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 rpc框架介绍

概述

总体结构如下:
HBase rpc框架介绍

客户端

模块介绍

调度执行

该模块主要提供接口转换、错误重试、服务分组等能力;

1:接口转换
服务层定义的服务接口与用户层不同,比如put/delete/increment/append等操作底层都是调用的mutate接口,而batch相关的操作,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调用multi接口;

转换逻辑封装为一个callable对象,交由RpcRetryingCaller处理;

2:错误重试
RpcRetryingCaller负责与服务代理模块直接交互 ,以及错误时的重试;

3:服务分组
batch相关的操作可能会涉及到多个rs,需要按照rs进行分组,然后多线程并发请求,这些逻辑是在AsyncProcess中;

对于非batch类请求则直接使用RpcRetryingCaller进行调用,AsyncProcess的内部实际上也是依赖了该类来执行单个rs请求;

服务代理

服务代理通常叫stub,即桩的意思,其实现了与服务端同样的接口;
对调度执行模块而言,调用stub的方法就相当于调用远程的服务,而不必关心实现细节;

这部分依赖protobuf组件,通过在proto文件中定义service及message类型的参数,可直接生成接口和stub实现类;

在ConnectionImplementation类中有一个Map类型的stubs变量,其key为service name + regionserver,value则是stub实例;

通信模块

该模块主要进行序列化和io处理;

目前HBase已采用netty作为底层的io框架,客户端的核心类为NettyRpcClient;

服务代理层的stub类中含有一个BlockingRpcChannel类型的变量,而rpcClient通过实现该接口并将实例注入来与之对接;

序列化则是依赖protobuf组件,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逻辑都放在NettyRpcDuplexHandler中,该类注册在netty的pipeline,会基于不同的事件自动调用;

组件交互

HBase rpc框架介绍

这里面整体调用脉络比较清晰,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线程在调用底层io线程进行发送之前,会将请求相关的东西封装到一个call对象里面,然后将其暂存在一个id2call的map中,在拿到返回结果时,根据结果数据中的callId,再从id2call中获取对应的call对象,并唤醒应用线程;

线程交互

分为简单请求和复杂请求两种情况,区别在于是否使用额外的线程池;

简单请求

非multi和scan;

HBase rpc框架介绍

复杂请求

multi和scan;

HBase rpc框架介绍

服务端

通信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数据的读取、反序列化并封装为call对象;

核心实现类为NettyRpcServer,通过在pipeline中注册的一些handler来完成上述处理;

数据流的格式大致如下:
HBase rpc框架介绍

对其处理可分为3个阶段:
1、读取preamble(序文)
这是连接建立后,最先要发送的数据,共有6个字节,格式为"HBasXX",后两位为与版本和校验相关的数字;
相关的handler为FixedLengthFrameDecoder和NettyRpcServerPreambleHandler,前者负责读取定长字节数,后者负责校验内容;

2、读取connectionHeader
该部分包含size和data,读取完前述的preamble之后再读取4个字节即为size,转换后的int即代表了data部分的长度;

connectionHeader用来对连接进行一些约定,比如请求的serviceName、编码、压缩及加密设置等,具体参见RPC.proto文件中的ConnectionHeader;

相关的handler为NettyRpcFrameDecoder和NettyRpcServerRequestDecoder,前者负责读取定长字节得到size以及根据size读取data,后者则通过调用ServerRpcConnection的processConnectionHeader方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connectionHeader只会发送和处理一次,后续的数据就都是request了;

3、读取request
该部分的数据读取部分与connectionHeader一致,区别在于处理方法为ServerRpcConnection的processRequest;

其内部主要包含requestHeader和param两部分;

requestHeader为单次请求的总体描述,比如请求的方法名、优先级、超时时间等,具体参见RPC.proto文件中的RequestHeader;

param为所请求方法的参数,比如GetRequest、MutateRequest等,具体参见Client.proto和HBase.proto文件中的相关定义;

调度执行

通信模块得到的call对象会交由rpcScheduler进行调度,目前默认实现为SimpleRpcScheduler;
rpcScheduler的主要作用是根据请求类型把请求分配给不同的rpcExecutor实例,请求类型有3种:普通请求、高优先级请求和replication请求,而rpcExecutor的实现目前主要由RWQueueRpcExecutor和FastPathBalancedQueueRpcExecutor两种,不同的类型使用了不同实现,关系如下:
HBase rpc框架介绍

RWQueueRpcExecutor的特点是内部可以对读写隔离,以及对get和scan隔离,所谓隔离的意思是,call对象会放入独立的callQueue,并使用独立的handler进行处理;

HBase rpc框架介绍

FastPathBalancedQueueRpcExecutor不支持隔离,其特点是对于空闲的handler,让其自旋而不是阻塞,以减少线程上下文切换的消耗;

HBase rpc框架介绍

服务实现

服务端实现类需要实现一些接口,例如AdminService.BlockingInterface、ClientService.BlockingInterface、MasterService.BlockingInterface等;

HMaster的服务实现类主要是MasterRpcServices,HRegionServer的服务实现类主要是RSRpcServices;

service相关的类会在启动阶段进行初始化,然后在请求处理时根据connection的serviceName获取到对应的service实例,再根据call对象的method和param进行方法的调用;

以HRegionServer为例,大概的service相关实例及调用关系如下:

HBase rpc框架介绍

上一篇:52 个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汇总,论文、源码一应俱全!


下一篇:HBase2 使用协处理器删除指定qualifier的全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