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眼里,内陆省份贵州跟“欠发达”总是扯不清关系,这里虽然青山绿水、资源丰富,但传统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然而,这个印象从2013年贵州发力大数据产业开始,逐渐被扭转。
2013年被业界广泛视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数据元年”,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的谋划之年。
3年来,贵州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举措。最新数据显示,贵州搭建的大数据平台“云上贵州”,引入了国家11个部委,10多个行业,20多个企业集团的数据中心落户州,日访问量超过了10亿人次。贵州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会员单位达到410家,交易额已经突破了7000万元。
在11月10日的2016中国·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贸易洽谈会上,美国华侨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宋湘表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面前,贵州的大数据产业也不逞多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层的强大支撑。
201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贵州的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技术研发,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在深入分析自身优势资源后,贵州发现,自己跟大数据产业有着天然的“缘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数据中心可以直接换风降温,比其它同等条件下的数据中心节电10%—30%;煤炭、水力等能源丰富,电价较低,可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是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的安全选择。
宋湘表示,做大数据,更重要的是数据开放。“要把数据向社会公开。采集数据、积累数据、共享数据,这样对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后续数据的空间计算、采集、运用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宋湘说。
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贵州不断创造着商机,将贵州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之一便是例证。宋湘认为,基于*、贵州两级*的大力支持,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或已超过北京和上海。“大数据只是工具和载体,贵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个载体,疏通上下游,形成生态链。”宋湘说,“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行其道,智能制造这些行业会有爆发性增长。而这些爆发都将依托大数据。”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