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集合的总结

集合

1.集合Collection

1.1collection接口继承树

java 集合的总结

1.2Map接口继承树

java 集合的总结

2.Collectio接口方法

  • Collection 接口是List、Set 和 Queue 接口的父接口,该接口中定义的方法既可用于操作 Set 集合,也可用于操作 List 和 Queue 集合
  • 在 java5 之前, java 集合会丢失容器中所有对象的数据类型, 把所有对象都当成Object 类型处理;从 jdk5.0增加 泛型 以后,java 集合可以记住容器中对象的类型
  1. 添加
    • add(Object obj)
    • addAll(Collection coll):添加整个集合(不判重)
  2. 获取元素有效个数
    • int size()
  3. 清空集合
    • void clear()
  4. 判断空集合
    • boolean isEmpty()
  5. 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bj):通过元素的 equals 方法判断是否包含
    • boolean containsAll(Collection c):也是调用元素的equals() 方法,挨个比较
  6. 删除
    • boolean remove(Object obj):只会删除找到的第一个元素,返回操作是否发生
    •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取当前集合的差集
  7. 取两个集合的交集
    • boolean retainAll(Collection c):把交集的结果存在当前集合中,不影响c,找到当前集合中与c中元素相同的元素(可以重复)
  8. 集合是否相等
    •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9. 转成对象数组
    • Object[] toArray()
  10. 获取集合对象的哈希值
    • hashCode()
  11. 遍历
    • iterator():返回迭代器对象,用于集合遍历
Collection coon = new ArrayList();
Iterator iter = coon.iterator();
while(iter.hasNext()) {
    Object obj = iter.next();
     System.out.println(obj);
}

3. Iterator迭代器接口

  • Iterator 对象称为迭代器(设计模式的一种),主要用于遍历 Collection 集合中的元素

  • GOF给迭代器模式的定义为: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container)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迭代器模式,就是为容器而生。类似于“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火车上的乘务员”、“空姐”。

  • Collection接口继承了java.lang.Iterable接口,该接口有一个iterator()方法,那么所有实现了Collection接口的集合类都有一个iterator()方法,用以返回一个实现了Iterator接口的对象。

  • Iterator 仅用于遍历集合,Iterator本身并不提供承装对象的能力。如果需要创建Iterator 对象,则必须有一个被迭代的集合。

  • 集合对象每次调用iterator()方法都得到一个全新的迭代器对象,默认游标都在集合的第一个元素之前

4. list 接口框架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List接口: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动态数组

​ ArrayList:作为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效率高;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sData存储

​ LinkedList:对于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使用此类效率比ArrayList高;底层双向链表存储

​ Vector:作为List接口的古老实现类,线程安全,效率低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sData存储

ArrayList源码分析

jdk 7 情况下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0的Object[]数组elementData
list.add(123);// elementData = new Integer(123)
list.add(112); // 如果此次添加导致底层elementData数组容量不够,则扩容,默认情况下,扩容为原来的1.5倍,同时需要将原有数组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建议使用带参的构造器: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int Capacity)

jdk 8 的变化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底层Object[] elementData初始化为{},并没有创建长度为10的数组

list.add(123); // 第一次调用add()时,底层才创建l长度为10的数组,并添加数据到elemnetData中
// 后续的添加和扩容操作与jdk 7 一样

小结:jdk7中的 ArrayList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饿汉式,而jdk8 中的类似于懒汉式。

LinkedList 源码分析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 创建LinkedList
/*
  LinkedList 是使用java中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的,一个结点Node包含prev、next分别指向前驱和后驱
*/

// Node 结点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 链表结构
class LinkedList<E> {
    Node<E> first;
	Node<E> last; // 记录首个和尾结点,用于遍历查找
    public MyLinkList() {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size;
    }
    
        // 让e最后一个结点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 记录尾结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创造新节点
            last = newNode;// 最后的尾结点是newNode
            if (l == null) // 开始链表为空
                first = newNode;// 首结点和尾结点都是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否则最后一个结点向后指向新的尾结点
            size++;
            modCount++;
        }

    // 添加元素 add(E e)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 添加元素即向链表尾部 加元素
        return true;
    }

    // 同理,向首部添加元素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final Node<E> f = fir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first = newNode;
            if (f == null) // 初始链表为空
                last = newNode;// 首部和尾部都指向newNode
            else
                f.prev = newNode;// f(不为空)指向第一个结点,则前驱结点指向newNode
            size++;
            modCount++;
        }
    // 向链表中间添加元素, 在第index元素后面添加element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 检查index是否越界

            if (index == size) // 在最后一个元素(尾部)添加
                linkLast(element);
            else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node返回的第index个元素的后一个元素,所以要在这之前插入给定元素
        }
    // 在结点之前插入元素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 assert succ != null;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succ.prev = newNode;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

vector源码分析

jdk 7 和 jdk 8 中通过Vector( ) 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底层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在扩容方面,默认扩容为原来的数组长度的2倍。

