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web】发展历程一

一、原起

唉,说来惭愧,本来是想整理一下SpringBoot相关的知识,顺便结合书和网上的资料写一套完整的东西来作为以后复习、供大家借鉴,然后想先写一篇介绍SpringBoot的文章作为开篇,可是要介绍SpringBoot就得好好说说Spring,,好吧还是一点点来,先把Spring的东西好好整理一下吧。那么先来一篇介绍Spring版本和起源的文章吧,问题又来 了…为啥要用Spring啊?没有Spring之前用什么啊?(对于我这个刚开始接触没几年时间的程序猿,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框架,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在好时代了吧 哇哈哈)好吧,抱着我的好奇心还是先看看整个Java Web的发展史(就联想到这里吧!在想可能要回去翻翻汇编的书了),看看都是怎么一点点的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吧,上网找了好些类似的文章,做了对比,这里整理一下当做了解和以后的查阅,虽然好些没经历过,但也尽量准确的记录下~~~

二、JavaWeb发展历程

Servlet出现之前
servlet大多数人还是了解的,也还在使用,这里就从servlet说起吧。传说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nternet和浏览器的飞速发展,使得基于浏览器的B/S模式随之火爆发展起来。最初,用户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的请求都是请求静态的资源,比如html、css等。 但是可以想象:根据用户请求的不同动态的处理并返回资源是理所当然必须的要求,例如用户提交一些东西,服务器就能按提交的内容反馈用户不同的效果。所以人们应该非常迫切想要推出一项技术来实现动态的处理, java 为了应对上述需求,促进了servlet技术诞生。

Servlet出现(纯Servlet开发)
SUN公司刚刚推出JavaEE(Java企业版)时,推出了Servlet这个东西,命名就是Service+Applet,即服务小程序。Servlet可以说是Java技术中最早的Web解决方案,Servlet与普通Java类的编写非常类似。在Servlet中可以通过挨着行输出Html等语句来实现页面的样式和输出,数据的动态功能当然也就实现了。表现、逻辑、控制、业务全部混在Servlet类中。下面给出一个简单例子来直观感受一下。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Servlet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out.println("<html>");
    out.println("<head><title>Hello World!</title></head>");
    out.println("<body>");
    out.println("<p>Hello World!</p>");
    out.println("</body></html>");
}

这样就动态的生成了一个内容为Hello World!的HTML页面在浏览器上显示。

一项技术的出现必然解决了一些现存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servlet之后还有好些技术来替代在servlet中生成HTML页面的方式,那就说明servlet还存在痛点。从上面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servlet编程其实很繁琐:

servlet代码有大量冗余代码,out输出就得写上百遍;低内聚

开发servlet必须精通网页前端和美工,你得非常不直观的在Servlet中写前端代码,这使得实现各种页面效果和风格非常困难。

对于后端来说,所有的业务逻辑、页面跳转、央视表现全部混杂在同一个类中,并且一项业务一般只有一个Servlet类与其对应,实在是….太麻烦了。(高耦合)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真庆幸晚生了好多年),sun公司借鉴 微软的asp,正式推出了JSP(servlet1.1)

JSP(纯JSP开发)

经过纯Servlet开发的噩梦之后,Sun公司又推出(或者说是倡导)了JSP技术,全称是Java Server Page,JSP中采用HTML语言直接生成界面,还可以在界面中使用<% %>脚本标识嵌入Java代码,揪其本质也是最终生成一个Servlet类来编译解析。如果要开发具有大量网页内容的网站,可以先使用网页编辑工具编写网页,然后在网页中嵌入处理代码即可。再来一个简单的例子:

<html>
   <head><title>测试</title></head>
   <body>
     显示的内容是:<% String aa= “hello” ; out.println(aa); %>
    </body>
</html>

虽然JSP可以实现网站的快速开发,但依然存在缺点:网站的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全部夹杂在一起,维护不方便,即使只需要修改该页面的一个简单按钮文本,或者一段静态的文本内容,也不得不打开混杂的动态脚本的页面源文件进行修改。当网站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处理代码的时候,JSP文件将很难维护,并且代码也不容易共享。

前端开发人员需要看大量他看不懂的后端代码;(做不到开闭原则

同样,servlet开发人员也在复杂的前端代码中找到其能写servlet代码的地方

因为JSP在编写网页方面具有优势,而编写处理代码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人们把JSP中的处理代码使用JavaBean来实现。于是出现了JSP+JavaBean的开发模式(有人叫做Model1开发模式,为什么这么叫,嗯不知道~~~~)。

JSP+JavaBean(Model1)

