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笔记
个人认为,对于IT技术的学习,笔记驱动的方式将会更好!当要学习一门技术,先要立项,根据模糊的概念去划分任务。例如想学习Jenkins,就建立如下阶段的任务清单
1.了解Jenkins
2.Jenkins做实验
3.Jenkins了解各项功能
这样有个问题,内容非常模糊,没有目标性,除非现在的工作能用上,不然没有一个载体去呈现,学习会很难受。比如什么叫了解Jenkins呢?
那接下来以笔记的方式建立如下笔记
1.什么是Jenkins?
2.Jenkins安装部署.
3.Jenkins基本使用操作
4.Jenkins实现Maven工程发布
5.Jenkins的各项配置说明
6.Jenkins实现CI/CD整体流程
笔记中再套入固定模板,例如什么是Jenkins笔记的开头写如下几个固定询问
1.这个东西的发展史
2.这个东西的功能特性
3.同类别中他的优缺点
4.他的最新版本和功能差异
5.他的相关社区情况和官网等资料链接
笔记作为载体的好处在上面已经展示了,先做好一套模式,后面再复用,就会很舒服。笔记还可以持续维护,例如什么是Jenkins,这个问题在刚学习、学习完成后、实际应用后,体验都是不同的。
不要等学完再记录笔记!因为刚学的时候你会对很多细节敏感,这些非常重要。如果等你都学完再重新整理笔记,细节都丢失了,这在后续工作应用中影响会不断放大的,笔记要在学习前就建立。
二.积累
我一直认为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说你照着某个“最新”的“最好”的教程学完就不用学了。技术必定是持久进行积累的,在一次次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举一反三,知行合一。
相对于开发,运维更加需要知识的普及,了解更多知识点。你可以不会开发或者测试,但你必须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甚至参与和尝试进行相关的工作。
相比最初2010年左右(看当时的技术氛围)的技术圈,当敏捷开发取代瀑布流开发模式后,现在的运维更加和其它技术岗位紧密结合。
现在大多利用Jenkins进行发版,那其中maven工程的取包为何版本不对?打包过程中为何静态文件丢失?发版中为何无法获取当前分支号?。DEVOPS导致不同环境可能一天迭代发版10多次,非常容易遇到上述问题,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也是知识普及的意义,肯定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做的更好。在这里记录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点,并进行挖掘深思,最终连贯起来形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