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分析基于JDK1.8
启动的第一步是执行监听器,这里web.xml中配置了一个监听器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
接下来,看ContextLoaderLisener
在Web应用启动的时候,所有的ServletContextListener会在filter和servlet之前执行,所以这里会首先执行contextInitialized方法
接下来,看一下XmlWebApplicationContext在实例化的时候做了什么
答案是并没有,就是实例化一个对象
接下来,isActive肯定是false的
于是乎,配置XmlWebApplicationContext
在这段代码中最重要的是wac.refresh()
refresh()方法前面的文章中已经看过了,这里不再看了。在这个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获取BeanFactory之前会加载所有的BeanDefinition,而XmlWebApplicationContext中就定义了如何加载这些Bean定义
至此,WebApplicationContext已经创建好了,最后将其设置到ServletContext中
到这里,只完成了监听器的工作,接下来是Servlet
作为标准的Servlet,DispatcherServlet的init()方法是继承HttpServletBean的,而HttpServletBean在其init()方法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调用initServletBean()方法,而initServletBean()在HttpServletBean中是一个抽象方法,具体是在FrameworkServlet中实现的。下面具体看下FrameworkServlet
initServletBean中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创建WebApplicationContext,另一个是初始化SpringMvc的一些组件
下面,重点看这两个方法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本示例中,我们在web.xml中配置DispatcherServlet的时候并没有指定<init-param>所有,在这一步中getContextConfigLocation()是null
又看到调用refresh()方法了,这个方法中重要的一步是加载BeanDefinition。
那么,它从哪儿去加载呢?当然是配置文件啦。
那么,它是怎么找到配置文件的呢?看XmlWebApplicationContext中是如何加载Bean定义的。
至此,SpringMVC的WebApplicationContext也创建好了。
先来总结一下,这一步其实就是基于之前Spring的WebApplicationContext再创建一个SpringMVC自己的WebApplicationContext,二者构成父子关系,因为在创建后置的时候setParent()了。
创建第一个WebApplicationContext的时候依据的是Spring的配置文件applicationContext.xml
创建第二个WebApplicationContext的时候依据的是SpringMVC的配置文件xxx-servlet.xml
最后一步,调用FrameworkServlet的onRefresh()方法,这个方法是在其子类DispatcherServlet中实现的。这一步所做的工作就是将在xxx-servlet.xml中配置的各种组件注入到DispatcherServlet中对应的成员变量中。而这些组件在上一步创建WebApplicationContext的时候已经被容器管理起来了,所以,直接从容器中获取即可。
如果配置文件中没有配置的话,会根据一些策略进行默认的自动配置。
至此,SpringMVC就启动成功了。
整个SpringMVC启动的过程就是创建两个父子WebApplicationContext的过程
下面总一下启动过程:
(1)创建Spring的WebApplicationContext,并将其放到ServletContext中
(2)根据ServletContext中的WebApplicationContext创建SpringMVC的WebApplicationContext
(3)从上一步中的WebApplicationContext中获取Bean并且设置到DispatcherServlet中
再简练一点就是,
(1)实例化applicationContext.xml中定义的Bean
(2)实例化xxx-servlet.xml中定义的Bean
(3)将SpringMVC自己特有的Bean设置到DispatcherServlet中
其实,后两步可以归结为实例化DispatcherServlet
本文转自 手不要乱摸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5880861/19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