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度量:改善软件团队的分析学》一数据选择

数据选择

为度量寻找合适的数据,有点像科学,有点像艺术,但更多的是试错。当决定使用哪些数据时,我们会面对很多选择。显然,你可以提出多种多样的测度,能获得相同的结果,或者发生几乎等同的一件事。例如,要决定一个程序员的质量测试有多好,我们可以选择去测量编写的测试用例数、代码的测试覆盖率,或者发现的bug数量和严重性。我们也可以测量所有这些。一般来说,当我不得不在多个可能使用的测度中去选择时,我基于以下经验法则来决定最优方案:
选择最容易获得的数据。
选择最容易让非程序员解释和理解的数据。
第一条经验法则或许平淡无奇,但第二条法则看起来就有点古怪了。为什么要关心非程序员能够解释和理解那些测度和数据呢?这条法则对清晰性、简单性进行了专门测试,也就是说非程序员(例如测试人员或者技术作者)应该也可以理解那些数据,并且知道这个数据是怎样关联到软件开发的。因为好的度量的一个关键好处是它们具有很好的描述性,以及随之而来的沟通改善和合适行为的驱动。度量和之后的数据能够易于理解是非常根本的。这条法则可以重写为“选择更简单的测度”,或者只是“保持简单”。但是我喜欢用非程序员能够解释和理解的测度和数据进行测试。
例如,考虑如何测量代码的复杂度。一个办法是通过源代码的统计分析,产生可供分析的各种数据,比如关键字频度、方法的长度、嵌套层级和圈复杂度。你也可以通过程序员用于改变特性、修复bug的时间,或者一定时间里bug出现的比率来测量代码复杂度。就我而言,相对于自动代码分析,我更赞成通过花费的时间和发布后的问题数量来测量复杂度。这是因为这个数据一般更容易获得,并且更易于让哪些非程序员或类程序员解释和理解。在我看来,这些数据能够让度量也变得更易于解释和理解,从而也更强大而有用。

上一篇:深入浅出Android消息系统之一


下一篇:Haproxy+Keepalived+Jboss集群实施架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