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 MINA2.0开发之二】自定义实现SERVER/CLIENT端的编解码工厂(自定义编码与解码器)!

本站文章均为 李华明Himi 原创,转载务必在明显处注明: 
转载自【黑米GameDev街区】 原文链接: http://www.himigame.com/apache-mina/839.html

在上一篇博文中已经简单介绍过“过滤器”的概念,那么在Mina 中的协议编解码器通过过滤器 ProtocolCodecFilter 构造,这个过滤器的构造方法需 要一个 ProtocolCodecFactory,这从前面注册 TextLineCodecFactory 的代码就可以看出来。 ProtocolCodecFactory 中有如下两个方法:

public interface ProtocolCodecFactory {

ProtocolEncoder getEncoder(IoSession session) throws Exception;

ProtocolDecoder getDecoder(IoSession session) throws Exception;

}

因此,构建一个 ProtocolCodecFactory 需要 ProtocolEncoder、ProtocolDecoder 两个实例。你可能要问 JAVA 对象和二进制数据之间如何转换呢?这个要依据具体的通信协议,也就是 Server 端要和 Client 端约定网络传输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格式,譬如:第一个字节表示数据 长度,第二个字节是数据类型,后面的就是真正的数据(有可能是文字、有可能是图片等等), 然后你可以依据长度从第三个字节向后读,直到读取到指定第一个字节指定长度的数据。

简单的说,HTTP 协议就是一种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约定好的通信协议,双方按照指定 的协议编解码数据。我们再直观一点儿说,前面一直使用的 TextLine 编解码器就是在读取 网络上传递过来的数据时,只要发现哪个字节里存放的是 ASCII 的 10、13 字符(\r、\n), 就认为之前的字节就是一个字符串(默认使用 UTF-8 编码)。

以上所说的就是各种协议实际上就是网络七层结构中的应用层协议,它位于网络层(IP)、 传输层(TCP)之上,Mina 的协议编解码器就是让你实现一套自己的应用层协议栈。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传递的对象类:

2. 创建一个编码类:

在 Mina 中编写编码器可以实现 ProtocolEncoder,其中有 encode()、dispose()两个方法需 要实现。这里的 dispose()方法用于在销毁编码器时释放关联的资源,由于这个方法一般我 们并不关心,所以通常我们直接继承适配器 ProtocolEncoderAdapter。

 

3.创建一个解码类:

在 Mina 中编写解码器,可以实现 ProtocolDecoder 接口,其中有 decode()、finishDecode()、 dispose()三个方法。这里的 finishDecode()方法可以用于处理在 IoSession 关闭时剩余的 读取数据,一般这个方法并不会被使用到,除非协议中未定义任何标识数据什么时候截止 的约定,譬如:Http 响应的 Content-Length 未设定,那么在你认为读取完数据后,关闭 TCP 连接(IoSession 的关闭)后,就可以调用这个方法处理剩余的数据,当然你也可以忽略调 剩余的数据。同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继承适配器 ProtocolDecoderAdapter,关 注 decode()方法即可。

但前面说过解码器相对编码器来说,最麻烦的是数据发送过来的规模,以聊天室为例,一个 TCP 连接建立之后,那么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聊天内容发送过来,也就是 decode()方法会被往 复调用,这样处理起来就会非常麻烦。那么 Mina 中幸好提供了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类,从名字上可以看出累积性的协议解码器,也就是说只要有数据发送过来,这个类就会去 读取数据,然后累积到内部的 IoBuffer 缓冲区,但是具体的拆包(把累积到缓冲区的数据 解码为 JAVA 对象)交由子类的 doDecode()方法完成,实际上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就是在 decode()反复的调用暴漏给子类实现的 doDecode()方法。

具体执行过程如下所示:

A. 你的 doDecode()方法返回 true 时,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的 decode()方法会首先判断你是否在 doDecode()方法中从内部的 IoBuffer 缓冲区读取了数据,如果没有,ce); buffer.putString(smsContent, ce);buffer.flip();则会抛出非法的状态异常,也就是你的 doDecode()方法返回 true 就表示你已经消费了 本次数据(相当于聊天室中一个完整的消息已经读取完毕),进一步说,也就是此时你 必须已经消费过内部的 IoBuffer 缓冲区的数据(哪怕是消费了一个字节的数据)。如果 验证过通过,那么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会检查缓冲区内是否还有数据未读取, 如果有就继续调用 doDecode()方法,没有就停止对 doDecode()方法的调用,直到有新 的数据被缓冲。

B. 当你的 doDecode()方法返回 false 时,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会停止对 doDecode() 方法的调用,但此时如果本次数据还有未读取完的,就将含有剩余数据的 IoBuffer 缓 冲区保存到 IoSession 中,以便下一次数据到来时可以从 IoSession 中提取合并。如果 发现本次数据全都读取完毕,则清空 IoBuffer 缓冲区。简而言之,当你认为读取到的数据已经够解码了,那么就返回 true,否则就返回 false。这 个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其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你完成了数据的累积,因为这个工 作是很烦琐的。

4.创建一个编解码工厂类:

这个工厂类就是包装了编码器、解码器,通过接口中的 getEncoder()、getDecoder() 方法向 ProtocolCodecFilter 过滤器返回编解码器实例,以便在过滤器中对数据进行编解码 处理。

    5. 以上3个编解码有关的类在Server与Client读需要有,那么同时我们创建好了自定义的编解码有关的类后,我们设置Server和Client的编码工厂为我们自定义的编码工厂类:

 

6.书写测试的消息处理器类Client和Server端;

Client端消息处理器: 

Server端消息处理器:

OK,首先启动Server端,然后运行Client端,观察控制台:

【APACHE MINA2.0开发之二】自定义实现SERVER/CLIENT端的编解码工厂(自定义编码与解码器)!

上一篇:《动手搭建智能家居系统》——1.2 安全管理和居家护理自动化


下一篇:ios开发之ios9UIWebView不显示网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