这里就要首先弄清楚JavaBean到底是啥?JavaBean 是一种JAVA语言写成的可重用组件。为写成JavaBean,类必须是具体的和公共的,并且具有无参数的构造器。JavaBean 通过提供符合一致性设计模式的公共方法将内部域暴露成员属性,set和get方法获取(百度)。其实可以理解就是Java类,这里我理解为JavaBean的出现作为和数据库交互的类,Jsp页面里边中写部分Java代码用于转发等操作以及HTML页面的生成代码,而获取数据的方式以及部分业务逻辑则通过JavaBean来实现。整体结构
【java web】发展历程一
这种开发模式有一个简单的分层 JSP:表现层、控制层。 JavaBean:模型层 利用我们现在熟悉的MVC模型的思想去看,虽然编写代码十分容易,但Jsp混淆了MVC模型中的视图层和控制层,高度耦合的结果是Jsp代码十分复杂,后期维护依旧困难。 由原有的Model1开发模式转变成Model2开发模式,即Servlet+JSP+JavaBean。同时也使得在Web项目中将MVC设计模式实现。

Servlet+JSP+JavaBean(Model2)

Model1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耦了,==但JSP依旧即要负责页面控制,又要负责逻辑处理,职责不单一!==此时Model2应运而生,使得各个部分各司其职,Model2是基于MVC模式的。Model2的开发模式是:Jsp+Servlet+JavaBean的模式,它和Model1不同的是,增加了Servle t。

在这种开发模式下,JSP页面中就可以不用任何的<%%>语句了,包括<%=%>全部用EL表达式来代替,列表的遍历和条件判断等(Java中的for循环和if语句)也可以通过JSTL来代替。 这样的话视图层相比较之前的开发模式来说要薄得多的多,JSP中不涉及任何的业务逻辑,前端人员修改样式也十分方便。这里可以理解为JSP为MVC设计模式中的V,即视图。

控制层通过Servlet来实现,获取前台传的参数、控制页面跳转,封装对象、向前台传输对象或者参数。并且可以由自己设计,设法用一个Servlet类实现该模块的所有功能的页面跳转。这里可以理解为Servlet为MVC设计模式中的C,即控制器。

但这里要说明的是Model2并不是一个完全标准的MVC设计模式,因为JavaBean还过于臃肿,并不能完全作为M层存在,所以将JavaBean再一次进行分割:业务逻辑、数据持久化。

三层架构与MVC设计模式

这里首先讨论一下三层架构和MVC的关系。我们大多数人总会把三层架构和MVC混为一谈,其实并非如此。三层架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分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化层和表现层。而MVC设计模式只体现在表现层中,即将表现层又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所以在上面Model2模式下对JavaBean分割后形成了三层架构与MVC的全新的JavaWeb开发模式。

这里在分别介绍一下三层架构以及MVC设计模式:

三层架构:

表现层(Web层):通俗说就是用户所能看到的直观的界面。其作用就是接收用户提交的请求数据,以及将程序对用户请求所产生的响应数据反馈给用户。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可交互的操作界面。所以,表现层就像已经搭好的积木。

业务逻辑层:简单讲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根据用户的不同请求而做出不同响应的处理。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一种整合方式。所以,就如同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搭建不同的积木一样,业务逻辑层代表的就是搭积木的方式。

数据访问层(持久化):它只是提供对数据库操作的多种途径。不同的数据就好比形状各异的积木,而数据访问层就好比取出或放回这些积木的动作。

MVC设计模式:

模型(Model):封装的是数据源和所有基于对这些数据的操作。在一个组件中,Model往往表示组件的状态和操作状态的方法

视图(View):封装的是对数据源Model的一种显示。一个模型可以由多个视图,而一个视图理论上也可以与不同的模型关联起来。

控制器(Control):封装的是外界作用于模型的操作(就是客户对表单的填写和提交)。通常,这些操作会转发到模型上,并调用模型中相应的一个或者多个方法。一般Controller在Model和View之间起到了沟通的作用,处理用户在View上的输入,并转发给Model。这样Model和View两者之间可以做到松散耦合,甚至可以彼此不知道对方,而由Controller连接起这两个部分。

至此,页面的表现由jsp实现,转发控制由servlet实现,业务逻辑写在业务逻辑层,操作数据库部分写在持久化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Model1、Model2、三层是在解耦的基础上一步步进化而来,通过解耦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抽象,以应对现实需求的变动。这里要说的就是,从servlet一直到三层架构的转变,其实都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一步一步将各个功能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实现。

ps: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893958/article/details/84335159 这里整理了一些关于高内聚,低耦合的内容。

小结
前面也只是简单说来一下Javaweb发展历程中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推演,后面又出现企业级JavaBean EJB等大型框架,再到我们熟悉的Spring、SpringBoot。而Spring诞生之初,主要目的是用来替代更加重量级的企业级技术 尤其是EJB,相对于EJB来说Spring提供了更加轻量级和简单的编程模型。它增强了简单老式的Java对象POJO的功能,使其具备了之前只有EJB和其他企业级Java规范才有的功能。

EJB没用过,所以就Spring和EJB的比较以及Spring对于EJB的提升优点等不作过多解释,但从前面的种种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现在使用的Spring等都相对来说简单、方便了很多,框架的产生也对Javaweb开发影响极深,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了解了下Javaweb的发展趋势,下面在继续说说我们为什么会选择Spring,即Spring的优缺点。

上一篇:@GetMapping无效解决办法


下一篇:三层架构与M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