下面分析 jdk14的 Vector 源码

/*
 vector 也采用Object[] 数组存储数据和扩容机制
*/
public class Vector extends AbstractList{
    protected Object[] elementData; // Object数组
    
    protected int elementCoune; // 有效元素的个数
    
    protected int capacityIncrement;// 每次扩容的容量大小z
    
    //构造函数
    // - 有参构造(初始容量,自定义每次扩容大小)
    public Vector(int initialCapacity,int Increment) {
        super(); // 父类的构造哈函数
        if(容量 < 0 ) 抛出异常 throw new Exception;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this.capacityIncrement = Increment
    }
    
    public Vector(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0); // 默认扩容为0 
    }
    public Vector() {
        this(10); // 默认容量为10
    }
    
    // 返回vector的容量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capacity() {
        return elementData.length;
    }
    
    // 返回vector中元素的数量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size() {
        return elementCount;
    }

扩容机制(扩容之后返回的复制后的新数组)

  • elementCount 数组元素的个数
  • elementData.length 数组的长度(如长10,下标从 0 ~ 9)
// 1、grow() 无参数
// 添加元素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add(E e) {
        modCount++;
        add(e, elementData, elementCount); // 往数组最后面加元素
     // 数组的个数比下标大1
        return true;
    }

 private void add(E e, Object[] elementData, int s) {
        if (s == elementData.length) // 越界了
            elementData = grow(); // 开始扩容
        elementData[s] = e;
        elementCount = s + 1; // 元素的个数加1
    }
// 2、扩容,调用有参的grow()
private Object[] grow() {
        return grow(elementCount + 1); // 要多加1个元素,所以函数参数表示新数组的长度
    }

// 3、扩容核心代码
// - minCapacity 最少需要的数组长度
 private Object[] grow(int minCapacity) {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nt newCapacity = ArraysSupport.newLength(oldCapacity,
                minCapacity - oldCapacity, /* minimum growth */
                capacityIncrement > 0 ? capacityIncrement : oldCapacity
                                           /* preferred growth */);
        retur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
	oldLength  现在数组的长度length
	minGrowth  数组的最小增量
	prefGrowth 数组首选zeng'zahng
*/
public static int newLength(int oldLength, int minGrowth, int prefGrowth) {
        // assert oldLength >= 0
        // assert minGrowth > 0

        int newLength = Math.max(minGrowth, prefGrowth) + oldLength;
    // 如果增长因子 > 0,vector增加max(minGrowth,capacityIncrement)
    // 增长因子 < 0,vector容量加倍或者max(minGrowth,oldCapacity)+oldLength
        if (newLength - MAX_ARRAY_LENGTH <= 0) {
            return newLength;
        }
        return hugeLength(oldLength, minGrowth);
    // 上面都不行则返回整数的最大值作为新数组的长度
    }

如果增长因子 > 0,vector增加 max(minGrowth,capacityIncrement)
增长因子 < 0,vector容量加倍或者 max(minGrowth,oldCapacity)+oldLength

List接口中的常用方法(添加的)

List除继承集合Collection中的方法外,还添加了一些根据索引操作元素的方法

index从0开始

  • void add(int index,Object ele) 在index位置插入元素
  • boolean addAll(int index,Collection eles) 从index位置插入结合的索引元素
  • Object get(int index)
  • int indexOf(Object obj) 返回obj在集合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 int lastIndexOf(Object obj) 返回obj在集合中最后出现的位置
  • Object remove(int index) 移除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返回该元素
  • Object set(int index,Object ele) 设定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为ele
  • List subList(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返回范围的子集合(左闭右开)

遍历List

  • 迭代器Iterator方式
  • 增强for循环
  • 普通的循环
/*
     List遍历的三种方式
     */
    @Test
    public void test3()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23);
        list.add(456);
        list.add("Tom");
        // 方式一
        Iterator iter = list.iterator();
        while(iter.hasNext()) {
            Object obj = iter.next();
            System.out.println(obj);
        }

        // 方式二
        for(Object obj : list) {
            System.out.println(obj);
        }

        // 方式三
        for(int i = 0;i < list.size();i++) {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
        }
    }

5.Set接口框架

  • Set接口是Collection的子接口,set接口没有提供额外的方法
  • Set集合不允许包含相同的元素
  • Set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用equals()方法

Set接口: 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HashSet:Se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可以存储null值;

LinkedHashSet:HashSet的子类,遍历内部数据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的遍历,遍历的效率要高于HashSet

TreeSet:可以按照添加对象的属性,进行排序

无序性和不可重复性?

