只返回 200 状态码

在项目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只使用 GET 动词 (也有只使用 POST的)。 通常给出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 GET 操作更安全。因为对外部来说 GET 看起来是一个只读操作。 

2. 容易统一标准,前端容易处理。

3. 早期的互联网接入提供商会拦截非 200 状态码,返回广告页面。

在只返回 200 状态码的情况下,对请求响应返回体中包含如下三项:

{

   “error_code”: "100",

   "error_message": "",

   "data": { "xx": "..." }

}

客户端首先检查返回状态码是 200, 否则表求网络请求超时了。然后获取响应体,检查 “errror_code” 是否达成功,这里的“error_code”通常是各业务部门自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不成功,显示 “error_message”;成功则提取“data”,走正常的业务逻辑。

try {

    HttpResponse response = httpClient.createOrder();

    if ( response.statusCode == 200 ) {

      if ( response.body.errorCode == 100 ) {

            Order order = unmarshal(response.body.data);

         } else {

            print( response.body.errorCode, response.body.errorMessage )

        }

    }  else {

      // ... 

    }

} catch ( Exception e ) {

print( "timeout");

}

按照 REST 理念 HTTP Status Code 应该直接表达 API 操作是否成功, 并使用 HTTP status code 的标准语义, 比如:

  • 200 操作成功
  • 400 客户端错误(在 REST API里指参数错误)
  • 401 用户未认证(登录)
  • 403 用户未授权
  • 404 资源不存在
  • 500 服务内部错误
  • 503 上游服务错误

对于响应返回体,如果操作成功,应该直接返回业务对象

{

“xx”: "..."

}

如果操作不成功,应该返回错误信息:

{

  "error_code" : "1000",

  "error_message": "xxxxxxxxx"

}

这样表达表面看起来响应体有两种,前端要分别处理。实际上前端代码更简洁,因为不管是前端 javascript http 函数,还是后端 OpenFeign 等框架,绝大部分都使用了异常机制,当 http code 不是 2xx, 就抛异常了。所以前端只需要写如下类似的代码(伪代码)

try {

 Order order = httpClient.createOrder();

} catch ( BizException e ) {

print( e.errorCode() , e.errorMessage()); 

}

 

3. 返回 API 职责以外的信息

对于 API 职责划分不清,比如创建订单成功的返回体是这样的。

{

   "error_code": 1001,

    "error_message": "缺货待补",

    "data" : {"orderId": 123}

}

业务开发定义 创建成功是 100, 创建部分成但明有附加信息 是 1001。 创建失败是 200, 。。。

应该将API 的职责划分清晳明确,创建订单只完成创建订单的事项。订单状态等划分到其它的 API。 

 4. URL 中使用下划线"_"分隔 

比如前文的 create_order, 事实上 URL 中推荐用减号"-"分隔。 

上一篇:人工智能—Python实现线性回归


下一篇:linux下备份数据库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