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虚拟内存空间分布

Linux——虚拟内存空间分布

虚拟地址空间分布图

Linux——虚拟内存空间分布

用户空间内存空间分布描述

系统内的程序分为程序段和数据段,具体又可细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1. text段-代码段
    text段存放程序代码,运行前就已经确定(编译时确定),通常为只读,可以直接在ROM或Flash中执行,无需加载到RAM。

  2. rodata段(read-only-data)-常量区
    rodata段存储常量数据,比如程序中定义为const的全局变量,#define定义的常量,以及诸如“Hello World”的字符串常量。只读数据,存储在ROM中。

    注意:
    (1)有些立即数与指令编译在一起,放在text段。
    (2)const修饰的全局变量在常量区;const修饰的局部变量只是为了防止修改,没有放入常量区。
    (3)编译器会去掉重复的字符串常量,程序的每个字符串常量只有一份。
    (4)有些系统中rodata段是多个进程共享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

  3. data段-数据段
    data存储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注意:
    (1)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还是被保存在BSS段)
    (2)static声明的变量也存储在数据段。
    (3)链接时初值加入执行文件;执行时,因为这些变量的值是可以被改变的,所以执行时期必须将其从ROM或Flash搬移到RAM。总之,data段会被加入ROM,但却要寻址到RAM的地址。

  4. bss段
    bss段存储没有初值的全局变量或默认为0的全局变量,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bss段不占据执行文件空间(无需加入程序之中,只要链接时将其寻址到RAM即可),但占据程序运行时的内存空间。
    执行期间必须将bss段内容全部设为0。

  5. stack段-栈
    stack段存储参数变量和局部变量,由系统进行申请和释放,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stack的特点是先进先出,可用于保存/恢复调用现场。

  6. heap-堆
    heap段是程序运行过程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由用户申请和释放(例如malloc和free)。
    申请时至少分配虚存,当真正存储数据时才分配物理内存;释放时也不是立即释放物理内存,而是可能被重复利用。

参考
https://blog.csdn.net/weixin_29957761/article/details/116585473
https://www.cnblogs.com/annie-fun/p/6633531.html?utm_source=itdadao&utm_medium=referral

上一篇:FPGA之DDS信号发生器(个人学习参考)


下一篇:存储器EEPROM和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