无序性不等于随机性,存储的数据在底层数组不是按照数组索引的顺序添加。而是根据数据的hash值决定

不可重复性:Set中不能有重复的数据元素(使用equals() 方法判断),如果是重复的类则这个类需要重写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

5.1 HashSet中元素的添加过程

  • HashSet 是 Set 接口的典型实现,大多数时候使用Set集合时,都使用这个实现类

  • HashSet 按照 Hash 算法存储集合中的元素,存取、查找、删除性能

  • HashSet :不能 保证元素的排列顺序

    • 不是线程安全的
    • 集合元素可以为null
  • 底层是数组,初始容量16,当如果使用率超过0.75,就会扩容为原来的2倍。

  • HashSet 集合判断两个元素相等:

    • 两个对象通过 hashCode()比较相等
    • 并且equals()方法返回值相等
  • 对于放在Set容器中的对象,对应的类一定要重写 equals()hashCode(Object obj)方法,以实现对象相等规则。“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添加元素的过程:以HashSet为例:

我们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a,首先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元素a的哈希值,

此哈希值接着通过某种算法计算出在HashSet底层数组中的存放位置(即为:索引位置),判断

数组此位置上是否已经有元素:

​ 如果此位置上没有其他元素,则元素a添加成功。 --->情况1

​ 如果此位置上有其他元素b(或以链表形式存在的多个元素),则比较元素a与元素b 的hash值:

​ 如果hash值不相同,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 如果hash值相同,进而需要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equals()方法:

​ equals()返回true,元素a添加失败

​ equals()返回false,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3

  • 对于添加成功的情况2和情况3而言:元素a 与已经存在指定索引位置上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jdk 7 :元素a放到数组中,指向原来的元素。

jdk 8 :原来的元素在数组中,指向元素a

总结:七上八下

HashSet底层:数组+链表的结构


5.2 LinkedHashSet的使用

  • LinkedHashSetHashSet的子类
  • LinkedHashSet根据元素的hasCode值决定元素的存储位置,同时用双向链表维护元素的次序,使得元素看起来是以插入顺序保存,的。
  • LinkedHashSet插入性能低于HashSet,但在迭代(频繁遍历)访问Set 里的全部元素时有很好的性能

5.3 TreeSet使用

TreeSet不能添加不同类的对象

  • TreeSetSortedSet接口的实现类,TreeSet可以确保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
  • TreeSet底层使用红黑树结构存储数据(TreeMap也是)
  • 特点:有序,查询速度比List

两种排序方法: 自然排序 定制排序,默认采用自然排序

5.4 自然排序

  • 自然排序TreeSet调用集合元素的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两个对象通过compareTo()方法的返回值比较大小
  • Comparable的典型实现
    • BigDecimalBigInteger以及所有的数值型对应的包装类:按数值大小比较
    • Character:按字符的unicode值来进行比较
    • Boolean:true对应的包装类实例大于false对应的包装类实例
    • String:按字符串中字符的unicode值进行比较
    • Data、Time:时间和日期从小到大
  • 向TreeSet中添加元素时,只有第一个元素无须比较compareTo()方法,后面添加的所有元素都会调用compareTo()方法进行比较。

5.5 定制排序

  • 如果元素所属的类没有实现Comparable接口,通过Comparator接口来实现,重写compare(T o1,T o2)方法
  • 需要将实现Comparator接口的实例作为形参传递给TreeSet的构造器。
  • 使用定制排序判断两个元素相等的标准是:通过Comparator比较两个元素返回了0。
@Test
    public void test3() {
        Comparator com = new Comparator() {
            // 采用实现类实例化
            // 匿名内部类一定要实现内部所有的抽象方法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if(o1 instanceof User && o2 instanceof User) {
                    User u1 = (User) o1;
                    User u2 = (User) o2;
                    return Integer.compare(u1.getAge(),u2.getAge());
                }els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类型不一致");
                }
            }
        };

        TreeSet set2 = new TreeSet(com);
        set2.add(new User("Tom",12));
        set2.add(new User("Jerry",32));
        set2.add(new User("Jim",2));
        set2.add(new User("Mike",65));
        set2.add(new User("Jack",33));
        set2.add(new User("Jack",56));

        Iterator iterator = set2.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6.Map接口

