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机器学习的整个过程:根据模型H,使用演算法A,在训练样本D上进行训练,得到最好的h,其对应的g就是我们最后需要的机器学习的模型函数,一般g接近于目标函数f。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机器学习问题,介绍感知机Perceptron模型,并推导课程的第一个机器学习算法:Perceptron Learning Algorithm(PLA)。

一、Perceptron Hypothesis Set

某银行要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年收入等情况来判断是否给该用户发信用卡。现在有训练样本D,即之前用户的信息和是否发了信用卡。我们要根据D,通过A,在H中选择最好的h,得到g,接近目标函数f。银行用这个模型对以后用户进行判断:发信用卡(+1),不发信用卡(-1)。

在这个机器学习的整个流程中,有一个部分非常重要:就是模型选择,即Hypothesis Set。选择什么样的模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机器学习的效果和表现。下面介绍一个简单常用的Hypothesis Set:感知机(Perceptron)。

我们把用户的个人信息作为特征向量x,令总共有d个特征,每个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w,表示该特征对输出(是否发信用卡)的影响有多大。那所有特征的加权和的值与一个设定的阈值threshold进行比较:大于这个阈值,输出为+1,即发信用卡;小于这个阈值,输出为-1,即不发信用卡。感知机模型,就是当特征加权和与阈值的差大于或等于0,则输出h(x)=1;当特征加权和与阈值的差小于0,则输出h(x)=-1,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计算出所有权值w和阈值threshold。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我们将阈值threshold当做w0​,引入一个x0​=1的量与w0​相乘,这样就把threshold也转变成了权值w0​,简化了计算。h(x)的表达式做如下变换: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我们假设Perceptrons在二维平面上,即h(x)=sign(w0​+w1​x1​+w2​x2​)。其中,w0​+w1​x1​+w2​x2​=0是平面上一条分类直线,直线一侧是正类(+1),直线另一侧是负类(-1)。权重w不同,对应于平面上不同的直线。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二、Perceptron Learning Algorithm(PLA)

根据上一部分的介绍,H包含所有可能性的直接(感知器)。接下来,我们的目的就是如何设计一个演算法A,来选择一个最好的直线,能将平面上所有的正类和负类完全分开,也就是找到最好的g,使g≈f。

我们可以使用逐点修正的思想,首先在平面上随意取一条直线,看看哪些点分类错误。然后开始对第一个错误点就行修正,即变换直线的位置,使这个错误点变成分类正确的点。接着,再对第二个、第三个等所有的错误分类点就行直线纠正,直到所有的点都完全分类正确了,就得到了最好的直线。这种“逐步修正”,就是PLA思想所在。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遇到个错误点就进行修正,不断迭代。要注意一点:每次修正直线,可能使之前分类正确的点变成错误点,这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没关系,不断迭代,不断修正,最终会将所有点完全正确分类(PLA前提是线性可分的)。这种做法的思想是“知错能改”,有句话形容它:“A fault confessed is half redressed.”

实际操作中,可以一个点一个点地遍历,发现分类错误的点就进行修正,直到所有点全部分类正确。这种被称为Cyclic PLA。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下面用图解的形式来介绍PLA的修正过程: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对PLA,有以下两个问题:

  • PLA迭代一定会停下来吗?如果线性不可分怎么办?
  • PLA停下来的时候,是否能保证f\approx gf≈g?如果没有停下来,是否有f\approx gf≈g?

三、Guarantee of PLA(可先不看)

根据PLA的定义,当找到一条直线,能将所有平面上的点都分类正确,那么PLA就停止了。要达到这个终止条件,就必须保证D是线性可分(linear separable)。如果是非线性可分的,那么,PLA就不会停止。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对于线性可分的情况,如果有这样一条直线,能够将正类和负类完全分开,令这时候的目标权重为wf​,则对每个点,必然满足yn​=sign(wfT​xn​),即对任一点: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PLA会对每次错误的点进行修正,更新权重wt+1​的值,如果wt+1​与wf​越来越接近,数学运算上就是内积越大,那表示wt+1​是在接近目标权重wf​,证明PLA是有学习效果的。所以,我们来计算wt+1​与wf​的内积: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从推导可以看出,wt+1​与wf​的内积跟wt​与wf​的内积相比更大了。似乎说明了wt+1​更接近wf​,但是内积更大,可能是向量长度更大了,不一定是向量间角度更小。所以,下一步,我们还需要证明wt+1​与wt​向量长度的关系: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下面贴出来该结论的具体推导过程: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四、Non-Separable Data

上一部分,我们证明了线性可分的情况下,PLA是可以停下来并正确分类的,但对于非线性可分的情况,wf​实际上并不存在,那么之前的推导并不成立,PLA不一定会停下来。所以,PLA虽然实现简单,但也有缺点: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对于非线性可分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数据集D中掺杂了一下noise,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的D,都或多或少地掺杂了noise。这时,机器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在非线性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条件放松,即不苛求每个点都分类正确,而是容忍有错误点,取错误点的个数最少时的权重w: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事实证明,上面的解是NP-hard问题,难以求解。然而,我们可以对在线性可分类型中表现很好的PLA做个修改,把它应用到非线性可分类型中,获得近似最好的g。

修改后的PLA称为Packet Algorithm。它的算法流程与PLA基本类似。其原理是:在PLA的基础上,若进行一次调整后发现新的线更好,则抛弃原来线,存储更好线。

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笔记2—Learning to Answer Yes/No

如何判断数据集D是不是线性可分?对于二维数据来说,通常还是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的。一般情况下,Pocket Algorithm要比PLA速度慢一些。

五、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线性感知机模型,以及解决这类感知机分类问题的简单算法:PLA。我们详细证明了对于线性可分问题,PLA可以停下来并实现完全正确分类。对于不是线性可分的问题,可以使用PLA的修正算法Pocket Algorithm来解决。

上一篇:php打包图片后进行批量下载


下一篇:xml初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