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结构:
简单来说,HashMap是一个Entry对象的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Entry元素,又是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在高并发环境下做插入操作,有可能出现下面的环形链表:
避免HashMap线程安全问题的方法:
- 改用HashTable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但是两者有共同的问题:性能
无论是读操作还是写操作,它们都会给整个集合加锁,导致同一时间其他的操作为之阻塞
在并发环境中,如何兼顾线程安全和运行效率呢?
ConcurrentHashmap就应运而生了
ConcurrentHashmap有一个重要的概念:【Segment】
Segment是什么呢?Segment本身就相当于一个HashMap对象。
同HashMap一样,Segment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HashEntry既是一个键值对,也是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Segment继承了ReentrantLock,表明每个segment都可以当做一个锁。这样对每个segment中的数据需要同步操作的话都是使用每个segment容器对象自身的锁来实现。只有对全局需要改变时锁定的是所有的segment。
单一的Segment结构如下:
像这样的Segment对象,在ConcurrentHashMap集合中有多少个呢?有2的N次方个,共同保存在一个名为segments的数组当中。
因此整个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如下:
可以说,ConcurrentHashMap是一个二级哈希表。在一个总的哈希表下面,有若干个子哈希表。
这样的二级结构,和数据库的水平拆分有些相似。
ConcurrentHashMap这样设计的好处?
ConcurrentHashMap优势就是采用了锁分段技术,每一段Segment就好比一个自治区,读写操作高度自治,Segment之间互不影响
ConcurrentHashMap并发读写的情形:
Case1:不同Segment的并发写入
不同Segment的写入是可以并发执行的。
Case2:同一Segment的一写一读
同一Segment的写和读是可以并发执行的
Case3:同一Segment的并发写入
Segment的写入是需要上锁的,因此对同一Segment的并发写入会被阻塞。
由此可见,ConcurrentHashMap当中每个Segment各自持有一把锁。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降低了锁的粒度,让并发操作效率更高。
ConcurrentHashMap读写的详细过程:
Get方法
- 为输入的Key做Hash运算,得到hash值。
- 通过hash值,定位到对应的Segment对象
- 再次通过hash值,定位到Segment当中数组的具体位置。
Put方法
- 为输入的Key做Hash运算,得到hash值。
- 通过hash值,定位到对应的Segment对象
- 获取可重入锁
- 再次通过hash值,定位到Segment当中数组的具体位置。
- 插入或覆盖HashEntry对象。
- 释放锁。
从上述步骤看出,ConcurrentHashMap在读写时都需要二次定位。首先定位到Segment,之后定位到Segment内的具体数组下标
既然每一个Segment都各自加锁,那么在调用Size方法的时候,怎么解决一致性问题?
Size方法的目的是统计ConcurrentHashMap的总元素数量, 自然需要把各个Segment内部的元素数量汇总起来。
但是,如果在统计Segment元素数量的过程中,已统计过的Segment瞬间插入新的元素,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看一下ConcurrentHashmap是怎么样操作的:
ConcurrentHashMap的Size方法是一个嵌套循环,大体逻辑如下:
- 遍历所有的Segment
- 把Segment的元素数量累加起来
- 把Segment的修改次数累加起来
- 判断所有Segment的总修改次数是否大于上一次的总修改次数。如果大于,说明统计过程中有修改,重新统计,尝试次数+1;如果不是。说明没有修改,统计结束
- 如果尝试次数超过阈值,则对每一个Segment加锁,再重新统计
- 再次判断所有Segment的总修改次数是否大于上一次的总修改次数。由于已经加锁,次数一定和上次相等
- 释放锁,统计结束
官方源代码如下:
public int size() { // Try a few times to get accurate count. On failure due to // continuous async changes in table, resort to locking. final Segment<K,V>[] segments = this.segments; int size; boolean overflow; // true if size overflows 32 bits long sum; // sum of modCounts long last = 0L; // previous sum int retries = -1; // first iteration isn't retry try { for (;;) { if (retries++ == RETRIES_BEFORE_LOCK) { for (int j = 0; j < segments.length; ++j) ensureSegment(j).lock(); // force creation } sum = 0L; size = 0; overflow = false; for (int j = 0; j < segments.length; ++j) { Segment<K,V> seg = segmentAt(segments, j); if (seg != null) { sum += seg.modCount; int c = seg.count; if (c < 0 || (size += c) < 0) overflow = true; } } if (sum == last) break; last = sum; } } finally { if (retries > RETRIES_BEFORE_LOCK) { for (int j = 0; j < segments.length; ++j) segmentAt(segments, j).unlock(); } } return overflow ? Integer.MAX_VALUE : size; }View Code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这种思想和乐观锁悲观锁的思想如出一辙。
为了尽量不锁住所有Segment,首先乐观地假设Size过程中不会有修改。当尝试一定次数,才无奈转为悲观锁,锁住所有Segment保证强一致性。
说明
- 这里介绍的ConcurrentHashMap原理和代码,都是基于Java1.7的。在Java8中会有些许差别。
- ConcurrentHashMap在对Key求Hash值的时候,为了实现Segment均匀分布,进行了两次Hash。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源代码。
本文转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