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析下这个问题想要问的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回答的很深,也可以回答的很浅,这里按我个人的思路来回答,结合图表方便理解。
- 1、浏览器做了什么?
第一步Resource Scheduling,也就是资源调度,可以把这个操作看成一个JOB,浏览器有个任务队列,要先将这个JOB放到Queue里,图中可以看出从放入队列到被调度执行中间隔了23.56毫秒。
第二步Connection Start,也就是建立连接,其中又分为好几步,Stalled里是检查浏览器有没有设置网络代理,有没有可以用的连接,DNS Lookup是DNS查询,而Initial connection则显示了从开始检查代理,获取连接,DNS查询,TCP握手,到建立好TCP连接的总时间。
第三步Request/Response,这个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了,这里包括请求的发送,等待后端的响应,下载当前资源文件。Request sent就是上传请求,这里有很多可以再细讲的东西,但这些想想其实都是HTTP协议里的内容了,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后面再单独写篇谈谈。接下来详细猜下Waiting(TTFB)里做了什么。
- 2、服务器做了什么?
1)服务器防火墙,这里是为了保护服务而设置的,这里可以有效的拒觉不合理的请求,让服务可以正常地给需要的人使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站都存在。
2)域名服务器,还以上面我在浏览器中输入的地址为例,cxf是apache.org的子域名,请求先到apache.org,再通过域名服务器查找cxf.apache.org的真正IP,再根据IP找到对应的服务器。
3)负载均衡器,一般为了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服务,一个域名背后可能是多个服务器,那么一次请求最终由谁来处理,这就由负载均衡来决定。负载均衡其实也有好多可以聊的,这个也后面单独写文章聊吧,比方如何处理带session的,各种负载均衡算法的适用场景,常用的负载均衡工具(硬件负载均衡与软件负载均衡)。
4)Servlet容器/Web容器,有些应用是直接使用的Servlet容器,把页面用类似velocity的模板引擎来转换,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次请求这些Document就要经过Servlet容器来传输,可想servlet的负担就重了。一些聪明点的应用就会在Servlet容器前再放一个Web容器,比如Apache或Nginx或者Node,把不变的Document放在Apache上,把只需要变化的数据让Servlet来处理。
5)缓存服务,主要因为磁盘和内存的读写速度相差太多数量级,所以将数据区分冷热,冷的放磁盘,热的放内存。但缓存设计的好与不好起决定性作用,命中率高则可以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命中率低则形同虚设。
6)数据库,负责数据的持久化,用户的一些数据有些时候是需要保存下来,这里就要有可用性的设计了,讲白了就是一个专门保存文件的机器,同时还提供查询和更新文件的功能,为了有效的管理,形成了专门的应用:数据库。
7)搜索引擎,这其实也算是“数据库”的一种形态了,只不过它的专长是查询,查找文件特别快,主要还是因为最开始设计的管理文件的应用在数据量大了以后各种问题都出来了,这才有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索引设计和数据库的索引设计比起来明显简单很多。
- 3、浏览器接收到Respone后又做了什么?
1)浏览器的线程,浏览器下载documet会边下载边解析,当然可能不是同一个线程来做,比如document里引入了CSS和JS还有图片这些资源,那么浏览器会起多线程的方式来下载这些资源文件。
2)先下载CSS,由于页面是依赖CSS来渲染出来的,所以如果想要页面早一点被渲染,那就要让CSS早一点下载完,CSS下载完后还要生成样式。
3)减少下载次数,合并下载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建立带来的耗时,JS可以合并、CSS可以合并、图片也可以合并。
4)减少下载内容,压缩资源文件可以减少带宽耗时。
5)利用CDN缩短请求链路,静态资源文件和多媒体文件尽量放CDN上,请求优先访问CDN,当然这个是有一定成本的,而且如果内容有更新还要同步推送更新到CDN,但是现在CDN运营商比较多,网络覆盖也比较广。
- 4、从网络知识的角度分析
2)Java一般都是将HTTP再转成Servlet对象来处理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Tomcat/Jetty等应用容器了,通常Servlet对应的不是单次的HTTP请求,Servlet中还有Session,这也是为什么要有Servlet的原因。
3)实际中服务器的网络也是比较复杂,尤其在有了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后,对于虚拟化技术中的网络问题目前还在持续探索中,可能还有很多比当前共享的方式还好的方法,但有时候成本还是很重要的,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应用,决定能否应用的重要因素是成本在接收范围内。
4)可能的性能瓶颈:带宽、网卡、DNS服务器、负载均衡、磁盘操作、等等
- 5、在IOT应用中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