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
只要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而且这个类型有一个构造函数或析构函数,那么,我们的程序到达这个变量的定义式时,就不得不承受构造的成本,当我们的变量离开作用域时,就要承担析构的成本。即使这个变量没有被使用。
总结起来一句话——太快定义变量可能造成效率上的拖延。
2.疑问
<1> 万一我认定我不可能定义一个不使用的变量呢?
看下这个函数:
std::string encryptPassword( const std::string& password )
{
using namespace std;
string encrypted;
if( password.length() < MinimumPasswordLength )
{
throw logic_error("Password is too short" );
}
... // 必要动作,将一个加密后的密码置入变量 encrypted内
return encrypted;
}
对象encrypted在此函数中并非完全未使用,但如果有个异常被丢出,它就真的没有被使用。
所以,即使你的变量在函数内定义完,并且使用了,但如果 抛出了一个异常,构造和析构的成本还是要承担,但是其实这个变量没用上。
额。。或许,把定义式放在抛出异常之后?
像这样:
std::string encryptPassword( const std::string& password )
{
using namespace std;
if( password.length() < MinimumPasswordLength ) {
throw logic_error("Password is too short" );
}
string encrypted;
... // 必要动作,将一个加密后的密码置入变量 encrypted内
return encrypted;
}
但是这段代码仍然不够契合,因为encrypted虽获定义却无任何实参作为初值。这意味调用的是其default构造函数。
在条款4中,解释过 为什么 “通过default构造函数构造出一个对象然后对它赋值” 比 “直接在构造时指定初值” 效率差。
所以,真正受欢迎的是这样的:
std::string encryptPassword( const std::string& password )
{
...
std:string encrypted(password); // 通过copy构造函数定义并初始化
encrypt(encrypted);
return encrypted;
}
自此,知道了"尽可能延后"的真正意义。
你不只应该延后变量的定义,直到非得使用该变量的前一刻为止,甚至应该尝试延后这份定义直到能够给它初值实参为止。
这样做,不仅能够避免构造(和析构)非必要对象,还可以避免无意义的default构造行为。更深一层的说,以"具明显意义之初值"将变量初始化,还可以附带说明变量的目的。
<2> 对于循环,怎么办?
如果变量只在循环内使用,那么把它定义于循环外并在每次循环迭代时赋值给它比较好,还是该把它定义于循环内?
// 方法A 定义于循环外
Widget w;
for( int i = 0 ; i < n ; ++i )
{
w = 取决于i的某个值;
...
}
// 方法B:定义于循环内
for( int i = 0 ; i < n; ++i )
{
Widget w(取决于i的某个值);
...
}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成本:
▪ 做法A:1个构造函数 + 1个析构函数 + n个赋值操作
▪ 做法B:n个构造函数 + n个析构函数
所以如果class的一个赋值成本低于一组构造+析构成本,做法A大体而言比较高效。尤其当n值很大的时候。
此外 做法A 造成名称w的作用域比 做法B 大,有时那对程序的可理解性和易维护性造成冲突。
因此,除非:
① 知道 赋值成本比"构造+析构"成本低
② 你正在处理代码中效率高度敏感的部分
否则,就应该选择 方法B。
3.请记住
☆ 尽可能延后变量定义式的出现。这样做可增加程序的清晰度并改善程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