6.1 Map的实现类的结构

  • Map :双列数据,存储 key-value 对的数据

    • HashMap : 作为Map 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效率高,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 LinkedHashMap :保证在遍历 map 元素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进行遍历 (原因:在原有的HashMap底层结构上,添加了一对指针,指向前一个和后一个元素,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效率较高)
    • TreeMap :保证按照添加的 key-value对 进行排序,实现排序遍历,此时考虑key的自然排序或定制排序(底层使用红黑树)

    • Hashtable : 作为古老实现类;线程安全,效率低,不能存储null 的 key 和 value(过时了)

      • Properties :常用来存储配置文件。key 和 value 都是 String类型

      HashMap的底层:数组+链表 (jdk7及之前) * 数组+链表+红黑树 (jdk 8)

6.2 Map中存储key-value的特点

  • Map 中的 key 和vallue 都可以是任何引用类型的数据
  • Map 中的 keyset 存放,不允许重复,即同一个 Map对象所对应的类,须重写 hashCode()equals()方法
  • HashMapMap接口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现类

Map结构的理解

Map中的key: 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有的key ---> key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 )和 hashCode() (以HashMap为例)

  • Map 中的 value : 无序的、可重复的,使用Collection存储所有的value --->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 equals() [以HashMap为例]
  • 一个键值对 :key-value 构成了一个 Entry 对象。
  • Map 中的 entry :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 Set 存储所有的 entry

6.3 HashMap的底层原理?

HashMap的底层原理?
在实例化以后,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6的一维数组Entry[] table
以jdk7为例:
首先,调用key1所在类的 hashCode()计算key1 哈希值,此哈希值经过某种算法计算后,得到在Entry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i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为空,此时的key1-value1 添加成功。  ----情况1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不为空,(意味着此位置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数据,链表形式),比较key1和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的哈希值:
    - 比较哈希值(存储位置相同不代表哈希值相同)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都不相同,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2
    如果key1的哈希值和已经存在的某一个数据(key2-value2)的哈希值相同,继续比较:调用key1所在类的equals(key2)
        - 比较equals() 判断key1的对象内容是否相等
        如果equals()返回false: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3
        如果equals()返回true:使用value1替换value2。

补充--关于情况2和情况3:此时key1-value1和原来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扩容:在不断添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到原来的2倍,并将原有的数据复制过来
    
    ---
    	
    jdk8 相较于jdk7在底层实现方面的不同:
    1. new HashMap():底层没有创建一个长度16的数组
    2. jdk 8 底层的数组是:Node[],而非Entry[]
    3. 首次调用put()方法时,底层才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4. jdk7 只有数组+链表。  jdk8 底层结构: 数组+链表+红黑树
    	当数组的某一个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以链表形式存在的数据个数 >= 8 且当前数组的长度 > 64 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java 集合的总结

java 集合的总结

HashMap 源码中的重要常量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HashMap的默认容量,16
  •  `DEFAULT_LOAD_FACTOR`:HashMap的默认加载因子:0.75
    
  •  `threshold`:扩容的临界值,=容量*填充因子:16 * 0.75 => 12
    
  •  `TREEIFY_THRESHOLD`:Bucket中链表长度大于该默认值,转化为红黑树:8
    
  •  `MIN_TREEIFY_CAPACITY`:桶中的Node被树化时最小的hash表容量:64
    

6.4 Map中常用的方法

添加、删除、修改

  • Object 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添加key-value,返回value
  • void putAll(Map m):将m中所有key-value对存到当前map中
  • Object remove(Object key):移除指定的key-value,返回value
  • void clear():清空当前map中的所有数据

查询

  • Object get(Object key):获取指定key对应的value
  •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 int size() 返回map中key-vaue对的个数
  • boolean isEmpty(): 判断是否为空
  • booean equals(Object obj): 判断当前map 和 参数对象 obj是否相等

元视图操作

  • Set keySet():返回所有key构成的set集合
  • Collection values():返回所有value构成的Collection集合
  • Set entrySet():返回所有key-value 对的集合

遍历和方法测试

public void test2() {
        /**
         *  元视图操作的方法:
         *  Set keySet():返回所有key构成的Set集合
         *  Collection values():返回所有value构成的Collection集合
         *  Set entrySet():返回所有key-value对构成的Set集合
         */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A",123);
        map.put(45,1234);
        map.put("BB",56);

        // 遍历所有的key集:keySet()
        Set set = map.keySet();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

        // 遍历所有的values集:values()
        Collection values = map.values();
        for(Object obj : values) {
            System.out.println(obj);
        }
        System.out.println("********");


