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LinkedHashMap
HashMap就是通过hash表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而LinkedHashMap并不仅仅是通过链表法解决散列冲突的。
HashMap<Integer, Integer> m = new LinkedHashMap<>(); m.put(3, 11); m.put(1, 12); m.put(5, 23); m.put(2, 22); for (Map.Entry e : m.entrySet()) { System.out.println(e.getKey()); }
上面的代码会按照数据插入的顺序依次来打印。而hash表数据经过hash函数扰乱后是无规律存储的,它是如何实现按照数据的插入顺序来遍历打印的呢?
就是通过hash表和链表组合实现,可支持:
- 按照插入顺序遍历数据
- 按访问顺序遍历数据
你可以看下面这段代码:
打印结果
每次调用 LinkedHashMap#put()添加数据时,都会将数据添加到链尾,前四个操作完成后,链表数据如下:
第二次将键值为3的数据放入到LinkedHashMap时,会先查找该K是否已有,然后,再将已经存在的(3,11)删除,并将新的(3,26)放到链尾。
这个时候链表中的数据就是下面这样:
访问K=5数据时,将被访问到的数据移动到链尾。此时,链表数据如下:
可见,按访问时间排序的LinkedHashMap本身就是个支持LRU缓存淘汰策略的缓存系统。
LinkedHashMap中的“Linked”实际上是指的是双向链表,并非指用链表法解决哈希冲突。
为什么hash表和链表经常一块使用?
hash表这种数据结构虽然支持非常高效的数据插入、删除、查找操作,但hash表中的数据都是通过hash函数打乱之后无规律存储的。也就说,它无法支持按照某种顺序快速地遍历数据。如果希望按照顺序遍历散列表中的数据,那我们需要将散列表中的数据拷贝到数组中,然后排序,再遍历。
因为散列表是动态数据结构,不停地有数据的插入、删除,所以每当我们希望按顺序遍历散列表中的数据的时候,都需要先排序,那效率势必会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散列表和链表(或者跳表)结合在一起使用。
手写LRU
public class LRUCache<K, V> extends LinkedHashMap<K, V> { private final int CACHE_SIZE; // 这里就是传递进来最多能缓存多少数据 public LRUCache(int cacheSize) { // true指linkedhashmap将元素按访问顺序排序 super((int) Math.ceil(cacheSize / 0.75) + 1, 0.75f, true); CACHE_SIZE = cacheSize;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 eldest) { // 当KV数据量大于指定缓存个数时,就自动删除最老数据 return size() > CACHE_SIZE; } }
FAQ
本文的散列表和链表结合使用的例子用的都是双向链表。如果把双向链表改成单链表,还能否正常工作呢?
在删除一个元素时,虽然能 O(1) 的找到目标结点,但是要删除该结点需要拿到前一个结点的指针,遍历到前一个结点复杂度会变为 O(N),所以用双链表实现比较合适。(硬要操作的话,单链表也是可以实现 O(1) 时间复杂度删除结点的)。
假设有 10 万名猎头,每个猎头都可以通过做任务(比如发布职位)来积累积分,然后通过积分来下载简历。假设你是猎聘网的一名工程师,如何在内存中存储这 10 万个猎头 ID 和积分信息,让它能够支持这样几个操作:
根据猎头的 ID 快速查找、删除、更新这个猎头的积分信息
查找积分在某个区间的猎头 ID 列表
查找按照积分从小到大排名在第 x 位到第 y 位之间的猎头 ID 列表
以积分排序构建一个跳表,再以猎头 ID 构建一个散列表:
1)ID 在散列表中所以可以 O(1) 查找到这个猎头;
2)积分以跳表存储,跳表支持区间查询;
3)这点根据目前学习的知识暂时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