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知识

1、Linux主要目录及其作用

(1)/:    根目录。

(2)/boot:    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再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3)/home:    用于存放系统中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每个用户在该目录下都有一个与用户名同名的目录。

(4)/tmp:    系统临时目录,很多命令程序在该目录中存放临时使用的文件。

(5)/usr:    用于存放大量的系统应用程序及相关文件,如说明文档、库文件等

(6)/var:    系统专用数据和配置文件,即用于存放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文件、用户邮件等。

(7)/dev:    终端和磁盘等设备的各种设备文件,如光盘驱动器、硬件等。

(8)/etc:    用于存放系统中的配置文件。

(9)/bin:    用于存放系统提供的一些二进制可执行文件。

(10)/sbin:    用户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通常也是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

(11)/mnt:    挂载点,所有的外接设备(如cdrom、U盘等)均要挂载在此目录下才可以访问。


2、Linux启动过程

(1)引导加载程序GRUB/LILO

(2)加载内核

(3)执行init进程

   init进程的ID(PID)为1。

(4)通过/etc/inittab文件进行初始化

   init的工作是根据/etc/inittab来执行相应的脚本进行系统初始化。

   a)执行/etc/rc.d/rc.sysinit

   完成各个不同运行级别中相同部分的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初始的$PATH变量、配置网络等。

   b)执行/etc/rc.d/rcX.d下的脚本(此处X为0-6数字,表示系统的7个运行级别)

   在系统目录/etc/rc.d/init.d下有许多服务器脚本程序(一般称为服务),在系统初始化时会选择性地执行这些脚本程序的一部分(实际由运行级别控制的,例如:rc0.d、rc1.d、rc2.d等,链接文件)。

   c)执行/etc/rc.d/rc.local

   运行模式2、3、5都会将/etc/rc.d/rc.local作为最后一个初始化的初始化脚本,用户可在这个文件中添加脚本指令,以实现在系统开机后自动运行某个程序或执行某项常规操作功能。例如,开启开机自动运行pptpd服务,可在/etc/rc.d/rc.local中增加一行pptpd服务指令即可。

(5)执行/bin/login

   验证用户输入的账号与密码。


3、系统运行级别

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置为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导致机器直接关闭。

1:单用户工作状态,仅有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陆,类似Windows下的安全模式登录。

2:多用户状态,但不支持NFS,同时也不支持网络功能。

3:完整的多用户模式,支持NFS,登陆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4:系统未使用,保留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

5:X11控制台,登陆后进入图形GUI模式,XWindow系统。

6: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运行init 6时机器会重启。

备注:标准的Linux运行级别为3或5。

/etc/inittab格式:

   id:runlevels:action:process

例如:

   id:5:initdefault:


     本文转自stock0991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qing0991/1410975,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黑科技】新一代脑机接口技术基石:通过大脑扫描数据重建图像


下一篇:如何设计可管理移动云服务安全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