        // 遍历所有的key-values
        // 方式一  直接遍历entrySet(存储键值对)
        Set entrySet = map.entrySet();
        Iterator iterator1 = entryS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1.hasNext()) {
            Object obj = iterator1.next();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obj;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entry.getValue());
        }
        System.out.println("/");

        // 方式二
        Set keySet = map.keySet(); // 获得所有的key
        Iterator iterator2 = keyS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2.hasNext()) {
            Object key = iterator2.next();
            Object value = map.get(key);
            System.out.println(key + "====" +value);
        }
    }

6.3 LinkedHashMap

  • LinkedHashMapHashMap的子类
  • HashMap存储结构的基础下,使用一对双向链表来记录添加元素的顺序
  • HashMap中的内部类:Node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 <K,V> next;
}
  • LinkedHashMap中的内部类:Entry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after;
    Entry(int hash,K key,V value,Node <K,V> next) {
        super(hash,key,value,next);
    }
}

6.4 TreeMap两种添加方式

  • TreeMap存储Key-Value 对时,需要根据key-value对进行排序。TreeMap可以保证所有的Key-Value 对处于有序状态。

key的排序

  • 自然排序:TreeMap的所有key必须实现Comparable接口,而且所有的key要是同一个类的对象
  • 定制排序:创建TreeMap时,传入一个Comparator对象,此时不需要Mapkey实现Comparable接口
  • TreeMap判断两个key相等的标准:通过compareTo()compare方法返回0

6.5 Properties

  • Properties类是Hashtable的子类,用于处理属性文件
  • key和value都是字符串类型
  • 存取数据时,setProperty(String key,String value)getProperty(String key)方法

7.Collections工具类

  • Collections是一个操作SetListMap等集合的工具类

  • Collections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的方法对集合元素进行排序、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还提供了对集合对象设置不可变、对集合对象实现同步控制等方法

  • 排序操作:static方法 以下操作会直接影响到list的元素内容

    • reverse(List) :颠倒顺序
    • shuffle(List):随机排序,任意顺序
    • sort(List):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对指定List 集合元素按升序排序
    • sort(List,Comparator):定制排序 Comparator
    • swap(List,int,int):list集合中交换元素(下标)
  • Object max(Collection):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 Object max(Collection,Comparator):根据 Comparator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 Object min(Collection)

  • Object min(Collection,Comparator)

  • int frequency(Collection,Object):返回指定集合中指定元素的出现次数

  • void copy(List dest,List src):将src中的内容复制到dest中

  • boolean replaceAll(List list,Object oldVal,Object newVal):使用新值替换 List 对象的所有旧值

public class Collections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ts() {
        Collection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23);
        list.add(140);
        list.add(150);
        Collections.reverse((List<?>) list);
        System.out.println("原始数据"+list);
        System.out.println("颠倒后"+list);
        Collections.shuffle((List<?>) list);
        System.out.println("随机排序"+list);
        Collections.swap((List<?>) list,1,2);
        System.out.println("交换元素后"+list);


        // 自然排序:排序的类要实现Comparable接口,重写compareTo方法
        LinkedList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add(new User("Tom",12));
        linkedList.add(new User("Jerry",14));
        linkedList.add(new User("Kack",8));
        linkedList.add(new User("Asia",15));
        linkedList.add(new User("Bobo",9));
        Collections.sort(linkedList);
        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3() {
        Comparator com = new Comparato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if(o1 instanceof User && o2 instanceof User) {
                    User u1 = (User) o1;
                    User u2 = (User) o2;
                    return u1.getName().compareTo(u2.getName()); // name从小到大
                }e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传入类型不一致");
            }
        };
        // 定制排序
        LinkedList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add(new User("Tom",12));
        linkedList.add(new User("Jerry",14));
        linkedList.add(new User("Kack",8));
        linkedList.add(new User("Asia",15));
        linkedList.add(new User("Bobo",9));
        Collections.sort(linkedList,com);
        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
    }
}
原始数据[150, 140, 123]
颠倒后[150, 140, 123]
随机排序[150, 140, 123]
交换元素后[150, 123, 140]
[User{name='Tom', age=12}, 
 User{name='Kack', age=8}, 
 User{name='Jerry', age=14}, 
 User{name='Bobo', age=9}, 
 User{name='Asia', age=15}]
    
// 定制排序
[User{name='Asia', age=15},
 User{name='Bobo', age=9}, 
 User{name='Jerry', age=14}, 
 User{name='Kack', age=8}, 
 User{name='Tom', age=12}]

上一篇:Android Application Project 工程目录下各个文件的意思


下一篇:android中ListView点击和里边按钮点击不能同时生效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