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总结

  • 七层架构
    • 物理层:物理设备标准,模数转换,(网线,光纤)bit
    • 数据链路层:数据MAC封装和解封,(设备交换机),帧
    • 网络层:ip封装和解封,(路由器),数据报
    • 传输层:传输数据协议和端口(tcp, udp),报文段
    • 会话层:建立数据传输通路,系统发起会话和接受会话请求
    • 表示层:数据加密解密,压缩,形成视频,图片,音频
    • 应用层:终端应用,(虚拟终端协议(TELNET,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网上新闻传输协议(NNTP,Net News Transfer Protocol)和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报文
  • 常用协议 【C :客户端;S:服务端】
    • tcp
      • 三次握手(C-S,S-C,C-S):第三次握手是可以携带数据的,前两次握手是不可以携带数据的; 【三次握手原因】防止历史连接初始化了连接,同步双方初始序列号,避免资源浪费
        • 一开始,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处于 CLOSED 状态。先是服务端主动监听某个端口,处于 LISTEN状态
        • 客户端会随机初始化序号( client_isn ),将此序号置于 TCP 首部的「序号」字段中,同时把SYN 标志位置为 1 ,表示 SYN 报文。接着把第一个 SYN 报文发送给服务端,表示向服务端发起连接,该报文不包含应用层数据,之后客户端处
        •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后,首先服务端也随机初始化自己的序号( server_isn ),将此序号填入 TCP 首部的「序号」字段中,其次把 TCP 首部的「确认应答号」字段填入 client_isn + 1 , 接着把 SYN 和 ACK 标志位置为 1 。最后把该报文发给客户端,该报文也不包含应用层数据,之后服务端处于 SYN-RCVD 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报文后,还要向服务端回应最后一个应答报文,首先该应答报文 TCP 首部ACK 标志位置为 1 ,其次「确认应答号」字段填入 server_isn + 1 ,最后把报文发送给服务端,这次报文可以携带客户到服务器的数据,之后客户端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应答报文后,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
      • 四次挥手(C-S,S-C,C-S,S-C)
        • 客户端打算关闭连接,此时会发送一个 TCP 首部 FIN 标志位被置为 1 的报文,也即 FIN报文,之后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1 状态。
        • 服务端收到该报文后,就向客户端发送 ACK 应答报文,接着服务端进入 CLOSED_WAIT 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ACK 应答报文后,之后进入 FIN_WAIT_2 状态。
        • 等待服务端处理完数据后,也向客户端发送 FIN 报文,之后服务端进入 LAST_ACK 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FIN 报文后,回一个 ACK 应答报文,之后进入 TIME_WAIT 状态
        • 服务器收到了 ACK 应答报文后,就进入了 CLOSED 状态,至此服务端已经完成连接的关闭。
        • 客户端在经过 2MSL 一段时间后,自动进入 CLOSED 状态,至此客户端也完成连接的关闭。
      • 分片:MTU分片和MCC分片 ?
      • 流量控制:滑动窗口:窗口的实现实际上是操作系统开辟的一个缓存空间,发送方主机在等到确认应答返回之前,必须在缓冲区中保留已发送的数据。如果按期收到确认应答,此时数据就可以从缓存区清除。
      • 拥塞控制:【重传机制】
        • 超时重传:重传机制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在发送数据时,设定一个定时器,当超过指定的时间后,没有收到对方的 ACK 确认应答报文,就会重发该数据【数据包丢失,确认应答丢失】,超时重传时间 RTO 的值应该略大于报文往返 RTT 的值。
        • 快速重传机制:它不以时间为驱动,而是以数据驱动重传。
        • SACK:在 TCP 头部「选项」字段里加一个 SACK 的东西,它可以将缓存的地图发送给发送方,这样发送方就可以知道哪些数据收到了,哪些数据没收到,知道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只重传丢失的数据。
        • D-SACK:使用了 SACK 来告诉「发送方」有哪些数据被重复接收了。
      • 全连接队列,半连接队列
    • arp:通过ip地址查找到对应的mac地址(rarp: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ip地址)
      • 主机会通过广播发送 ARP 请求,这个包中包含了想要知道的 MAC 地址的主机 IP 地址。当同个链路中的所有设备收到 ARP 请求时,会去拆开 ARP 请求包里的内容,如果 ARP 请求包中的目标 IP 地址与自己的 IP 地址一致,那么这个设备就将自己的 MAC 地址塞入 ARP 响应包返回给主机。
    • dhcp: 自动配置ip地址
      • 客户端首先发起 DHCP 发现报文(DHCP DISCOVER) 的 IP 数据报,由于客户端没有 IP 地址,也不知道 DHCP 服务器的地址,所以使用的是 UDP 广播通信,其使用的广播目的地址是255.255.255.255(端口 67) 并且使用 0.0.0.0(端口 68) 作为源 IP 地址。DHCP 客户端将该IP 数据报传递给链路层,链路层然后将帧广播到所有的网络中设备。
      • DHCP 服务器收到 DHCP 发现报文时,用 DHCP 提供报文(DHCP OFFER) 向客户端做出响应。该报文仍然使用 IP 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该报文信息携带服务器提供可租约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 服务器以及 IP 地址租用期。
      • 客户端收到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的 DHCP 提供报文后,从中选择一个服务器,并向选中的服务器发送 DHCP 请求报文(DHCP REQUEST进行响应,回显配置的参数。
      • 最后,服务端用 DHCP ACK 报文对 DHCP 请求报文进行响应,应答所要求的参数。
    • dns:通过域名逐级查找对应ip地址(根服务器,*域名服务器.com,权威服务器.server.com)
      1. 客户端首先会发出一个 DNS 请求,问 www.server.com 的 IP 是啥,并发给本地 DNS 服务器(也就是客户端的 TCP/IP 设置中填写的 DNS 服务器地址)。
      2. 本地域名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如果缓存里的表格能找到 www.server.com,则它直接返回IP 地址。如果没有,本地 DNS 会去问它的根域名服务器:“老大, 能告诉我 www.server.com 的IP 地址吗?” 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层次的,它不直接用于域名解析,但能指明一条道路。
      3. 根 DNS 收到来自本地 DNS 的请求后,发现后置是 .com,说:“www.server.com 这个域名归.com 区域管理”,我给你 .com *域名服务器地址给你,你去问问它吧。”
      4. 本地 DNS 收到*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发起请求问“老二, 你能告诉我 www.server.com 的 IP地址吗?”
      5. *域名服务器说:“我给你负责 www.server.com 区域的权威 DNS 服务器的地址,你去问它应该能问到”。
      6. 本地 DNS 于是转向问权威 DNS 服务器:“老三,www.server.com对应的IP是啥呀?” server.com的权威 DNS 服务器,它是域名解析结果的原出处。为啥叫权威呢?就是我的域名我做主。
      7. 权威 DNS 服务器查询后将对应的 IP 地址 X.X.X.X 告诉本地 DNS。 8. 本地 DNS 再将 IP 地址返回客户端,客户端和目标建立连接。
    • nat:网络地址转换(私有ip转为公有ip)
    • ICMP 用于告知网络包传送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以及各种控制信息。
  • 常用设备
    • 交换机:两层网络设备,端口无mac地址(包含对应的MAC-端口映射表:根据目的MAC查找对应端口,如未查到,发送数据包到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获得响应后记录到表中)
    • 路由器:三层网络设备,端口含ip,mac地址

计算机网络总结

上一篇:Celery定时任务


下一篇:MVC验证11-对复杂类型使用jQuery异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