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对进程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放位置比较模糊,这次索性查阅资料,总结后画个草图方便理解。
画图思路主要从内存划分、内存分配方式入手。
1.内存划分:
①内核:linux的内核内存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部分,建议将此部分单独拎出来分析,这里不做分析,可参考https://blog.csdn.net/haidao2009/article/details/8973484 理解。
②栈区(自动分配):栈区可以说是程序运行中最常用,调用最频繁的区域,该区域主要存放自动局部变量、函数形参、命令行参数、环境变量。该区的特点是数据以高地址优先方式存储(方便释放,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在该区未初始化的变量默认值为垃圾值,故最好在定义 时就初始化。该区变量生命周期为一个函数内(准确来说是一个花括号{}内)。
③数据段(静态区):该区也为自动分配方式,主要用来存放全局变量、静态局部变量、常量。该区域可再细分为两个小区,一个未初始化区,一个初始化区,不同于栈区,在该去未初始化的变量默认值将为0,而不是垃圾值;且在未初始化区数据以高地址优先方式存储,在初始化区数据以低地址优先方式存储。生命周期为整个程序运行期间。
④堆区(动态分配):该区空间由用户分配,用户释放,一般用malloc()、calloc()函数来分配空间,用free()函数来释放空间。注意:该区的空间若只分配而未释放则该部分空间会一直被占用,直到设备关机重启,为防止程序、设备奔溃,分配空间用完后记得释放。
⑤代码段:该区主要存放用户代码(.txt)、系统初始化代码(.init),注意该区的内存为只读方式(保护数据)。
⑥不可访问区:此部分为硬件相关部分,不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