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开发者学堂课程【现代应用容器技术快速入门第一课时:容器技术基础(1)】学习笔记,与课程紧密联系,让用户快速学习知识。

课程地址https://developer.aliyun.com/learning/course/830/detail/13950


容器技术基础(1)


课程简介

•       由阿里云、Linux 开源软件学园和马哥教育联合推出

–       “CNCF x Alibaba 云原生技术公开课”的前置课程

–       CKAD/CKA/CKS 认证的配套课程

•       内容涵盖

–       手把手实践Kubernetes 云原生操作系统

–       阿里云Kubernetes 托管服务ACK


1.容器技术基础

1.1应用部署及运行

•       应用部署环境

–       主机

–       虚拟机

–       容器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2.现代操作系统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

1.命现代操作系统在内存中有两个不同的、分离的区域,称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2.内核充当用户空间和硬件的中间层,负责进程调度、内存管理、中断处理等,对系统资源具有完全控制权3.用户空间通过系统调用与内核通信,系统调用通过API向应用程序提供系统级服务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3.虚拟化技术

•       通过专用软件模拟或/和虚拟技术,将主机硬件虚拟为独立、完整且隔离的不同单元,每个单元可作为一个主机使用

–       这个专用软件称为VMM,即虚拟机监视程序

–       根据VMM 运行的位置,可将虚拟化技术划分为两种类型

•       直接运行于硬件之上:类型1

•       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类型2

–       每个虚拟机直接暴露硬件接口

•       有独立的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       跨虚拟机的进程之间完全隔离

•       资源开销较大,半虚拟化技术有助于降低开销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4.容器技术

•       借助于称之为容器运行时的软件技术,在同一个内核之上生成多个彼此隔离的用户空间

–       ·各用户空间可独立管理运行其内部进程

–       每个用户空间自以为独占该内核及硬件资源

•       需要将内核级的共享资源进行隔离

–       依赖于内核中称为名称空间的技术进行

•       名称空间是Linux内核特性,用于隔离部分系统资源,从而使得进程仅可访问同一名称空间中的相应资源;

–       资源限制则依赖于由Google贡献的“CGroups”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5.Linux内核支持的名称空间

目前,内核(5.13)支持8种名称空间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备注:
monotonic time:
单调递增时钟,自系统开机后开始累加计时,但系统休眠时间不计入;

boot time:类似于monotonic time,不同之处是,boot time 会计入系统休眠时间;

6.名称空间和Chroot

•       1979年,chroot()系统调用被添加到Unix系统中,用于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独立于根文件系统的测试平台;

–       借助于chroot(),开发人员可以更改进程及其子进程的根目录

–       如图,文件系统被分成两个部分,它们互不影响

•       Linux 引入了新的子系统和系统调用来改进进程隔离机制

–       名称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Kernel 2.4.19中.当时唯一支持的名称空间是Mount,该名称空间的Flag 甚至就名为CLONE_NEWNS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7.隔离进程及标识的PID 名称空间

•       PID 名称空间能够支持多个完全独立的进程树

–       Linux 系统在用户空间启动的PID 号为1的进程,作为进程树的

–       PID 名称空间允许用户创建具有1PID的单独分支

•       新树中的进程永远不会同父进程交互,也不会看到它

•       父进程可以访问所有的子进程树

•       带有CLONE_NEWPID 标志的clone()系统调用可用于创建新的命名空间PID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8.隔离文件系统的Mount 名称空间

•        Mount 名称空i间能够创建同无关进程完全独立的文件系统,其可靠性远大于chroot();

–       子进程首先看到与父进程相同的挂载点

–       —旦子进程被移至一个单独的名称空间,住何文件系统都可以挂载到该名称之间之上,并且父进程或其他命名空间都无法访问到它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9.名称空间API

•       Linux 内核中,与namespace 相关的API有4个

–       clone():创建子进程,并将其隔离至新建的名称空间之中;

•       负责创建一个子进程,若同时使用了CLONE_NEW*相关的标志,则为每个标志创建出名称空间,并将该进程置于该名称空间中;

–       setns():将进程加入到指定的现有名称空间中;

•       通过操作进程相关的/proc/[pid]/ns/目录完成

–       setns():将进程加入到指定的现有名称空间中;

•       通过操作进程相关的/proc/[pid]/ns/目录完成

–       unshare():将进程隔离至新建的名称空间中;

•       clone()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unshare()在当前进程中创建名称空间,一旦调用完成,当前进程即位于新的名称空间中;

–       ioctl():获取名称空间的相关信息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10.容器运行时

•       容器并非Linux 内核中的一等公民,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由名称空间、cGroups LSM(Linux 内核安全模块)等几个内核原语组成;

–       借助于这些内核原语即可设置安全、隔离的进程运行环境,但这也意味着每次创建都得手动执行相关的操作;

•       容器运行时便是一组简化该类操作的工具集

–       运行时是进程的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容器运行时是一种特指运行和管理容器所需要的软件

–       用于帮助用户轻松、高效、安全地部署容器,而且是容器管理的关键组件

•       2007年,CGroups 引入到Linux 内核之后,便出现了一些容器运行时项目,例如LXC 和LMCTFY(Google)等

11.Linux 容器和LXC 项目

•       LXC,全称LinuX Containers,一个知名的Linux 容器管理项目,由一组工具、模板和库组成;
但是

–       LXC 仅提供了单机的命令行工具,且这些命令非常底层,用户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       LXC 没有daemon 进程,无法提供基于Socket API,也难以实现跨主机的容器迁移

–       LXD 项目提供了这部分缺失的功能

容器技术基础(1)| 学习笔记

 12.Docker 容器

•       dotCloud 公司的Docker 项目最初也是建立在LXC之上,以促进容器技术对开发人员和用户更加友好;

–       不久之后,Docker便使用了自行研发的libcontainer 取代了LXC

–       在Docker 项目声名大噪之后,dotCloud公司也更名为Docker

•       最终,Docker 2013年发布,解决于开发人员在端到端到行窗口时遇到的许多问题

•       容器镜像格式

•       构建容器镜像:Dockerfile、docker build

•       容器镜像管理:docker image、docker rmi

•       容器实例管理: docker ps、docker rm、……

•       共享容器镜像:docker push/pull

•       运行容器镜像的方式:docker run

上一篇:基于Ubuntu搭建个人网盘


下一篇:栏目子分类列表-栏目导航-NetCMS ClassNavi标签说明