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数字Ⅲ,回文数列
幸运数字Ⅲ
题目描述
小李非常喜欢数字4和7,看到一个数字他就想快速计算出因子里面分别有几个4和7,但是智商捉急的他总是要算很久,喜欢编程的你能够帮助他吗?输入
第一行一个整数n(3<=n<=2^60),表示给定的数字。输出
两个用空格隔开的数字,分别表示给定数字的因子中4和7的个数。样例输入 Copy
112
样例输出 Copy
2 1
提示
112=4*4*7 不得不说,我这个方法有点ws,但...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s; int main() { long long int n,t=0,t1=0,t2=0; cin>>n; while(1) { if(n%28==0) { n/=28; t++; } else break; } while(1) { if(n%4==0) { n/=4; t1++; } else break; } while(1) { if(n%7==0) { n/=7; t2++; } else break; } cout<<t+t1<<" "<<t+t2<<endl; return 0; }
回文数列:
题目描述
小明非常喜欢回文数列。回文数列是指一个包含N个整数的数列A,分别为A[1],A[2],……,A[n],对于第i(1<=i<=N)个数A[i],都有A[i]=A[N-i+1]。但是回文数字非常难得到。现在小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可以将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字合并,用它们的和来代替,合并完成的值还可以和其他值不断合并,直到只剩下一个数。要知道一个数肯定是回文数列。
当然,小明希望他的回文数列尽可能长,因此,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数列,经过最少多少次合并,可以构成一个回文数列。
输入
第一行一个整数N,表示数列中整数的个数。第二行包含N个正整数,中间用空格分开,表示数列中的数字。
输出
输出一个最小合并次数,使得数列变成回文数列。样例输入 Copy
【样例1】 3 1 2 3 【样例2】 5 1 2 4 6 1 【样例3】 4 1 4 3 2
样例输出 Copy
【样例1】 1 【样例2】 1 【样例3】 2
提示
样例1解释:将1,2合并得到回文数列3 3样例2解释:将2,4合并,得到回文数列1 6 6 1
样例3解释:先将1和4合并,得到5 3 2,再将3 2合并得到5 5是回文数列
30%的数据,N<=10
60%的数据,N<=1000
100%的数据,N<=1000000,a[i]<=10^9。 这个题用STL容器里面的deque双端,好操作,思路很清楚,首位相同划掉,开始一一合并。
#include<iostream> #include<deque> using namespace std; deque<int> q; int n,ans; int main(){ int n,t; cin>>n; for(int i=0;i<n;i++) { cin>>t; q.push_back(t); } while(!q.empty()&&q.size()!=1) { if(q.front()!=q.back()) { if(q.front()<q.back()) { int x,y; x=q.front(); q.erase(q.begin()); y=q.front(); q.erase(q.begin()); q.insert(q.begin(),x+y); ans++; } else { int x,y; x=q.back(); q.erase(q.end()-1); y=q.back(); q.erase(q.end()-1); q.push_back(x+y); ans++; } } else { q.erase(q.begin()); q.erase(q.end()-1); } } cout<<ans; return 0; }
这里附上deque使用的成员函数,我自己STL没有学,只能看一题学一种了...
函数成员 | 函数功能 |
---|---|
begin() |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
end() |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 |
rbegin() |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
rend() |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
cbegin() |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
cend() |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
crbegin() |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
crend() |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
size() | 返回实际元素个数。 |
max_size() | 返回容器所能容纳元素个数的最大值。这通常是一个很大的值,一般是 232-1,我们很少会用到这个函数。 |
resize() | 改变实际元素的个数。 |
empty() | 判断容器中是否有元素,若无元素,则返回 true;反之,返回 false。 |
shrink _to_fit() | 将内存减少到等于当前元素实际所使用的大小。 |
at() | 使用经过边界检查的索引访问元素。 |
front() |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
back() |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 |
assign() | 用新元素替换原有内容。 |
push_back() | 在序列的尾部添加一个元素。 |
push_front() | 在序列的头部添加一个元素。 |
pop_back() | 移除容器尾部的元素。 |
pop_front() | 移除容器头部的元素。 |
insert() | 在指定的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元素。 |
erase() | 移除一个元素或一段元素。 |
clear() | 移出所有的元素,容器大小变为 0。 |
swap() | 交换两个容器的所有元素。 |
emplace() | 在指定的位置直接生成一个元素。 |
emplace_front() | 在容器头部生成一个元素。和 push_front() 的区别是,该函数直接在容器头部构造元素,省去了复制移动元素的过程。 |
emplace_back() |
在容器尾部生成一个元素。和 push_back() 的区别是,该函数直接在容器尾部构造元素,省去了复制移动元素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