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源码学习(二)-默认标签解析(二)

解析 lookup-method 属性

这个属性也是不常用,引用书中的描述

通常将它成为获取器注入。获取器注入是一个特殊的方法注入,它是把一个方法声明为返回某种类型的 bean,但实际要返回的 bean 是在配置文件里面配置的,次方法可用在设计有些可插拔的功能上,解除程序依赖。

代码写的有点多,我贴张图片,介绍一下关键信息:Spring 源码学习(二)-默认标签解析(二)首先我定义了一个基础对象 BaseBook 和两个继承对象 SimpleBook、 ComplexBook,还新建一个抽象类,并且设定了一个方法 getDomain,返回类型是基础对象。

我觉得是因为抽象类无法被实例化,必须要有具体实现类,所以在这个时候,Spring 容器要加载 AbstractGetBookTest 对象,可以用到 <lookup method> 属性,通过注入特定实现类,来完成类的加载。

config.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bean id="getBookTest" class="base.label.parsing.AbstractGetBookTest">
        <!-- 注释 2.6 loop-up 属性???? -->
        <!-- 获取器注入 name 表示方法,bean 表示要注入的类-->
        <lookup-method name="getDomain" bean="complexBook"/>
    </bean>

    <bean id="book" class="domain.SimpleBook">
        <!-- 元标签    -->
        <meta key="test_key" value="test_value"/>
    </bean>

    <bean id="complexBook" class="domain.ComplexBook"/>

</beans>

Spring 会对 bean 指定的 class做动态代理,识别中 name 属性所指定的方法,返回 bean 属性指定的 bean 实例对象。

既然叫做获取器注入,我们可以将 bean="complexBook" 替换一下,换成 bean="simpleBook",这样注入的类就变成了 SimpleBook 对象了,这样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就能更换类的注入~

然后代码对 <lookup-method> 解析跟元属性的解析很相近,所以阅读起来也很容易噢


解析 constructor-arg 属性

解析构造函数这个属性是很常用的,但同时它的解析也很复杂,下面贴一个实例配置:

<bean id="testConstructorArg" class="base.label.parsing.TestConstructorArg">
    <!-- 这里展示一个构造函数的情况下,如果有两个以上,解析会更复杂 -->
    <constructor-arg index="0" value="JingQ"/>
    <constructor-arg index="1" value="23"/>
</bean>

这个配置所实现的功能很简单,为 TestConstructorArg 自动寻找对应的构造函数,然后根据下标 index 为对应的属性注入 value,实现构造函数。

具体解析在这个方法中:

/**
 * 注释 2.8 解析 构造函数 子元素
 * Parse constructor-arg sub-elements of the given bean element.
 */
public void parseConstructorArgElements(Element beanEle, BeanDefinition bd) {
    NodeList nl = beanEle.getChildNodes();
    for (int i = 0; i < nl.getLength(); i++) {
        Node node = nl.item(i);
        if (isCandidateElement(node) && nodeNameEquals(node, CONSTRUCTOR_ARG_ELEMENT)) {
            // 循环解析 constructor-arg 属性
            parseConstructorArgElement((Element) node, bd);
        }
    }
}

代码太多也不贴出来啦,感兴趣的同学定位到我写注释的地方详细看下吧~

下面来梳理下解析构造函数代码的流程:

① 配置中指定了 index 属性

•解析 constructor-arg 的子元素•使用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ValueHolder(value) 类型来封装解析出来的元素(包含type name index 属性)•addIndexedArgumentValue 方法,将解析后的 value 添加到当前 BeanDefinition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indexedArgumentValues 属性中

① 配置中没有指定了 index 属性

•解析 constructor-arg 的子元素•使用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ValueHolder(value) 类型来封装解析出来的元素(包含type name index 属性)•addGenericArgumentValue 方法,将解析后的 value 添加到当前 BeanDefinition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genericArgumentValues 属性中

这两个流程区别点在于,最后解析到的属性信息保存的位置不同,指定下标情况下,保存到 indexedArgumentValues 属性,没有指定下标情况下,将会保存到 genericArgumentValues

可以看到,这两段代码处理上,第一步和第二部其实是一样的逻辑,存在重复代码的情况,我刚学习和工作时,为了求快,也有很多这种重复类型的代码。

在慢慢学习更多知识和设计模式后,回头看之前写的代码,都有种删掉重写的冲动,所以如果如果在一开始写的时候,就抽出相同处理代码的逻辑,然后进行代码复用,减少代码重复率,让代码更好看一些,这样就以后就不用被别人和自己吐槽了Σ(o゚д゚oノ)

ref value 属性的处理比较简单,所以大家看代码就能了解它是如何解析的,比较难的是子元素处理,例如下面的例子:

<constructor-arg>
    <map>
        <entry key="key" value="value" />
    </map>
</constructor-arg>

具体解析子元素的方法是: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xml.BeanDefinitionParserDelegate#parsePropertySubElement(org.w3c.dom.Elemen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BeanDefinition, java.lang.String)

这个方法主要对各种子元素进行解析,包括 idref value array set map 等等子元素的机械,这里不细说,同学们感兴趣继续去跟踪吧~


解析 qualifer 属性

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 @qualifer 标签吧,它跟 qualifer 属性的用途一样。

在使用 Spring 框架进行类注入的时候,匹配的候选 bean 数目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如果找不到一个匹配的 bean 时,容器就会抛出 BeanCreationException 异常。

例如我们定义了一个抽象类 AbstractBook,有两个具体实现类 Book1Book2,如果使用代码:

@Autowired
private AbstractBook book;

这样运行时就会抛出刚才说的错误异常,我们有两种方式来消除歧义:

① 在配置文件中设定 quailfer

通过 qualifier 指定注入 bean 的名称

<bean id="testBean" class="base.TestBean">
    <qualifer type="org.Springframeword.beans.factory.annotation.Quailfier" value="book1"/>
</bean>

② 使用 @Qualifier("beanNeame")

@Qualifier("book1")
private AbstractBook book;

同样的,代码的解析过程跟前面的套路相近,留给同学们自己去分析吧~

上一篇:菜鸟入门【ASP.NET Core】12:JWT 设计解析及定制


下一篇:塔斯社:俄罗斯对微软、麦当劳用户数据非法使用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